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五日,首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共同主持对话。这将成为中欧间最高级别的对话平台。中新社发任海霞 摄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题:“利益汇合点”决定中欧经贸走向
中新社记者 俞岚
首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二十五日在此间举行。与之前启动的中美、中日副总理级经贸对话机制相仿,中欧经贸领域这一最高级别对话机制着眼战略、前瞻与长远,务虚多于务实,首务为增信释疑、扩大合作、协调发展。
启动经贸高层对话机制,是中欧领导人去年十一月达成的共识。鉴于近来中欧关系处于“向左还是向右”的微妙时刻,素来作为双边关系“润滑剂”的经贸问题自然更受瞩目。
双方通过今次对话,同意秉持公平开放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话协商,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发展,在“务虚”层面释放“务实”信号,表明中欧求大同,存小异,正做扩大利益汇合点的努力。而利益汇合点的增多,无疑将进一步密切中欧经贸关系,亦对破解当前中欧关系的困局大有裨益。
总体而言,中欧经贸“同”远多于“异”,因此近十年间发展尤为迅猛。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科技合作伙伴,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利益交汇点愈多。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中国国家大剧院和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都有来自欧盟的设计和技术。
但中欧经贸近来发展也不平顺,期间亦有杂音出现。法、意、西及中东欧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呼声日盛,抵制全球化变成了杯葛中国、杯葛“中国制造”,中国纺织品、钢铁等产品频频遭到欧盟反倾销调查,中资企业在欧盟屡屡受到歧视性待遇。
“潮水般涌入”的中国产品及中国从国际产业链条低端向中高端移动,给欧盟企业带来莫大竞争压力。但真正导致欧盟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的退步,当与中国的崛起对原有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产生冲击不无关系。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说,过去“全球化”等于“美国化”,但现在,“全球化”更多与中国的崛起相联系,世界的中心正逐渐从西方走向东方。这或许是对杯葛中国的最好注解。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之际,合作显然要强于对抗。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整体化,是双边和多边关系发展中的大忌。对于中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
惟有以大国的开放和包容之心,多着眼于“同”,正确看待“异”,理性应对“斗”,中欧方能真正求同存异,实现互利共赢。况且,在能源、环保、技术创新、贸易和投资、知识产权及全球经济领域,事实上,中欧拥有如此之多的“利益汇合点”。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