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D?希夫
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货币角度来看,美国都是一座不可靠的空中楼阁,虽然外表极为华丽,但却毫无根基,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坍塌。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元发生严重贬值,国内制造业让步于非出口的服务业。
时下的美国将面临一场经济风暴,这源自联邦、个人和公司债务的不断膨胀,储蓄的严重不足,美元的贬值,以及国内制造业的衰退。书中详细阐述了导致美国经济崩溃的原因所在,并讨论了如何做好自我保护以及在之后的经济重建中如何获益的各种措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帮助投资者避免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并从中获利。
“滑坡谬误”:消费者,而非生产者
如果把美国的经济比做职业拳击手,我是裁判,那我就会选择终止这一惨烈的赛事。因为只有这样,此前的获胜者才会保留其全部的声誉和荣耀。但不幸的是,比赛仍在进行,而且一个回合更甚于一个回合。此时,过去的荣誉往往就会成为现实道路上的障碍。
一个积聚、生产并创造了可观财富的社会,一个主要的出口国而今却放弃了储蓄,并从制造业转向了非出口服务业。在债务方面,不管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来讲,美国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负债累累,它却仍沉浸在非生产性进口商品的过度消费狂潮之中。
以消费为主导的GDP增长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创造了多少财富的标准,相反,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破坏了多少财富的标准。最后的结果就是每年高达8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3000亿-4000亿美元的预算赤字,以及8.5万亿美元的国债。(当然,如果再算上无资金准备的负债,比如社会保障金,那么美国的国债将超过50万亿美元,近6倍于官方的数字。)
说到消费,你要么选择生产,要么选择借贷。如果选择后者,那么不论在数额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是有限度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作为一个人,如果你幸运的话,可能会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或者中了头彩,但一个国家却不会,因为补充亏空的积蓄和重建制造基地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贸易赤字创造了资本账户盈余
首先,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劳伦斯?库德罗,CNBC电视台日播栏目《库德罗公司》的主持人。在不久前的一期节目中,他一开始就大言不惭地对电视观众说:“我喜欢贸易赤字,为什么呢?因为他创造了资本账户盈余。”
这里的“盈余”只是一个薄记项目,它只是表明有更多的现金流入美国,是因为外国中央银行购买了美国的资产,比如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但是,出售债券并不会让美国变的更加固有;相反,这让美国背上了更重的债务。当然,美国最初是拿到了出售这些债券的资金,但这些钱最终是要偿还的,而且还要附加利息。
时下美国的贸易伙伴可以自由的选择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而当他们意识到美国8.5万亿美元的固定负债(如果加上了流动负债,这一数字将高达50万亿美元)以及逐年累加的庞大预算赤字时,它们就会转移投资。如此一来,美国的信用或许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投资美国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收益。而且,在最近六七年来,相对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市场,美国市场的表现不容乐观。
在我看来,外国央行之所以持续投资美国资产,与它们非理性的、机械的官僚主义有关。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私人投资者已经谨慎地离开了美国市场。但对于华尔街以及媒体鼓吹者来说,“资本盈余”显然是他们最着重的护身符,因为贸易赤字一旦转化成市场悲观主义,那么他们将必死无疑。
美国是如何陷入这一困境的
储备货币地位作为美国成功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美国的贸易伙伴可以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要求美国解决这一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央行的态度似乎都很消极,而美国日益增长的赤字已经达到了相当危险的水平。
但各国央行的态度最终是要发生变化的。而且,也有人推测说,今后各国的储备货币或许会转向欧元或者采取储备货币多样化组合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都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到这一天来临之时,所有“过剩的美元”都会重新回到美国,从而引发美国国内恶性通胀。
与此相反,在其他国家则刮起了一股重建之风。它们已经意识到资源的匮乏并出台了各种保护措施,纷纷降低税收和工资,并尽可能减少政府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前,美国面临的最大的海外对手是以质取胜的日本。高耗油的底特律汽车制造业突然之间遭到了坚实、耐用而又经济的丰田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阻击。日本的资源,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技能和培训并不是围绕着钱而展开的。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卓越性能,而这样的产品自然会赚到钱。日本早已抛弃了那种子己无益的贸易政策,但美国却依然无动于衷,肆意挥霍。
揭穿一个普遍的谬论
有一个普遍的谬论:美国从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其意义与19世纪它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是一样的。在19世纪,由于储蓄充足,资本投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力得到解放,少量农场工人即可生产很多粮食。这样,被解放的农场工人就转向了薪水更高的制造行业,这同样得益于储蓄充足下的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使工业革命成为可能,而且还使美国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业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CNBC电视台《扬声器》(Squawk Box)节目主持人马克?海恩斯采访我时,曾将我的立场错误地诠释为美国不能仅靠服务业来解决进口问题,并谈到了“马鞭”经济。这里的“马鞭”是创造性破坏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最初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意思是产业的革新,比如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将导致其他成熟产业的消失,如驱赶马车的马鞭。
然而,用创造性破坏概念来解释美国制造业的萎缩显然是不合适的。当马鞭公司停业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开始进口国外生产的马鞭。美国的企业之所以停止生产马鞭,是因为汽车的发明使它已无用武之地。但是今天,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那些商品,其他国家仍在生产,而且美国仍然需要。
所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马鞭产业的消失是因为汽车的出现,这是一种创造性破坏,而美国制造业的衰退是一种纯粹的破坏,因为在此过程中,它根本没有任何创造。
作者简介
彼得?D?希夫,资深的华尔街预言家,尤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希尔森雷曼公司,后于1996年加盟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2000年成为该公司总裁。希夫的观点经常为各大新闻媒体所引用。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