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黄玲雨
内地券商“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速。
5月13日,
海通证券(600837.SH)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增资至20亿港元的议案》。
本次增资一旦完成,海通证券的海外资本规模将仅次于
中信证券(600030行情,股吧),居内地券商第二位。
券商国际化 “增资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公司还需向证监会报送相关申请,待收到证监会出具的无异议函后方可实施。”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说。
在证监会支持龙头券商走出去的政策态度下,“通过证监会的审批只是程序问题,没有难度。”一券商人士表示,“之前海通的非定向增发方案和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通香港")的设立均获证监会批准,其中已隐含了20亿资金用于香港市场的计划。”
海通证券对海通香港的定位是全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后者已获得香港证监会发放的证券经纪、期货经纪、证券咨询、期货咨询4个牌照,投行、资产管理业务尚未获得牌照。
“公司正积极准备争取拿到余下的牌照,同时根据业务开展的进度分批注资。”金晓斌表示。
海通增资海通香港的同时,中信证券(600030.SH)4.5亿美元增资其香港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际”)的计划也正在实施中,其发展的重点是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并适度开展自营投资业务。
此前,中金公司已于2007年间对其旗下的四家海外子公司完成增资,增资总额约1600万美元。
除海通、中信和中金外,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广发、招商、国元等5家券商也已先后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其中,国泰君安金融控股公司和申银万国香港集团在香港已经营超过10年,拿到了包括证券经纪、期货及期权经纪、投行业务、资产管理、财务信贷等所有牌照。
两大业务的平台 借道香港谋求海外发展的思路,正被进一步践行。
“对海外投资者而言,内地券商对红筹股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其信息优势成为其经纪业务和证券咨询业务的优势。同时,内地众多的优质公司资源也依赖券商将其介绍出去。在香港设立子公司有着内外两方面的需求。”一位上市券商人士表示。
现实的需求催生出券商香港子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中信证券年报披露,中信国际2007年实现净利润1.51亿元,而其2007年末的注册资本仅为7.53亿元。
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的海外投资需求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运作。
目前已有多家券商获得QDII资格,但内地券商在这一业务中更多的是扮演着产品发售网络的角色,最终的投资交由境外机构管理。
而香港子公司平台却可以填补这一空缺。中金公司发行的首只券商QDII产品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由中金香港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境外投资顾问。
除了直接的业务需求,香港子公司平台有着另外的战略意义。
在香港资本市场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直投业务等内地券商梦寐以求的创新业务正在成熟的运转,其借鉴意义被内地券商所看重。“通过对创新业务的运作,将为我们未来内地此类业务的开展积累经验。”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已进入上市程序的光大证券和东方证券内部人士均向记者透露,其上市募集的一部分资金将放在香港,以拓展国际业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