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清晨,唐蔓蔓双眼有些浮肿,不到8点,已经来到护士站,等待着护士长给她安排新的工作任务。唐蔓蔓只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个普通护士,从5月12日5点30分到5月14日深夜,唐蔓蔓已经有近3天没有合眼了。
护士长叫她回去休息一天,她拒绝了。
这些天,电视新闻里的专家都说,地震后救助生者的最后时机是灾后72小时,加上唐蔓蔓所学的专业知识,她明白72小时,人在不吃不喝和恐惧的情况下多会死亡。
她告诉记者,从5月12日夜投入救助工作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被掩埋在废墟下的人是多么渴望有人援救——这最后的24小时,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最后一个生还的机会。
都江堰距离温江,短短的几十公里,却承载着一个幸存者的生与死。
24小时:快救救我
5月12日夜,因为受灾,都江堰城区陷入了一片黑暗,路边的幸存者在简易的顶棚下,在断水断电断气的情况下,用废墟中的砖头砌成一个小灶,点燃一些柴草,用雨水煮着稀饭充饥。救援人员却在瓦砾堆中搜索着生命的影子,街边停满了受伤的人,或是尸体。
唐蔓蔓在护士长的指挥下开始救人,她在黑暗中首先给那些还能发出声音的人戴上氧气罩,然后再一个一个地装上救护车,开始进一步地救治。
“"快救救我!"那些混杂在尸体旁边的伤者为了能让自己被救护人员所注意到,会下意识地竭尽全力地发出这样的求救声。”
在地震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来自成都市区、温江、郫县等地区的千百个“唐蔓蔓”就已经赶赴了现场,对伤者进行救治。当时现场一个目击者告诉记者,城区内随时都停泊着十多辆救护车,不间断地将伤者送到灾区以外的医院。
根据唐蔓蔓的介绍,当伤员被送进医院以后,在救治和手术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药材和仪器,均凭救治医生的字条,在药房无偿领取。“这种时候,谁还能想到钱呢。”都江堰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记者,“救人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前来援助的医院都在无偿救治伤者。成都市卫生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工作的紧急通知中,第5条也作出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对地震伤员一律实施免费救治,并免费提供治疗期间的必需品和餐食。市财政先期预拨2000万元专项经费”。
此外,许多医院的供货商也无偿地将自己的产品捐献给医院,一位来自湖北的供货商张先生告诉记者,从5月12日晚到5月14日,他都已经向成都市范围内的各大医院捐赠了上百万的抗生素。
48小时:锯开我吧
第二天中午,唐蔓蔓接到120总台调度,前往都江堰豆腐厂附近进行救援。
“当时那个女人下肢被卡在了两个石柱之间,头已经被房梁积压变形,不能动弹,饥饿和寒冷折磨了她近30个小时,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唐蔓蔓说。
唐蔓蔓通过房屋垮塌形成的斜坡,小心地爬到女人身边,发现她还活着,就准备给她戴上氧气袋,并准备给她输液。但是那个女伤者的血管已经找不到了,只能把她的腿锯掉,才能保住她的生命。她爬下危房,准备和家属商量,可是家属怎么也不同意。
又是一下余震,那个女人身体继续在下沉。唐蔓蔓见那个女人的嘴巴动了动,似乎有话说,唐蔓蔓凑近,却听见她虚弱的声音:“锯开我吧。”
当119的官兵带着电锯赶到的时候,女人的血管已经细得无法注入麻药,当电锯触及着女人的骨头发出刺耳的声音,她的家人都跪在地上捂住耳朵,心疼的表情挂在脸上。
最后是唐蔓蔓将那昏厥的半截肢体送回医院的。
72小时:……
5月15日的都江堰,不仅阳光明媚,而且比前一天清爽了许多,街上的建筑废墟逐渐被清理成一堆,街边上“露营”的幸存者也有不少已经向其他地方撤离。只可惜水还是没有如愿得以供应,于是漫天的尘土和废墟下尚存的尸体,已经发出阵阵恶臭,街上的人许多都戴着口罩。
只有许多来自四面八方救援的车辆和继续寻找亲人的车辆还在街道上徘徊。一些卫生部门的人员向都江堰的街道喷洒着消毒水,让恶心的尸臭又夹杂了一种新的气味。
当地的一些尚未出逃的灾民告诉记者,早上,一些还未挖掘的废墟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鸟死亡”,不知道是否是疫情的征兆。
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
绵阳市卫生局的办公楼里,人声嘈杂。灾后救援进入第三天,离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限越来越近,也是绵阳医疗系统最为繁忙的时刻。根据国家卫生部5月14日22时的统计数据,四川全省各医院共收治伤员44074人。其中绵阳市各医院共收治23035人。
在绵阳卫生局指挥领导小组繁忙工作的间隙,记者联系到了负责医疗器械的马科长。
“消毒剂很缺,至少目前市内已经没有了!”马科长不无忧虑地说。
据了解,目前绵阳全市医疗系统已经超负荷运转,所有能用的医疗设施已经全部用上。手术中所急需治疗破伤风等疾病的抗生素、一次性医疗用品、骨折夹板,以及手术后帮助恢复用的白蛋白等药品,现在绵阳市急缺,手术用的医疗帐篷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马科长表示,现在绵阳征调了当地一家公司的大型仓库作为外地救援医疗物资的存放地,据他了解至少已经有五军用卡车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已经运抵。显然这些医疗用品还远远不够,目前绵阳通往成都等城市的道路畅通,大量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正火速赶往。
不止医疗用品,据马科长介绍,由于治疗压力巨大,省外的医疗队伍也已抵达绵阳参与救治工作。然而,他坦言,“现在救护人员和伤员的生活条件还不能保障”。许多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连续作战,已经晕倒在救治第一线。当地一部分群众也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救治,但灾后救治专业要求较高,许多志愿者也是爱莫能助。
据不完全统计,到15日为止成都市已经调集60家左右的制药企业。从5月13日开始,应省市卫生部门的要求,成都各制药企业一直在往灾区输送药品。
成都市药监局安监处的何晓告诉记者,现在药品的供应情况较为平稳,而灾区消毒类药品的需求量特别大。绵阳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成都作为西部重镇,同样也是辐射西南大范围区域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所以灾害发生之后,当地的医药流通领域中还保有相当数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基本上满足了急救的需要。加上成都本身制药企业众多,因此目前急需的抗生素等一般药品尚能自给。
成都在地震发生之后供应的紧急药品主要是输液,成都科伦、美大康等输液类产品生产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四川制药制剂公司则主要承担了抗生素的供应工作。
但目前消毒用品的缺口却是不争的事实。另外,据卫生部的通报,成都也收治6241人,随着绵阳等地的治疗压力加大,还有可能有更多的伤员转移到成都。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