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6年前,复星从3.8万元起步;现在,复星直接或间接参控股100多家公司。作为浙商的典型代表,“复星系”有什么样的经营奥秘?《证券日报》记者就此走进上海复星集团。
□ 本报记者 胡潇滢 上海报道
4月17日,上海复兴东路复星集团总部,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梁信军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专访。
纵观“复星系”短短十六年的历史,通过不断的扩张、并购,“复星系”进入了钢铁、金融、地产等众多行业,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旗下众多公司上市。以至于每年总有专业人士猜测,下一个纳入复星版图的产业是哪个?下一个又是哪个企业将实现上市?
然而,亦有专业人士提出,复星这种扩张、并购的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可以复制。因而,面对新形势,复星一直在思考。梁信军坦言,不仅仅是资本运作,通过优化管理、提升产业价值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此,复星集团成立了复星创富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但,作为一个产业资本公司去尝试国际上最流行的私募投资模式,复星会成功吗?
将走“主业+基金”发展模式
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之初,有记者曾经问过梁信军一个问题,他如何看待复星模式类似私募基金。当时梁信军很肯定地说“复星肯定不是私募基金,我们跟私募基金有很多不同。”也是在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复星的战略投资像是PE。
此次,梁信军告诉记者,复星已经成立了复星创富(Fosun Capital),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
“去年,我们集团公司对Pre-IPO的投资大概有七亿多人民币吧,都是我们自己出资,自己投资,现在成立复星创富,做法就会发生改变,”梁信军对记者解释复星创富的设立初衷时讲到,“现在的做法是,复星集团出资,由复星创富管理,也是由创富去投资,然后创富收取集团的管理费。”
Pre-IPO是一个风险性较低,获利丰厚的业务,复星当然不会错过。据悉,其今年将继续投入1亿美元,把这一业务作为战略重点。
一直以来,关于企业发展是走多元化扩张之路还是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一直是中国的企业界、经济界和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作为多元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复星集团无数次被卷入其中,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有自己的例证: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国际有通用集团、GE等,国内有海尔、春兰等;专业化成功的例子,国际有可口可乐、诺基亚,国内有格兰士、格力等。
那么,这中间有没有第三条路呢?2006年底,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在中国企业界率先提出并确立了“主业+基金”发展模式。即集团出资委托专业机构来管理运作基金,以产业股权投资为投资方向,投资参股中国成长型企业,促使其上市从而分享其上市后带来的高收益。复星成立复星创富走PE之路,也许正是在探索寻找第三条路的成功之道。
无论复星选择的道路是什么,梁信军提出了对私募发展的愿望,“我们希望能够树立一个私募的品牌。以前我们复星集团私募投资在Pre-IPO时候效益很好,比如我们对招金等一些企业的投资。我们依旧有能力把这个做好,我希望未来对很多私人资本来说,他能关注复星在私募投资这方面良好的业绩,过去人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业绩,但是有人认为那是复星集团做的,却看不到一个专业的团队,我现在把这个行为组成一个专业团队来让你看,这样也更容易积累我的品牌。”
相关人士讲述,复星一直以李嘉诚的和记黄浦为学习榜样,誓做内地的和记黄浦。或许,这将成为复星集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多元化运营的前提是做好专业化
多年来,对于民营企业究竟是走专业化之路还是多元化之路的争论从未停止。
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迄今为止,GE已建立了50余个经营实体,包括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到塑料和家用电器产品等等行业。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也许正是以多元化为主的复星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中国与西方不同的内外部环境,虽然同是多元化的扩张模式,却为复星能否成为第二个GE而打上了问号。
有专家认为,一个集团主业多少,关键与产业的发展阶段有关,发达国家的各产业都到了最稳定阶段,经过产业整合后,每个产业只剩下3~4家大企业控制。而中国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所以,出现一个控股公司同时拥有多个主业的情况很自然,这时行业是分散的,每个行业的前三名都没有最后确定。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各个行业都会集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那时多元化的主业自然会缩减到2~3个。但即使这样,未来也有一个逐步“归核”的过程。关键要根据自身的管理能力,包括项目判断能力及资金能力,依然要警惕多元化陷阱。
在对民营企业发展道路的舆论争论中,
万科的王石成为了专业化的代表人物,每当人们议论复星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与万科做起了比较。
梁信军却认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比较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我们支持专业化,我们所做的每个企业都是专业化运营的。比如说
复星医药,在全行业净资产排第二,上市的医药类公司中利润第二,取得如此好的业绩,不靠专业化靠什么?复星对他的历史投资也就是六千万左右,现在从创业到今天,保持了14年,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在37%以上。同样,复地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全行业排前20名,上海市排前三。”梁信军用数字表示,复星多元化的同时并没有因此放弃每个行业的专业化。
针对多元化的各种声音,梁信军也承认,“多产业的确不容易成功。”但是,他指出,之所以有这么多公司倒闭,因为有些人把多产业做成一个概念,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他要什么了。“然而,我们在做产业这块很明白自己要什么。第一,每个企业的专业化运营效率,第二个要看他非常良好的现金流。”
产业布局得当也是复星系得以扩大发展到今天的原因。从2003年到现在,由于产业布局的得当,复星集团比较大地规避了一些经济的波动,这正是多元化的优势所在。
充足现金流才能促进产业整合
有专家认为,中国传统的资本运作模式就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企业通过资本在各个子公司间的流动,通过相互持股,通过相互担保贷款等方式,将资金运送到企业各个血脉之中,然而稍有不慎,就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灰飞烟灭。
复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驰骋的时候,我们不难看到两个关键词,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
通过不断的扩张、并购,“复星系”进入了钢铁、金融、地产等众多行业。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甚至可以说,“复星系”急剧膨胀的财富,大半来自于所并购的企业。
看复星的资本路径,不难发现,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合作成立联营公司或者以原始法人股的方法介入,这些方式在复星控股或者参股上市公司里,屡见不鲜。
收购
豫园商城可以看作是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转让价为3.8元,转让总金额为2.34亿元,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豫园商城6166万股,占总股本的13.25%。豫园商城虽是上海的老商业股,但已涉足生物医药领域,并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53.33%的股权。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总资产6亿元的复星投资是专为此次收购而成立。
此后对
友谊股份的收购也沿用了这种手法:2000年11月30日,友谊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友谊(集团)拟将所持公司国家股9034万股中的7323万股转让给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转让价格暂定为每股2.22元,上海友谊集团占52%股权,复星集团占48%股权。2001年8月,复星集团又以1.92亿元将友谊复星的股份转让给了复星实业,由此完成了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多年来,复星集团始终以一种极其敏锐的眼光寻找着合适的产业,“复星系”的急速扩张、瞬间长大,靠的是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两条腿走路。也正是在不断的扩张、并购的产业整合中形成了复星的核心竞争力。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产业扩张的模式,时至今日依旧有人在不断怀疑复星集团的资金流问题,毕竟一个德隆曾经引起过太大的震动,而同样身为民营企业的复星与其总难逃脱比较的命运。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并未提起复星现金流的任何问题,但是梁信军本人两次主动讲解复星集团现金流。对于外界的质疑,梁信军反问道表示为什么不能去看复星集团的财务报表,公开透明的财务情况是澄清问题最有利的武器。
梁信军拿出复星集团的具体数据说话,“我们现在长期贷款占到我们整个贷款的32%,中国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的;你再看我们的负债率,很低啊,50%都不到,再看我们的股本性融资和分红率,都很高啊。”
经常被人质疑企业的现金流令梁信军有些激动,“你拿出任何一个多元化公司给我看看,他垮掉的没有一个是符合标准的,所以呢,恰恰因为我们对这个行当的了解,我们更知道他的危害性。”
复星系队伍将增两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复星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便是股权融资,通过公开上市筹集资金。
在复星旗下的
南钢股份(600282.SH)、复地(2337.SH)、复星医药(600196.SH)、豫园商城(600655.SH)和招金(1818.HK)上市以后,复星集团筹划了四年终于在2007年7月16日,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
不得不说,复星有一定的上市情结,其董事长郭广昌曾经说过,“每年促成一宗上市计划。”
梁信军在今年4月24日的演讲中提到,“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调整,我们注意到很多已上市企业的市值大幅度缩水,PE值回归到合理的区间,带来了很多投资Post-IPO项目的机会。”
“从过往几年我们投资的几个项目来说,很多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今年有三四个企业在上市的审批过程中。”梁信军并没有正面回答究竟是哪家企业将在2008年会成为复星上市公司的一员,他表示,由于这些审批过程的企业在静默期,所以不能再去讲了。
今年3月,复星医药参股的国药控股曾引发过一场风波。市场上突然传出国药控股之所以迟迟无法上市是由于复星医药要将股权部分转让给国药集团,随后复星医药发表澄清公告,公开否认了国药集团将增持国药控股30%股权一事。
那么国药控股究竟能否在今年实现上市?股权问题是否是困扰国药控股上市的主要诱因?
梁信军否认了国药控股因为股权存在问题而无法上市的说法。而且,他表示,“国药控股上市已经获得国资委的表态支持”。
至于迟迟未能上市,因为国有控股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要到海外上市,第一要取得省级国资委或者国家国资委的支持,然后就可以启动整个海外上市的基本的审批程序。“目前国资委的基本表态已经有了,正在呈报一些批文所需的材料。”梁说。
至于今年国药控股能不能上市,梁信军表示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取决于批复的速度,一个是如何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
梁信军解释说,“复星医药是股东,国资委也是股东,复星医药还有几个股东,股民也是我们的股东,所以呢,什么时候上,选择什么地点上,基本从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第一考虑。”
复星集团被市场关注的第二个上市热门是德邦证券。目前复星国际控股德邦证券25.4%,作为复星集团金融板块的主力军,梁信军也肯定了德邦证券在积极寻求上市之路。
无论哪家企业将成为复星系的又一上市公司成员,对复星来说,其资本运营神话故事都将继续延续。
(来源:证券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