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高:此轮通胀是企业成本正常化的开始
中国企业从投入品价格低估和扭曲中节约成本约3.83万亿元人民币?
熊剑锋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昨日在北大“CCER中国经济观察”上表示,中国制造业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投入品的价格扭曲和低估基础上的,此轮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是成本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3.83万亿元的成本节约
“主要的投入品的价格都是低估的。”沈明高认为,这包括劳动力、土地、大宗商品、资金成本、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
能源方面,从2002年到2006年世界能源价格以每年29%的速度上涨,而在此期间中国电力和能源价格上涨速度只有9%。除资金和能源之外,企业污染了环境无需承担相应的成本,劳动力的工资也长期大幅度低估。
“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控制,好处转移给了制造业企业。”沈明高表示,花旗集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从投入品价格低估和扭曲中节约的成本约为3.83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5.5%。
其中劳动力成本大约低估2000亿元,土地成本低估1500亿元,大宗商品成本低估16000亿元,环境成本低估10800亿元,资金成本低估3300亿元,其他成本低估4300亿元。
沈明高表示,这个数据都是来源于已有公开的数据,其他没有数据的都没有计入,“所以这个估计还是比较保守的”。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表示,中国目前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的来源除垄断地位之外,另外一个来源就是低价的资源。
张曙光表示,据估算,我国国有农场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占有的土地租金加上煤炭、石油的资源租金约3796亿元,如果再加上城市土地、其他矿产、电信频道、人文景观等资源,全部租金每年可达上万亿元。
沈明高表示,投入品价格改革滞后的原因有就业压力、国企在资源行业的垄断以及通胀因素。
2003年中国低通胀时期是要素价格改革的良机,但当时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如果进行投入品价格改革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而当前高通胀背景下要素价格改革更加难以实施,“不管是通胀还是通缩,投入品价格改革都有阻力”。沈明高称。
不会增大通胀压力
沈明高认为,成本正常化之后投入品价格虽然上升,但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并不会消失。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仍然存在,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结构和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结构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只占整个成本的12%,而美国这个比例为45%。考虑到中国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那么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会更低。
此外,中国制造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产业链越来越长,“中国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世界上能与中国相比的国家几乎没有,而且中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沈明高表示。
第三,要素价格改革将产生潜在的消费市场。
沈明高认为,成本正常化之后,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农产品等价格的正常化将导致农民和居民收入上升,收入差距将有所降低,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
对于成本正常化之后两种可能的结果:通货膨胀和压缩利润,沈明高更倾向于后者。沈明高表示,中国最近几年的PPI一直在高位运行,但是并没有反映在CPI上,说明企业在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方面做得不错。
虽然最近PPI似乎与CPI产生某种联动,但沈明高认为这只是短期现象,从中国制造业的结构来看很难转化成高通胀。
沈明高表示,成本正常化之后中国企业将面临一个压缩利润的过程,有一批企业会出现利润减少到破产的过程,然后会出现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企业数量下降,最后行业的少数的领先者将获得定价权,那时将出现通胀压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