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证券投资学习

银行打新股理财重现生机

□本报记者 殷鹏

   随着新股的密集发行,笼罩在打新股理财产品上空的乌云开始消散,只是昔日的“银行打新股”族似乎并未察觉这一变化。

  
   4月份突现滞销

  
   4月中旬,北京银行发布公告,刚刚结束发行的一款打新股理财产品,因募集资金不足5000万元而最终夭折。
北京银行资金交易部总经理助理刘素勤表示,此款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只有4000万多一点,难以形成打新股的资金优势。

  
   北京银行的这款产品是银行“打新股”遇冷的一个鲜明代表。

  
   由于股市持续不振,多家银行都减少了与股市相关的理财产品发行。西南财经大学银行与信托理财产品研究所发布的理财产品报告显示:今年2月以前,新股申购类产品一直在唱主角。根据统计,打新类产品2007年和今年初发行量维持在30到40款,并以20%到30%的高收益率被称为理财产品“收益之王”。

  
   然而,从3月份开始,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开始占据主流。根据统计,今年前1、2、3月份,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分别为36款、25款、76款,4月份则激增至124款。

  
   据其研究员分析,今年各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信贷额度紧缩、流动性问题,信贷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的对接,再发放信托贷款,这一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所采用。

  
   据统计,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5.1%,较银行存款利率有明显优势,这也是投资者喜爱的重要原因。而打新理财产品则走出相反趋势,统计发现,4月份到期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经下降到10.87%,远远低于2007年下半年的20%-30%。受此影响,产品数量在4月也急剧萎缩到5款。

  
   新股发行市场转暖

  
   “我并不奢望银行‘打新股’产品还能实现去年那样20%以上的收益率,现在整个市场都不好,想获得那么高的收益并不现实。”北京的投资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不过对于目前“打新股”产品的收益率他并不认可,“二者比较,我宁愿转投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

  
   据测算,今年以来截至4月底,新股网上申购累计收益率为2.1%,年化收益率为5.2%,而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5.1%,可以说二者相差无几。

  
   但是,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基本是“保本保收益”的,而“打新股”理财产品却没有这层保障,一旦遇到某只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投资者需自己“埋单”,而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这种情况也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也正是老张放弃银行“打新股”产品的原因所在。老张认为,只有银行“打新股”产品的收益比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收益高出3%,也就是8%左右,他感觉才能获得充分的风险补偿。

  
   那么,“打新股”产品今年的收益能否实现老张的心理预期值呢?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平均水平,很有可能降至0.2%左右。由于新股申购资金冻结时间减少1天,新股申购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故按一年60次资金周转率计算的年化收益率,约12%。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推断显然过于乐观,而且这一数据是基于现行的新股申购制度,如果考虑新股申购制度的变化,未来产品的风险程度和预期收益都将发生变化。

  
   不过,4月?5月新股发行市场已经出现回暖迹象,大小盘股接连发行,5月初的七天之内更是连发9只新股,这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4月份发行的两只大盘股分别是金钼股份紫金矿业,据了解,“中信支支打”金钼股份的收益率为0.0828%,紫金矿业的收益率为0.1662%,虽然均不足0.2%,但是新股发行的高密集度同样可以使年收益率聚沙成塔。如果再考虑下半年可能推出的创业板,国泰君安的研究员莫言钧认为,今年的收益率可以达到10%(未扣除银行管理费)。

  
   “打新”产品寻突围

  
   日前,证监会关于“酝酿对新股申购制度进行变革,以提高散户中签率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引发银行业界对打新理财产品的担忧。有投资者认为,打新股理财产品可能就此退市。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有三种方案。一是由现行的按资金申购,变为按账户配售新股,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二是借鉴香港市场的“一人若干股”的做法;三是恢复按市值配售。

  
   据理财专家介绍,一旦通过变革新股申购制度提高散户中签率,散户将不用再抱团取暖,而是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参与新股申购。由于不用缴纳管理费,收益率很可能会比打新理财产品高。目前,几乎所有银行对打新产品的管理费收取标准都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5%-20%。

  
   银行或其他机构的单一打新理财产品将面临退市风险,这从香港市场也可窥见一斑。据了解,在香港这个散户中签率较高的市场上,单一以“打新股”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并不存在,“打新股”只是作为理财产品众多收益点中的一个部分存在,很可能这就是内地理财市场的未来。

  
   银行人士表示,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投资者应适时微调“打新股”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一方面转向流动性强的产品,让自己进退自如。如中信银行推出“新股月月打”开放式新股申购产品,首次实现每月开放,投资者可以在每月月末开放日至下月理财资金开放日前,自由减少或增加理财资金。另外,之前出现的新股随时打类产品,也比较灵活。

  
   另一方面,也可选择投资方向多样化的产品。例如,在打新股之余,还会投资债券、基金,甚至未来的股指期货等其他领域。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