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根据四川省委领导指示,四川“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将“《唐山抗震救灾经验专报》第1-5期”通过电报“特急”发送给了各市(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省直各部门,同时抄送成都军区。
本报记者注意到,该“专报”分为《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建议》、《如何做好震后伤员的救助工作》、《如何科学挖掘救助埋压人员》、《如何做好灾区井下救护工作》、《如何保证地震灾民饮用水供应与安全》。
与之相比,当下四川众多水库面临的危机,还没有更好的经验可以借鉴解除。
这个诸多水电巨头曾经跑马圈地的“千河之省”,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在今年四川全省水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蒋巨峰省长讲话透露,“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少,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包括紫坪铺在内只有6座;现有病险水库1000多座,占水库总量的15%;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600万人。”
悬河危机
灾难背后的一些病险水库,隐患危机正呈几何级的放大。
北川县位于绵阳市西北,地处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狭谷地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林并举的羌族聚居县。
绵阳市政府办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该县水能蕴藏丰富,“全县建成的小水电站不下40座,地震前,县上正在推进小坝电站、干松坝电站和开坪电站3个重点梯级水电站项目的建设”。据记者了解,小坝电站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14亿元;干松坝电站2007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开坪电站于2007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万元。
认定为“大禹治水第一河”的湔江河缓缓穿过北川县城,将县城分割为新老城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不仅使得两侧群山大面积滑坡,将北川县城几乎整个掩埋。山石还在湔江上游形成了一个围堰湖泊。15日中午,绵阳市水务局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水位还在不断抬高,“危险越来越大,这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决堤”。
危险不只是一处。
什邡市石亭江干河口、马槽滩、燕子岩;绵竹市清平乡、安县茶坪乡等地,均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堰塞湖。
阿坝州茂县南新铜钟电站水库大坝翻水,导致无法泄洪,当地水利部门已安排下游人员转移。而距离成都市区39公里的彭州,15日上午据当地抗震救灾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紧挨着汶川的北部5个乡镇,目前还失踪3000多人。
连“小兄弟”重庆,也厄运难逃。
据公开信息显示,重庆全市51座水库出现险情。目前,重庆已派出检查组,对辖区内所有水利工程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对险情难以有效排除的水利工程,将果断加大泄量,降低水位或腾空库容,以确保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5日,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表示,当前地震灾区水库、水电站、堰塞湖等防洪保安问题突出,特别是四川省水库数量大、震损多、险情不明;水电站因管理体制不顺,信息渠道不畅,受灾情况不明;堰塞湖形成突发性强,排查困难。
应急修复
接踵而来的可能危机,四川各方紧急响应。
15日下午5:10,四川省水利厅建管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继12日省水利厅厅长冷刚第一时间带领副厅长胡云、厅总工程师张强言及厅系统有关专家赶赴紧邻汶川的都江堰紫坪铺水利枢纽区域后,“今天下午省水利厅又派了一个工作组,包括农水处、规计处等大部分处室负责人,奔赴灾区检查重点水库震后情况”。该人士还向记者表示,“全省水库破坏情况很严重目前还谈不上,但有些水库确实出现了裂缝和下沉”。
下午5:35,经过一整天的努力,记者终于打通了在灾区都江堰的省水利厅信息中心朱主任。接通电话时,朱主任正在赶路,电话中他告诉记者,根据省政府的公告来看,目前紫坪埔水库是安全的,“其他信息可以及时查看省水利网站发布的消息”。
绵阳武都引水工程管理局的负责人15日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目前武都水库大坝是“安全”的。
水利部门的一声“安全”,并不能掩盖来势汹汹的事实。
“现在正值汛期,12日地震造成了包括成都、南充、达州、内江、岷江、绵阳、雅安、西昌水文局大部分测站在内的房屋龟裂、测验设施受损,部分测站房屋已成危房,测验设施无法使用。”省水文局办公室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全省水文系统正在积极重新整治测站,迎接可能发生的大洪水。”
当下统计因地震受损的水利设施比如堤防工程,并抓紧应急修复,已显得十分急迫。
“今天下午我们刚刚向全省发布了通知”。省水利厅规划统计处工作人员宋元松向记者表示,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已要求尽快组织力量深入灾区第一线,“按轻重缓急合理区分受损工程应急修复,认真排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