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普遍关心的国内粮食供求和价格情况,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6日表示,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目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同时,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在国内粮源充裕、严格控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该负责人说,2004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并逐年加大补贴力度,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四年丰收。
该负责人还表示,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平稳增加,但居民的口粮消费略有减少,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下降。目前,国内粮食消费量10200亿斤左右,产需总量基本平衡。除大豆有一定缺口需依靠进口弥补外,小麦、稻谷、玉米三大品种消费量在8500亿斤到8700亿斤左右,产需平衡有余。
此外,该负责人透露,我国粮食储备已具相当规模,近几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库存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各地都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结构比较合理,并增加了成品粮油储备,储备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目前,粮食库存消费比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粮食安全线水平。
大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该负责人表示,国家一直非常关注稻谷的生产和大米的市场供应及价格稳定,从目前看,国内稻谷连续四年增产,国家库存充裕,稻谷(大米)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据介绍,目前我国国内稻谷消费量在3600亿斤到3700亿斤左右,产需略有盈余。
该负责人说,近期,国家又通过采取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从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7省扩大到辽宁、江苏、河南、广西4省(区),同时加大东北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安排东北粳稻(大米)向南方调运、加强粮食库存监督检查、控制大米出口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做好各项应对工作,保证国内大米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确实在增长,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短期内出现粮食短缺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国内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虽然前几个月粮价出现了不到10%的上涨,但轻微的涨幅是允许的,不影响稳定。
不过,祁京梅指出,未来国家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不应该放松,还应该保持警惕。她说:“虽然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影响不大,但目前我国的粮食供应仍然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即供需基本平衡,因此保护18亿亩耕地、控制粮食出口、落实粮农补贴等措施还应该继续实施和加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国际市场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这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目前我国取消了粮食出口退税,减少了粮食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了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影响。“从长期来看,我国保证粮食供应和粮价稳定的压力始终存在。现在我国的耕地面积在减少,粮食的增产也越来越难,为此,国家还应该继续出台有关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比如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耕地、加强农业科技进步等等。”李国祥提醒说。(记者陈伟)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