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_搜狐财经

全球信贷市场急待控制创新风险(组图)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百姓无力还贷,房屋被收归银行。图中牌子上赫然写着:“银行所有”。

  (资料照片)
编者按

  过去20年间,世界经济发生了两场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变革:其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其二是现代信贷市场的崛起。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下,国际市场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繁荣?衰退”篇章。

  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证券化信贷的长期影响。有人开始怀疑金融创新的后果,认为名目繁多的金融产品只不过是被重新打包、被横向或纵向切割的传统信贷,貌似分散了风险,实则将风险积聚到最大。也有人认为,就长期而言,一个运转正常、风险共担、信息流动的金融市场应具有积极作用。


  全球信贷市场的金融创新,果真附带着冲击经济健康发展的“魔咒”吗?有关专家和本报记者在此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这一课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全球信贷市场。在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爆发前,全球范围内充斥着过剩的流动性和宽松的信贷。而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在旦夕之间突然面临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而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全球信贷市场为什么会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后发生逆转?这种逆转反映了当前全球信贷市场的哪些典型特征?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否会改变市场主体对于信贷市场发展现状的评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全球信贷市场的发展方向?

  信用风险

  从银行向机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扩散

  信贷市场是指交易那些包含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的市场,而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信用程度发生变化的风险。最传统的信贷是企业贷款,即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贷款资产位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银行承担贷款的信用风险,并获得利息作为回报。后来信贷逐渐扩展到居民零售领域,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助学贷款等消费金融贷款。但是,这种发展并没有改变银行作为信用风险承担者的属性。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并愈演愈烈的以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浪潮,却显著地改变了信用风险的分布状况,从而深入改变了全球信贷市场的面貌。通过证券化,最初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可以把大量性质相似的信贷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并以该资产池为基础,向资本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

  在证券化完成之后,原始的债权就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转出,商业银行不再承担与这些债权相关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转移到持有ABS的机构投资者身上,它们获得利息作为风险补偿。因此,证券化的实质是信用风险从商业银行向机构投资者、从银行体系向资本市场的转移。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效率因此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压力得以缓解,银行的风险资产随之降低,从而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

  信贷创新

  释放融资约束却增添对冲风险

  证券化促进信贷市场发展的最突出表现,在于全球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事实上,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壮大,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发展壮大分不开。商业银行通过发行MBS,将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不断转移到资本市场,并回笼资金开始新的贷款。证券化提供的风险转移机制和资金周转效率极大地促进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例如,当前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规模约为10万亿美元,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规模约为6万亿美元,大约60%的住房抵押贷款实现了证券化。

  以证券化为核心的结构金融创新不断扩展,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逐渐由住房抵押贷款扩展到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辛迪加贷款、不良贷款,甚至某种衍生工具,进而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信贷市场的发展。例如,以信用评级较低的MBS作为基础资产而展开的新一轮的证券化过程,就产生了所谓的资产担保证券。市场上还出现了一方为另一方所持有资产的信用风险提供保险的信用违约互换。

  对于借款人而言,信贷创新通过增加贷款规模缓解了融资约束;对于贷款人而言,信贷创新改善了风险状况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了资本周转率,有助于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获得更为廉价的融资来源;对于投资者而言,信贷创新提供的信贷衍生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的多元化。但是,信贷创新通过最大范围地分散信用风险,也创造了管理风险和对冲风险。

  信贷危机

  源自金融创新被滥用

  金融创新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金融创新被滥用甚至被用于欺诈的历史。金融创新通常会产生内部人和外部人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人们对新兴产品的价值和风险出现误判、产品定价严重偏离内在价值,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惨痛损失。

  次贷危机的爆发就说明了上述规律。危机爆发的根源,第一是由于能够通过证券化转移信用风险,造成贷款机构向低收入阶层滥发信贷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二是由于日趋复杂的证券化技术最终向投资者提供了难以透彻理解和定价的结构性金融产品,从而不得不求助于信用评级机构;第三是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与其提供的评级直接挂钩,从而损害了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它们倾向于给出更高的信用评级。

  危机爆发后,金融创新的复杂性以及金融全球化造成的风险分布的广泛性,造成危机导致市场最终损失的不确定,以及危机在全球机构投资者范围内的分布状况不确定。因此,所有的机构都倾向于提高资产组合中流动性的比重,所有金融机构均不愿意提供新的贷款,这种不确定性最终加剧了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的状况。

  从更深层次来看,不管金融创新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不能切断信贷市场与经济基本面的内在联系。归根结底,是美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下滑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事实上,金融创新不能改变经济周期的性质,不受约束的金融创新只会放大经济周期性变化对金融市场的破坏程度。

  信贷魔咒

  全球信贷市场待解难题

  次贷危机下的全球信贷市场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未来的全球信贷市场仍将构筑在以信用风险的分散化为核心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上。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为全球信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教训,人们意识到必须重视金融创新过程中蕴涵的风险。例如,如何遏制贷款机构的过度放款行为?如何加快投资者交易,提高证券化产品的透明度?如何改变信用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以真正实现外部信用评级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如果不能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那么全球信贷市场就只能在金融创新“魔咒”的蛊惑下滑入黑暗深渊。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