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美国政府对于美元信用的过度挥霍和国内经济的日渐萧条,使保持美元地位的努力变得艰难。近年来,美国对世界各主要货币均出现了大幅度贬值,在中国,美元汇率已于4月10日历史性的跌破“7”,进入“6”时代。
美元正在变“轻”,那个称美元为“美金”的时代也离我们渐行渐远。随着美元的衰弱既成事实,世界货币体系似乎开始酝酿着某种改变,而人民币被认为是推动这种改变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场以货币为背景的国家博弈正在上演。
一场以货币为背景的国家博弈正在上演
美元破“7”: 大国博弈的汇率镜像
人民币的升值过程,既是中美两国为满足各自的国家战略而相互博弈的过程,也是双方的实力对比在货币上的某种反映
“创新高”这个词语可以当选为2008年第一季度的热门词汇了。截至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在第一季度已经创了31次新高,平均3~4天就要创一次新高。
4月10日当天上午9点15分,1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显示为6.9920,突破了7.0整数关口。
第二天美元小幅上扬,再度回到7.0012。如果去银行兑换5000元人民币为美元,10日与11日的区别是少拿到46美元。
不少媒体用“屏息凝视”来形容“破7”时刻,正如中国股市3000点与2999点的区别一般,突破整数关口带来的心理作用难以估量。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10日下午40分钟之内便接受了五家媒体有关“破7”的采访。
与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施行一篮子货币机制时的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目前已经累计升值15.6%,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仅从2008年1月以来,就已经升值了4.47%。
过去三年是漫步,现在则是快步走。人民币的“6”时代加速到来,现在看来,这一趋势很难发生逆转。
“保尔森效应” 就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前一周,4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到访北京,这已是其上任后第五次来到中国。他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对中国政府提出同样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在一部分美国人看来,这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就在保尔森临行前夕,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查尔斯?兰格为代表的部分民主党议员还不忘提醒这位财政部长为什么要到中国去,他们要求白宫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TO等多边渠道,解决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虽然中美之间的对话有时被形容为“最大债权国与最大债务国”之间的对话,但是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美国人显然没有表现出一个债务人应有的谦卑,他们反而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债务和贸易赤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3月31日公布的数据,去年12月,外国投资者总共持有2.353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中中国的持有量达到4776亿美元。
事实证明,保尔森从不走空。2006年9月,保尔森上任后首次访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4天内连续击破7.94、7.93和7.92三个整数关口,创出新高;2006年12月,保尔森率团来华开展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突破7.82的关口;2007年3月,保尔森任内第三次访问中国,人民币汇率逼近7.74的关口,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同年7月,当他四度访华的消息公布之后,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也顺势突破7.56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人们称这种“巧合”为“保尔森效应”,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中美之间汇率博弈的一个缩影。所以当保尔森于今年4月五访中国,而人民币又恰逢“7”这个敏感的关口时,很多人都觉得:会发生点什么。
和以往不同,这种感觉在一周之后才得到印证。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保尔森效应”再度生效。当然,舆论认为,这不会是这一定律最后一次发生作用,因为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博弈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侯。
漫长博弈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外汇双轨制,外汇在由国家统一管理、保证重点使用的同时,可以给创汇企业一定比例的外汇留成。创汇单位对所留成的外汇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并可参与调剂。所谓调剂,就是企业可以不按官方汇率将外汇转让给需要外汇的企业。
1990年代,在外汇双轨制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官方汇率已经与调节市场上的汇率十分接近。于是在1994年中国实现了汇率的并轨,即在全国形成了统一的汇率,此后形成了人民币兑美元8元以上的官方汇率。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健康发展,人民币的地位也不断地提升。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目前的汇率有可能是偏高了(或人民币币值是偏低了)。提出这一假设并不是因为美国和日本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而更多的是因为从外汇市场上看,中国人民银行每年不断地用人民币购买美元。在许多人看来,这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发放高能量货币的主要渠道。
2003年5月,在G7财长会议上,美国财长斯诺首次提出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同年12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谈时,也抱怨中国的汇率制度与不公平的贸易造成美国人失业。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在此后日渐强烈,当时的舆论并不是说中国该不该升值,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升值。在当时一些美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看来,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0~40%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态,中国拒绝对人民币汇率实行“休克疗法”,坚持逐渐提高汇率波动幅度的方针,认为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利益。
在2003年美国提出人民币升值论到2005年汇率改革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多次炒作和来自各方面的升值压力,但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稳定。直到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开始,人民币一次性对美元2%的升值,从1:8.2765变成了1:8.11,同时放弃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
这篮子里面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都是与中国贸易往来多的国家的货币,其中美元的权重仍然最高,大约占45%。据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解释,这意味着,若一篮子货币中的欧元及日元在一年内兑美元升值15%,则将促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7%。
“从中长期来说,人民币汇率坚持机制渐进性的改革方向,而不取"一次性行政性升值"的做法,应该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决策,也是对来自全球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个多赢的回应。”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说。
在她看来,现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更灵活性的改革而不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单一货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成为共识,化解了一场人民币汇率硬着陆的危机,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冷战,世界经济秩序也再次回到动态均衡的循环轨道。
美元加剧贬值 在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加快了对美元升值的速度。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导致了这一进程的加快。
“不是我们升值太快,而是美元贬得太快。”郭田勇对《新世纪周刊》表示:“美元对人民币算贬值少的,美元对欧元等其他货币贬值更多,所以相对而言,人民币对欧元等仍然贬值。”
中国石油化工的员工邵昌平三年前被外派到加拿大子公司工作时,100加元可以兑换80美元,2008年年初,100加元就可以兑换110美元了,如今略有回调,汇率基本为1:1。同样的,美元对日元今年第一季度则一度跌到97以下,最多贬值13.28%。美元对印度卢布也是如此,仅在2006年一年之间,就相对贬值了13%,相对哥伦比亚比索贬值了11%。更不必说对欧元的贬值了。
美元进入了一条贬值的通道,这种下跌的态势早已形成。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以及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心,正在加剧这个贬值的速度。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而美元担当着世界储备货币历史性角色时仿佛就在昨天。
“美国次级贷危机之前,欧美国家不断指责人民币被低估,次级贷后,重点转移了,这时美元贬值速度加快。”郭田勇说。贸易赤字不减少的情况下,次级贷危机使得资产对美国的投资信心减弱,流入减少,更加催生了美元的贬值。
对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来说,美元贬值是件好事。美国前财政部长斯诺曾表示,要拯救水深火热的美国制造业,疲软的美元是最有效的灵丹妙药。所以,每次美国财政部长的访华,通常会带来人民币的升值。
尽管美元兑欧元从1.25下降到83美分后,美国制造业尚未显示出新的朝气。但各国债券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债券却下跌了不少,截至2005年底,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库券和机构债券总额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美元每下跌10%,这些资产就要缩水10%,也就是说美国的外债减少了10%。
对人民币的贬值还有个显见的结果,就是减少了中美间巨额的贸易顺差。假设人民币升值前,10美元可以购买三段中国丝绸,那么升值后,10美元就只能买到两段。这相当于出口价格提高,导致美国国内对中国丝绸的需求下降,进口随之减少,逆差得到缓解。
据分析,今年的汇率变化将促使中国出口增速继续下降,进口增速上升,预计2008年顺差将下降到2500亿美元,同比减少超过4%。这也是郭田勇认为下半年汇率会趋稳的另外一个原因:中美贸易顺差下降,由此汇率调整的空间也会下降。
此时此刻,中国国内CPI一再走高,也暗中推动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郭田勇认为,人民币加快升值,可能是中国政府有意借汇率来遏制通货膨胀。一般而言,大国经济主要靠内需拉动,但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正因如此,人民币升值具有与调高利率同样的杠杆作用,可以消化部分通胀的压力。但至于能起到多大效果,尚难判定。
2008年1月CPI同比上涨7.1%,创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联想到去年已经6次提高利率以及10次提高准备金率,加之央行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了“升值有利于(遏制)通货膨胀”,这次的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就不难理解。
“人民币对美元在2008年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下半年美国经济会得到复苏,次级贷危机速度放慢,汇率将在6.6、6.7时得到支撑,不再下滑。”郭田勇说。他的同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副教授李宪铎秉持相同的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会在6.7或6.8左右受到阻力,美联储和中国央行都会对此进行干预。 (本刊记者/刘英丽实习生曹曦予对此文亦有贡献)
“在汉语中,"Crisia(危机)这个词是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一个字的含义是危险,另一个字的含义则是机会。”??约翰?F?肯尼迪
纽约曼哈顿市区Soho美甲店的等待区内,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购物袋和可以挂外套的衣架。这是2008年2月的一天,在这里聊天的女性不是纽约当地人,基本都带着外国口音。
美元不断贬值,英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购物者正涌向纽约。她们不仅买衣服,也预约了美发美甲以及水疗项目。按照新的汇率计算,这些服务收费对她们而言相当于打了不错的折扣。Soho美甲店的一位英国女性对7美元的基础美甲价格兴奋不已。她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朱莉?厄尔?莱文说:“这太便宜了。”
不难理解,涌向美国购物、旅游的,也有大量的中国人。
代购生意 即便不去美国做指甲,汇率变化还是带火了另外一项生意??代购。
在Taobao.com网站上搜索“代购”,将会出现超过100万条结果,而其中的海外代购业务最近猛增。网站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Taobao.com的代购总量猛增到5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将近5倍,其中增长最快的便是美国代购商品。
代购就是别人代你购物,自己在商场需要全价买到的衣服交给代购就只需要六折。海外代购则是直接买国外的产品,价格往往比国内便宜一半甚至更多。例如,某款COACH包在美国梅西商场官方网站上的报价为328美金,运到北京新光天地,价格就成了4300元人民币。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相当于打了5.3折。即使加上10%的代购费用和运输费用(按照重量计算),也基本能打6折。
名牌包、衣服、化妆品、保健品,海外代购更多集中在价格相对昂贵的物品上。但现在,人民币更值钱了,奶粉、牙刷也被囊括进来,并且生意不错。这种盛况恐怕是中国的税收部门不愿意看到的。
不碰美元 彭定鼎已经一年不买美元了,几年炒汇的经验令他觉得美元还会进一步贬值,此时他手里拿得最多的是日元。
他的选择暗合国际潮流。吉姆?罗杰斯,量子基金的创始人,无数股民心中完美的“投资大师”也不看好美元。“我最喜欢人民币,”罗杰斯说。
人民币投资在他看来是目前相对最安全的投资,他自己已经有人民币,还会继续买入,并且预测今年年底人民币将会有更大的升值空间。罗杰斯也认为,在美元走弱之后,人民币是唯一可以取代美元的货币,可是人民币目前还无法自由兑换,因此在短期内,欧元将取代美元的位置。
不持有美元,而且有关美元的理财投资产品也最好不碰。
“破7之前,我已成功阻止了多位投资者购买我行新开设的美元理财产品。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有意对抗银行的此项业务,而是我担心投资者手中的美元无法在理财过程中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不保。到那个时候,银行的处境将更为尴尬。”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这样表示。他同时认为,他宁愿建议投资者购买些实物黄金、纸黄金,或者干脆建议投资者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存成5年定期存款。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共有16家中资银行推出了262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销售额达到414亿元人民币,但这些资产出海后先后受到美国次贷风波的影响,目前已有一只银行系QDII(国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亏损高达50%,面临清盘的尴尬。6只QDII基金全部跌破面值,其中亏损最严重的基金净值已经缩水30%。而如今,80%的银行已经叫停了与美元相关的理财业务。
北京大学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吕随启认为,人民币破7是外资流入中国的最佳时段,而并非QDII的机会。罗杰斯等外国投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导致热钱流入中国,从而导致资产升值,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与股市,这一点我们在2007年已经感同身受。除此之外,美元的危机还意味着别的机遇,比如黄金和石油。
黄金与石油 如果仔细察看一下美元,会发现上面印着这样一句话:“联邦储备票据(FederalReserveNote)”。美元不过是一种本票,一旦它的信誉出现问题,更有资格作为硬通货的黄金就会升值。所以,当美元贬值的时候,供给有限的黄金必然会越来越值钱。20世纪70年代正是因为美元疲软而导致黄金从每盎司35美元上涨到超过800美元。
数字显示,2007年全球黄金产量为2444吨,同年可确认的黄金需求量为3547吨。再加上美元贬值后,很多中央政府开始购买黄金作为储备,助推了黄金的上涨速度。
实际也确实如此,进入2008年以来,黄金价格已经累计上涨了20%,并且在2008年3月13日冲破每盎司1000美元关口,之后略有回调。但对于中国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黄金价格目前已经处于高位,无论是购买黄金股票还是投资实物黄金、纸黄金,都要考虑到下半年美元可能会出现回落,使黄金的上涨受阻。
石油价格与美元的关系亦很密切,互为因果。石油价格的上涨会让美国经济更脆弱,而美元的下跌也会促成油价的提高。2004年每桶石油的价格多次超过50美元,4年之后,2008年1月4日,每桶石油的价格已经突破了100美元,更有纽约商业交易所的交易员预测,原油价格将在今年年底达到每桶200美元。
中国对石油进口的需求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仅在2003年夏天就增加了20万辆私人汽车的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由于实行有管制的石油价格体系,中国石油与
中国石化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提高油价,但这并不能改变油价将继续上涨的事实。现在看来,石油期货投资有利可图。
进出口企业的境遇 2008年的北京车展注定有些特别。受到汇率的影响,进口车的价格正在变得便宜,而国内汽车出口的利润则在摊薄。不仅是汽车,所有的进出口行业目前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彭博4月10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贸易顺差同比缩小10.2%,这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缩小。
以汽车为例,人民币升值10%,就相当于国内汽车的出口成本增加了10%。再加上去年至今的物价飞涨,自主品牌的汽车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另一方面,进口车的价格却出现了集体下滑,甚至出现了某款进口车与同车型国产车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大多数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购买进口车,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冲击越来越大。而一些进口汽车零配件的价格下跌,却有利于那些国产率低的汽车合资企业。真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纺织品在中国的出口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樊敏分析,这次受汇率影响,2008年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大约要提升7.18%。国内一家纺织品企业的负责人说到这里有点哀怨:“国外客户只能接受小幅的提价,否则就要转向其他国家采购。”
“在纺织出口价格上涨赶上汇率升值速度时,汇率升值将蚕食出口厂商本就微薄的利润。”樊敏说。这种局面在机电设备、玩具企业以及其他国内传统出口行业同样存在。而纺织业、玩具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则面临部分企业破产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2008年1月进行了一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的调研,调研涉及辽宁、河北、天津、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2000多家出口企业,其中1780家为中小型企业。结果显示,不到30%的出口企业所能忍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为4%左右。其中纺织、服装、鞋、帽能忍受升值幅度在2%(包括2%)以下的高达44.5%,接近一半,而所能忍受6%的企业为零。
出口企业的难处对应着进口企业的利好,比如中石油与中石化。目前中国的原油一半靠进口,用美元结算,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可以少花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高世宪算了一笔账:预计今年进口原油1.8亿吨,人民币升值大约可以使企业少花掉人民币370亿元。(-本刊记者/刘英丽)
当信用被滥用,美元就很容易堆出泡沫
“美元的崩溃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事件。”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邓肯三年前说,这个断言在一些人看来是危言耸听。
但是美元的持续下跌确实让人们在失去信心。最近一次的美元熊市是从2002年开始的,至今已持续了6年。
“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这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所说的话,忧虑之深,溢于言表。中国总理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政府持有很多美元储备。
与美元贬值相伴随的是美国经济衰退。如果说2007年底2008年初人们对美国经济是否开始衰退还存在争议的话,如今这个争议则越来越弱。除了次贷危机和持续的房市降温外,还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明美国经济的衰退,一是收入减少,工人平均每周工资去年12月份同比下降幅度为1990年以来最大;二是就业岗位急剧减少,今年2月份的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岗位再度减少6.3万个,为近5年来最大减量。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10次经济衰退。最近的两次衰退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衰退期均为8个月。而美国最著名的衰退是1929年8月至1933年3月的“大萧条”,那次衰退持续了43个月。美国新一轮的衰退会持续多久?是几个月还是噩梦般的几年?很少有人认为是后者,更没有人希望是后者。但确有经济学家提出了严重警告。
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认为,美国经济可能成为最近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内最严峻的经济和金融挑战。
“美元贬值是为了赖账” “简单地说,美元贬值是为了赖账。”正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美元贬值这一问题的本质。
美国早在1986年就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当年美国净负债362亿美元。而20年后,即2006年末,美国净负债已经高达2.5万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美元贬值是美国信用的一个污点,“"史上最牛老赖"称呼,美国人实至名归。”
美国的负债现象堪称历史奇观。无论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在借债度日。
今天的美国经济70%靠消费拉动,美国消费者习惯大把花钱,但花的钱却不是他们自己的。不包括私人抵押等其他债务,美国人仅信用卡债务一项就接近8000亿美元,其中有三成五信用卡账户欠账。为债务担忧已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患上心理疾病。
企业的债务问题也不容乐观。虽然很多公司都在改善它们的负债情况,但公司债务占GDP的比重仍然在创纪录。
与前两者相比,美国的政府债务也不逊色,从布什2001年就任总统时的5.6万亿美元增至目前的9万多亿美元。其中伊拉克战争为此贡献巨大。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惶惶不安。”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在一部分美国人看来,只要借债后的投资收益大于债务利息,就是好生意。但是美国大部分债务没有用于投资,而是用于不会产生收益的消费,还有一部分用于打造楼市、股市的泡沫。
面对越来越多的债务和债务利息,布什政府上任不久就打算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美联储不断地降息,美国财政部不断地减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美元贬值,冲销负债。
“这个世界经济霸主也并不是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让美元贬值。出于礼节,他还要郑重其事地告诉自己的债权人,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美国一位评论家说。
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降低美元汇率而游说其他国家。二十几年前《广场协议》的受害者是日本,一位日本经济学家说,美元对日元的单独贬值,使得日本的经济损失与整个二战中的损失相当,并且使日本陷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
现在美国的施压对象是中国。
美元贬值的埋单者不仅仅是这些债权国,还有美国人民自己。现年49岁的艾姆纳妮2006年和家人移居法国巴黎,她发现,现在一家人吃一顿比萨饼加饮料的晚餐要付75美元,“价钱高得不可思议”。由于美元购买力的降低,美国人已经不再是过去“富有的美国人”。
美国人恐怕还不得不接受国内的通货膨胀,为了阻止经济衰退,美国还在降息和减税,年初布什总统紧急宣布了一揽子金额达145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但所有这些举措只能助推通货膨胀。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美联储眼下面临的困难比我在位时(1987年至2006年)艰难得多,”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这位美联储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在受到过无数赞誉之后,近来却不断面临责难。人们认为过去多年的低利率政策应为过度的信贷膨胀以及由此导致的次贷危机负责。
过度使用的美国信用 排在日本之后,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美国一直不停地在用一堆绿色纸片换回中国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中国也郑重地接受了这些绿色纸片,因为不仅中国人,世界人民都相信这些绿色纸片??也就是美元,代表着可以兑现的财富。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这种想当然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
人们对于美元的信任可以追溯至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22日,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聚会美国新罕布什维尔州布雷顿森林的一个度假村,在这里召开了一次为期两周的会议。这次会议形成的国际货币政策是: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通过一个固定的比价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1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时候的美元是以黄金为依托的,美国此时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持有美元的人可以随时按预定的比价要求政府给兑换黄金。但是这个体系渐渐变得难以维持,因为美国印刷的美元越来越多,储备的黄金却越来越少。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终结了美元和黄金的关系。美元从此不受限制地大步阔进,支撑美元的只剩下美国信用。
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发现,历史上出现的纸币从没有善终的先例(除了美元,一些人一直在赞叹美元的奇迹),因为它们的制造者不能抵御多印钞票的诱惑:不必征税,不必付出,不必求助于任何人,只要运转印刷机器,就可以凭空制造“财富”。但这种财富泡沫最终造成的只能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美元是否能够避免这种命运,人们无法知道,但事情的进展似乎不那么乐观。
“美元的近代史是以贬值为主旋律的历史。”自从与黄金脱钩后,黄金的价格就在持续上升,今年黄金的价格甚至突破每盎司900美元(当年是每盎司35美元),对这一现象的另一理解就是美元的持续贬值。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没有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虽然美元一直在可怕地贬值,但各国仍然把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国家的货币在事实上是盯住美元的。
如果甲不断借钱给乙,以便让乙购买自己的产品,人们一定觉得这是个很荒唐的事情。但这种事情确实发生在中美之间。中国向美国提供商品和服务,美国向中国支付美元,中国再将这些美元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等资产,美国再用这些美元继续购买中国的商品。这个现象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即中国不断借款给美国,让美国得以有钱消费中国的商品。但是中国最终会发现,美国没有能力来偿还这些借款。美元贬值似乎是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
美国的贸易伙伴们发现,辛辛苦苦挣来的美元并不是真正的财富,他们必须和美国共担苦果。如果仍然有很多人坚持相信美元的价值的话,那么,关于美元的泡沫也许还将持续。(本刊记者/祝翠霞)
美元是如何建立自己长达一个世纪的货币霸权的
基辛格在其著作《大外交》开篇中写到:“几乎就像是存在某种自然规律一样,每个世纪都会有一个大国崛起,它有力量、有意志、有智识和道德上的激励,依据它自己的价值体系,来重塑整个国际体系。”
事实亦如此:17世纪是法国,18~19世纪是英国,20世纪当然就是美国了。
整个19世纪,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权,实际上主要操控在大英帝国手上。英镑是19世纪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是国际贸易金融结算的主要货币,是国际资产交易、对外投资、证券买卖的计价单位,是随时可以与黄金兑换的硬通货。
与此相伴随,英国公司主宰了国际金融业。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19世纪是英镑世纪,是某种程度的英镑本位制。19世纪虽然是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然而英镑可与黄金自由兑换,大英帝国是国际金融体系规则的主导者,我们自然可以说:19世纪是英镑本位制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金本位制,也终结了英镑本位时代。几乎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另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发生:那就是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门营业。美联储开张第一天,实际上就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原因很简单,当时美国经济之规模,已经超过英、德、法三国之总和。
英国并不甘心失去英镑的霸主地位,它试图靠恢复金本位制来重新确立霸权,但是1931年9月21日,国内通货收缩和失业压力迫使英国逃离金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贬值,从而触发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货币贬值浪潮。世界开始迎来新的货币本位制??美元本位制。
但美国真正确立起自己的货币霸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向全球推销美元,经历了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二战的结束,为美元扩张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创造需求阶段,经济援助、提高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金本位制,是美国采用的主要办法。
战后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上世纪40年代末,欧洲要在战争废墟上重建需要大量资金,美国借助或直接操纵国际组织,采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有效地扩张了使用美元的地区和领域;70年代后,美国利用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推出“华盛顿共识”,为美元在全球自由流动扫除了民族国家的政策障碍。更有甚者,美国直接鼓励拉美国家放弃本国货币采用美元作为官方货币。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之前,国际实物贸易是对货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利用各种名义和手段,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的比重,是刺激第三国使用美元,增加购入美元数量的主要手段。美国当局以稳定币值为名,要求世界贸易中的初级商品交易如石油、矿石、谷物等,和大型装备如飞机等,都要采用美元结算。这些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创造出上万亿美元的货币需求。
在全球牢固树立美元的信誉形象,是推动美元进入世界各个角落的需要,因此也就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共同追求的政策目标。让美元与黄金挂钩,是树立美元形象与信誉的最好策略。亚洲国家对美元的称谓“美金”即是一个典型的印证。在亚洲人们心目中,握有美元就是握有黄金。美国纸币能赢得这么高的信誉,功劳当然要归属金本位制度。问题在于,“美元”变成“绿纸”之后,美国并不纠正人们对美元的盲目崇拜,而是滥用他人的信任,无偿占用他人的财富,使美金成为霸权主义者掠夺别人财富的工具。
认真回顾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采用金本位制和放弃金本位制,分别是美国在创造需求阶段和满足需求阶段使用的标志性工具。这两种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只是美国政府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工具。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的结束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充分满足世界市场对美元需求的新阶段。这样的划分,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创造需求上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在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推动下,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致使全球的金融交易量飙升,推动美国的美元资产不断膨胀,它吸纳了数不清的美钞。金融自由化为美国统治集团借助美元霸权剥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权铺平了道路;而无节制地输出美元纸币,就是这种剥夺的核心。(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立强) (来源:新世纪周刊)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