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义务教育:免费之后的考验

  均衡发展考验政府魄力和耐力

  镜头一:14岁的青海省乐都县芦花乡初中走读生陈强帮,家住芦花乡城背后村,距离学校12里山路,矮小干瘦,看上去只像一个小学生。陈强帮告诉记者,自己每天4点半起床,5点钟与同村8个同校学生聚集出发,走2个小时山路到校,中午就着白开水吃从家里带的干馍馍。
下午5点半放学,8点钟到家,做两个小时作业后睡觉。由于睡眠不足,自己上课时常打瞌睡。

  记者了解到,芦花乡初中有学生686名,住宿生220名。校长袁景善说,芦花乡山大沟深,学生住所分散,从家到校超过10里路的学生比例较大,由于宿舍有限,许多家长申请学生在校住宿的要求难以满足。一些孩子不得不早出晚归,十分辛苦。袁景善说:“学校里像陈强帮这样的学生不少,他们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走读要消耗大量体力,中午就着开水吃点干馍,根本谈不上营养。看着他们,我们做老师的心里十分难受。”

  镜头二:在北京市某著名初中门口,手持获奖证书、表情焦虑的家长们排起了长龙,这是为了报名该校组织的小学毕业生体育、艺术、科技“特长”项目报名和测试,实际上就是择校考试。由于报名人数超出名额十倍甚至几十倍,许多家长凌晨就赶往学校门口排队。

  按照北京市教委小升初的要求,今年禁止任何学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或测试录取学生,不得以荣誉证书、等级考试证书作为录取学生的依据。但是,一纸禁令并没有遏制择校大战。一位支持择校考试的家长对记者说:“好学校就这么多,不考试、不看证书,不是给权力和金钱择校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吗?”

  把以上两组画面联系起来的,就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在寄宿制学校硬件远远比不上城市的大山沟里,孩子们被迫每天披星戴月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在教育条件发达的城市,家长们又得在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之间做出痛苦的抉择。如果说填平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考验的是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魄力,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城市达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则考验的是政府的决策智慧和耐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严肃讨论,事关“育人”与“育才”的义务教育发展方向之争,它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纠葛,还要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显然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打造一个“不择校的城市”有多难

  众所周知,与学杂费的减免相比,择校是城市家长更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无论是费用的支出还是精力的投入都远超学杂费问题。在城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的就那么难吗?

  安徽省铜陵市被人们称为一个“不择校的城市”,为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花了10多年时间。从1994年起,铜陵市先后撤并了10多所生源少、基础薄弱的学校,在市内人群密集区新建了5所中小学,改造和扩建了17所学校,满足了区域内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服务半径内就学的需要;大力扶持弱校,坚持10多年教育资金、优秀干部、优秀师资向弱校倾斜的教育投入政策;优质高中入学指标平均分配到各初中,这意味着每所初中每年都有固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优质高中,从根本上消除了家长的择校心理。

  可以说,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政府的态度决定了力度。在一些城市,针对择校的改革之所以推不动,甚至走回头路,就是在现实的阻力面前低了头。为此,有专家建议,必须通过相关制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贯穿到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去,对于面积更大、更代表中国国情的县域义务教育更需如此。

  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建议,加大对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关部门可安排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由教育督导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落实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责任。同时,实施布局调整,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改造薄弱学校。教育财政专家王善迈认为,同一级政府管理的公立学校,原则上每个学生应该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他建议建立从中央到县的四级公共教育经费拨款委员会,对公共教育经费分配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另外,建立并严格执行教育财务制度,不给学校提供任何经济诱因。

  沿着均衡发展之路继续前行

  在全免费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各类人群的教育公平、追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新课题。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江西省,今年又把政府改革、发展的目标,锁定在确保城乡义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兼顾各类人群和地区教育资源公平上。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在城市义务教育领域最为突出。江西省作出规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接收为主,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近入学,并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以南昌市为例,这个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共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3.13万名。

  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中最大的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其中最重要因素还是教师待遇问题。为此,江西省专门制订、下发了有关“落实中小学教师等人员津贴补助”的政策措施,要求各地财政部门统筹兼顾广大中小学教师等人员津贴补贴,使其和公务员一样都能享受相应的津贴补贴政策,对不统筹兼顾中小学教师等人员津贴的地方,省财政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时,将不予考虑。

  据了解,为减小教师待遇地区落差,这个省去年专项安排3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帮助各地统筹落实中小学教师津贴政策,这项专门资金今年还将提高到6亿元。同时还将新增1亿元,为边远山区的教师增发特殊津贴。为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江西省建立起了“县级经常自查、市级定期巡查、省级重点抽查”的监督检查机制。

  “有了这样的政策和经济基础,师资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才可能在城乡之间或同一城市不同区段之间流动、平衡起来。”江西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宋雷鸣说。(记者吴华国张晓晶 文贻炜,本期焦点策划、编辑:王新亚)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袁景善 | 陈强帮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