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聚焦

“一行三会”论金融

   坚定的改革,让中国的金融业走出了困境。

  通过股改和上市,银行业剥离了呆坏账,我们收获了更强大的商业银行。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建设突飞猛进,我们收获了市值与GDP相若的股市。

  通过不断扩大覆盖面,保险业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收获了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

  然而,成绩面前,我们绝对不能盲目乐观!

  次贷危机,发生在号称金融实力最强大、体系最健全、监管最严厉的美国。其影响之深远,不仅始料未及,而且即便如今,也没有人能知道那所谓的“底”到底在哪里。整个世界都因此而震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

  教训面前,如何强调控制风险和加强监管都不为过。

  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在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正因此,金融业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与市场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也要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而不断完善。

  2008年5月9日,“陆家嘴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领导齐聚于此。这其中,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本版特摘取他们关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形势下的金融监管与风险控制方面的发言,推出感言特别策划:“一行三会”论金融,以飨读者。

  ??编 者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保持金融机构健康

  

  在当前全球经济受次贷危机拖累的情况下,解决危机有很多临时性措施,甚至有些时候是眼花缭乱的。但是我们还要注意最根本的一条,要尽可能保持金融机构的健康。金融机构不健康的话,总有一些最脆弱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最先出现问题,然后再继续拖累其他金融机构。所以,尽量保持金融机构的健康很重要。

  金融机构的健康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一个是公司治理的健康,再一个是组织管理构架的健康,第三个是风险控制。在这次危机中,有些机构出的问题就是发生在内部风险控制上。内部风险控制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项技术,因为金融产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更新,资产负债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年以前的技术基本上不好用了,10年以前的也过时了,风险控制还要不断地更新才行。跟金融机构健康相关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监管工作,必须不断地加强。

  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各国央行出手了很多政策,很多政策对我们来讲也是新的,表明危机每次都不一样,跟你想象的不一样,跟过去所学的东西不一样,要想应对新型的危机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判断危机的能力,同时要有相当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稳定的应急机制。

  这次危机的发生,说明一定要在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有高度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选择。从欧央行到美联储,再到英格兰银行,在流动性投放方面,创造了很多新的渠道来缓解危机,在处理中央银行所接受抵押品的问题,采取了非常新的态度。此外,在救助金融系统、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蔓延方面也明显地扩大了范围。

  总之,处理这类危机应该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与时俱进,深刻地分析和研究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过于教条的、教科书式的做法恐怕不一定能够适应形势,这是我们观察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应该研究的。

  (本报记者 谢卫群整理)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国际金融中心有四要素

  

  谈到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人们不能不想到上海。从历史上看,上海从来都是中国金融的重镇,它的辐射效应在历史上尤为明显,它在历史上对全国乃至东亚都有自己金融重镇的使命。

  一般来讲,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四个基本要素:一、要建设一个国际通用的法律和制度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经济金融的运行和监督能够符合国际的惯例,能够被别人所理解,能够为大家所操作。二、应当拥有一个对内、对外都十分开放的和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具有一个较大范围的辐射力和对各个时区市场的连接力,能够敏捷、高效而又大批量地处理金融交易和小批量的特殊业务的需求。三、应当拥有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能够大量地、实时地、客观地反映关于市场、机构、工具和产品变化发展的信息。四、必须具备引进、留住金融人才和监管人才的这样一个良好的吸引力和机制。

  从目前全国的情况来看,上海的金融业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交易、再保险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整个交易规模也日益在扩大。上海也是银行业机构种类、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国际化的程度在全国也是最高的。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同国际上的金融中心的标准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上海自身也需要加快做好相应的自身建设。

  (本报记者 谢卫群整理)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不断完善市场规则

  

  在次贷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当中,有几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尽管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有助于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但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一,仍然是良好的信用体系。其次,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风险在金融市场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效应已经大大地增强。次贷危机还提示我们,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金融创新的开发已经不单是一个金融企业或者金融部门的事情,它将涉及多个部门或机构。

  截至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已经可以得出一些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启示。

  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但是金融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金融安全,要把握好安全与效率的平衡。若处理不当,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工具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次贷危机证明,面对日益繁复的市场创新和日益复杂的创新产品,单纯依赖信息披露来保护投资者利益,已经不够充分。由于金融体系中相互传导的原因,监管者如果只关注一个产品表面上的风险,也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审慎地评估金融产品,洞悉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做到见微知著。

  针对这些变化,监管体系有必要从过去强调针对机构进行监管的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即对各类金融机构同类型的业务进行统一监管,以减少监管的盲区,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协调。次贷危机充分表明,传统金融子市场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一个创新产品涉及的金融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就显得日趋重要。

  由此看来,金融监管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市场规则不断完善,将成为一种常态。

  (本报记者 谢卫群整理)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增强心理安全感

  

  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前一段的实践,我们有了更新的认识: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集聚,风险越来越集中,风险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保险这一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增强全社会应对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保险已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从国际上看,许多发达国家保险资产在金融业中的比重都超过了20%,在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金融企业中,保险企业的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金融体系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保险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面临快速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形势下,通过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可以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两种作用,调动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机制和制度上逐步解决政府责任过大、负担过重等问题,不断地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

  保险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服务,减少企业发展当中不确定的因素,从而激发企业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

  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存在差异,针对性地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保证人民生产生活不因为重大事故和灾害而受到重大影响,通过提高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人们心理上的安全感,满足人民个性化的保险需求。

  (本报记者 谢卫群整理)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