4月1日至今,上证所的大宗交易数据共包含25只个股,据记者统计发现,这25只个股的成交价均为大宗交易的当日最低价,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在大宗交易的交易经手费按集中竞价交易经手费率标准下浮、其中股票下浮30%的背景下,持仓者这么急着“便宜”卖,原因究竟是什么?经过记者的多方打听,得到了四种解释,大宗交易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解释一:诱多以出货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也许当年
中国卫星大宗交易的结局可以给投资者启迪。
中国卫星在2003年9月9日到10月8日发生过4次大宗交易,而这竟是一笔29万股的筹码在3家营业部之间买卖了几个来回,交易价格也从最初的11.49元被抬高到13.08元。这吸引了不少不明事理的投资者跟风买进,正好给庄家提供出货机会。从2003年10月13日~2003年11月10日,中国卫星从最高13.94元迅速跌到最低8.12元,跌幅逾40%!
个股在大宗交易系统上榜后就迅速下跌,无疑让据此信息买进的普通投资者成为最后的接棒人。在很多普通投资者看来,主力之所以敢大笔买进这些个股,肯定是看好它的后市,否则,怎么舍得动用巨额资金呢?其实,利用大宗交易系统来给散户设套,只不过是主力过去惯用的对倒诱多伎俩的翻版。
目前,多数去年10月以来的大宗交易品种累计跌幅也不小,如今年1月1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以52.28元成交1000万股的
中国人寿,昨日收盘价只有27.79元,股价几乎被腰斩,更增加了“诱多以出货”解释的合理性。
解释二:“大小非”套现
深圳智多盈的余凯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去年10月的这波调整行情以来,很多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都几乎是最低或次低价,已经使大多数持仓者对后市不看好,宁愿卖得低也要及时出来,所谓"现金为王"嘛!加之"大小非"的持股成本极低,利润依然高得惊人,所以为了保证当日能够卖得出去,巨额持仓者就以当日最低价申报,结果成交了。”
比如,2008年4月3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罕见地出现13只蓝筹股的大宗交易,成交价几乎都是最低价。据业内人士透露,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的大户交易其实来自中金公司
陆家嘴环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陆家嘴环路是个著名的资金“大鳄”藏身的营业部,基金、私募、QFII和保险机构云集其中。4月2日,中金公司陆家嘴环路出现在众多股票的买入排行榜中,其中很多都排在买入的第一位,且买入量十分巨大,买入对象主要是大盘蓝筹股,买入总额高达30亿元。
一位基金公司的高层向记者表示,根据他从中金陆家嘴营业部人士获得的信息,买进资金大部分来自QFII和保险机构。记者赴实地向中金公司这两个营业部求证,这两个营业部都要记者找北京总部的公关部,而公关部蒋小姐对记者通过邮件及电话提出的问题,至今不给回复。
解释三:为配股融资
2008年4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大宗交易信息中,出现了
张江高科和
苏州高新。对于张江高科和苏州高新作为华夏基金的重仓股,同时出现在大宗交易中,某券商分析师认为,由于部分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建仓较早,成本价比较低,而张江高科进行配股融资需要现金。如果机构在连续竞价中卖出,会对两只股票价格造成严重冲击,所以很可能是机构们在地板价上出让部分股票,为配股做准备。
那么,接受方是谁呢?在去年4季度,摩根士丹利出现在张江高科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内,增仓迅速而量大,成本价在20元左右。QFII是价值投资者,买入张江高科说明其价值至少是20元。张江高科配股用于的投资项目非常优质,而且这次大宗交易的成交价14.48元,远低于摩根斯丹利去年四季度建仓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外投行实质上非常看好中国地产业尤其是商业地产的前景,也证明QFII接手张江高科大宗交易股票的合理性。
解释四:低卖以“救急”
2008年4月9日,在国泰君安证券总部进行的大宗交易成交量达1156.54万股的
S哈药,成交价也在全日最低价8.91元,成交金额达10304.77万元。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S哈药截至2008年3月,只有南方证券拥有1000万以上的持股量。因此,很可能是接手南方证券破产后的证券业务的中投证券,通过大宗交易卖出。南方证券当年因承销哈药配股难以出局而越陷越深,即使2006年、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中也没有大量沽出套现,可见,如果不是为了资金“救急”,恐怕这次也没有必要这么“便宜”卖出。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贾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