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以后,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其中大米和小麦价格均居高不下。有关国际机构对粮价高企可能引发的后果提出了警告。目前,不少国家及相关机构已对世界粮食价格上扬表示严重关切,并在研究措施积极应对。
应对挑战需要几大良方。
其一,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粮食产量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各国长期的任务。澳大利亚《世纪报》15日评论说,世界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比如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俄罗斯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巴西还有4亿多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只要加大农业投资、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抗灾能力,粮食产量完全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人类的需求。
其二,更科学地分配有限的全球粮食产量、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关系着全球稳定。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近一半的新增粮食需求与发达国家追求生物能源有关。
据《纽约时报》报道,全球最大的玉米种植国美国,如今占产量五分之一以上的玉米用于加工乙醇燃料,除了占用口粮和饲料粮之外,许多农民还将原本种植其他粮食作物的田地改种玉米。针对这一现实,部分专家已开始发问:盲目发展生物能源是否急功近利?世行行长佐利克说,当美国和欧洲的人们担心如何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为如何填满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现在的日子对他们越来越难。一些国家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其三,开源仍需节流,提高粮食利用效率、节约粮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在全球主要大米进口国菲律宾,该国的主要快餐店从今年4月起将米饭分量减半,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部分消费者实际上吃不完一份饭,剩下的就只能倒掉。菲律宾农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菲律宾每人每天平均浪费大米14克,全国每天浪费的大米多达2.5万袋,价值52.8万美元。如果节省这些粮食,该国每年的大米进口量可以下降37%。
其四,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相关政策指导。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增加5亿美元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并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贷款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则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新华社记者陈勇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