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房振明
4月11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通知》,用以整顿理财产品市场秩序。
时隔一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呢?
内资行避“证券”不谈
近一个月来,理财市场绝大部分以针对信贷市场、票据市场、固定收益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低风险产品为主,占比达85%以上。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集体转向行为,所发行的产品中仅有极少数几只针对证券市场。
例如
建设银行在最近一个月内发行32只理财产品,全部为信托贷款型,
中信银行发行24只理财产品,其中只有“2008年中信理财之全面配置计划0805期”为面向证券和债券一级市场,包含了增发和打新股的产品,但在产品说明中并无传统的最高收益率和历史业绩的阐述,也无“预期收益率上限和下限”之类的表达。
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并未随中国股市下跌而放弃挂钩联接产品,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挂钩海内外股市的各种理财产品依然是绝对主打。例如,汇丰银行该段时间内共发行13只理财产品,全部为股票和指数类挂钩产品,其中8只标的中国概念股,2只标的韩国股票,2只标的能源股票,1只标的恒生指数。
各家银行根据《通知》中关于健全产品设计管理机制的要求,在理财产品设计方面趋于谨慎,快速调整产品战略。这既是体现了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理念和机制方面的迅速转型也反映了银行营销策略的转变。
外资行风险提示走在前
外资银行在理财产品风险警示和宣传方面的改善步伐超过了中资银行,其理财产品的详细说明或指南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将产品所蕴含的风险在产品说明书的显著位置,以比较客观的语言进行直接提醒。笔者详细比较了在大陆理财产品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这种前后变化趋势明显。
一方面,变化体现在风险警示方面,省略了带有趋势性和主观性的相关宣传语言。东亚银行4月初发行的“东亚‘溢利宝’人民币投资产品??洁净能源主题投资(系列4)”是在银监会下发《通知》之前备案的,在产品说明书中风险提示仅仅作为最后一部分进行了列示,而4月21日发行的“东亚‘溢利宝’人民币投资产品??雪灾重建主题投资(系列5)”则直接将风险提示置于说明书首页开始部位,非常醒目和客观,同时绘制了产品中所涉及的挂钩标的股票历史1.5年股价走势情况,供投资者做比较简单的参考。汇丰银行的变化更是显著,例如在2008年1月7日发行的“海外基金挂钩结构性票据-贝莱德美林世界矿业基金挂钩(美元款)”理财产品中,整个产品被评价为3级中度风险,然而整个说明书中无风险提示相关内容,仅风险评价图形占据1页产品说明中极小的一点位置。5月5日发行的“保本投资产品??一篮子韩国股票挂钩”产品则出现了明显改善,即使这是一款风险较低的100%保本产品,产品说明的首页依然出现以红色醒目大号字体产品风险情况。
另一方面,对理财产品收益等说明也改变了以往大量运用复杂公式和专业术语的特点,力求做到产品说明的简化和明晰,这在上述两家外资银行中的表现也非常典型。东亚银行以往的理财产品说明书通常都过于晦涩和专业,甚至很多普通投资者在购买产品之后连最终的收益情况都不甚了解,这极大的增加了投资者理性投资的难度和增加了投资者风险。例如,对于挂钩产品收益计算中的“参与率”概念,如果不是专业产品设计人员,很难真正理解这一术语的含义。东亚银行改变后的做法是直接给出对应的值,并力求整个说明比较容易理解。汇丰银行这方面的做法也非常值得参考,在产品说明中直接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收益,令投资者一目了然理解未来的收益情况。
然而,事物总是存在两个方面,这种简化后的作为同样利弊同存。这种简化做法方便投资者的同时却增加了专业人员评价分析产品内部特征的难度,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比如从上述汇丰银行该款产品的说明中很难推断更为深入的产品内部特征。
相比之下,各中资银行在这方面的行动略显迟缓和不甚积极。笔者浏览了几家理财产品发行量较大的中资银行网站发现,理财产品的宣传的部分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这也许与最近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多为风险较低的保守型理财产品有关,但这并不能构成在流程上可以将这些产品的说明和风险揭示省略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在市场低迷状态下只依靠发行低风险产品支撑门面的局面也体现了产品设计能力和产品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尴尬和巨大差距。
(来源:证券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