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获悉,一场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专项调研,已经在临近尾声的第103届广交会上悄然展开。
有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参展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4月26日上午,我们接到通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将作为主要的执行方,在第103届广交会上组织并展开对国内的从事食品土畜出口贸易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
”
而该商会会长霍建国亦在4月26日的会议上透露,这次调研是按照商务部有关部门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会业务办的要求开展的。
此次由“官方授意、商会执行”的调研,在时机的选择上非常微妙。
2007年上半年以来,包括食品、渔产品在内的“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安全质量纠纷。同时,中国整体的出口环境日趋紧张,商务部需要了解国内食品出口企业的现状。
而以土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出口,也面对2008年年初以来全球性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
除了大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进出口数据外,目前,官方还没有及时获得国际市场农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国内企业的生产和出口的影响。
“此次调研,商会方面很重视,调研的规模也很大,涉及面很宽。”上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霍建国表示,“要对行业中的不同商品、不同类别进行有数据的、量化的对比性调研”。
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台负责人郭经理给本报记者分析,“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出口产品受外贸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不相同”。因此,这种对比性的调研能够比较出不同“关键要素”对目前出口农产品的影响。
本报记者获悉,此次调研所涉及的“关键要素”包括: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所需的原材料成本、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国际粮油市场价格上涨、中国食品国际市场的“质量信誉危机”等内容。
“出口的成本上升了10%,基本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至多在5%。”郭经理分析众多不利因素作用下,食品出口企业的现实窘境。霍建国预测,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如果能维持在10%就算较为理想。
而受国际市场上以大米为主的粮食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能否受益还难下结论。“出口价格会抬高,但原料供应受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变得更为紧张。”上述企业负责人分析。
4月28日,有接近调研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尽管调研已经展开,但是在广交会现场只能获得成交数额方面的交易数据,全面的调研在广交会闭幕之后才能更广泛和深入地展开,“那之后,调研结果才能公布出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倪鹏翔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