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丁之方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许
久一直不断下跌的中国车价突然开始出现了涨价的问题。
上个月,两个中国本土品牌奇瑞、江淮宾悦已经宣布了涨价3%~5%,同时市场上还不断地传言有重量级的中国汽车生产厂也计划涨价。然而市场专家的看法也十分地一致,中国不太可能出现汽车涨价的情况。
事情的起因或许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丰田与日产宣布因为日圆的升值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不得不在北美等地涨价。有报道称,新日铁等日本钢铁生产巨头已经与丰田等汽车制造企业达成协议,汽车钢板价格每吨将上涨2至2.5万日元,涨幅为历史最高,涨价后的汽车钢板价格将超过10万日元。这不仅是汽车钢板价格首次超过10万日元,也是汽车钢板最高价26年来首次被改写。此前,丰田汽车公司已经采取了减产等措施,如今更进一步决定从5月开始提高大部分车种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价格。日产的情况大体与之相似,不过它还宣布准备在日本国内涨价,日产汽车总裁卡洛斯·戈恩指出:“钢材价格已连续4年大幅上涨,如果不转嫁这种成本,公司经营将难以为继。”另有报道,印度与南非的车价也开始了上涨。
其实,除了日本车厂以外,欧洲车厂并没有特别的涨价,美国的车厂则一直在试图通过降价来扩大销售,因此中国车厂至少不是因为全球性的行业大涨价而试图涨价。有人分析,按照钢铁消耗量的多少,钢铁价格上涨对中国整车行业的影响顺序是:卡车>经济型轿车>中高档轿车。并进一步测算,一辆轿车的平均用钢大概在1吨左右,成本约为5000到6000元,大概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按照最新的钢铁价格推算,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单车平均钢材成本将上涨1089元/辆,行业平均毛利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其实,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不止于钢铁的涨价,物价的上涨导致人力成本的增加对于汽车成本的影响也不小,作为汽车重要配件的轮胎、电器等的涨价因素,另外销售成本如建立销售网络、进行广告宣传等的成本近年来也在猛涨,还有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等成本。以其中很小的一项轮胎为例,近来包括米其林、普利斯通等主要品牌在内的厂家相继涨价,涨幅约为3%~5%。如此逐一计算下来,这些年来整车的制造与销售成本确实有不小的增加。
然而,汽车制造与销售其实讲究的是一个规模效应,与前10年比,飞速发展的市场以及总销量的上升本身成了抵消许多原本代价高昂的成本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则使得进口零配件、海外企业专利费用等的成本有所下降。此外,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组织的效率提高等,都使得汽车的制造成本有不小的下降。
这里,就存在着关于成本的计算上的问题。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国内老车的退市普遍比较晚,类似老三样这样的车在规模效应上所占的优势,从比较十多年前的车价与眼下车价动辄10万以上的差价可以直观地看见,一直到今天为止老三样在不断增加配置、改进技术的同时价格也整体下降,依然有着相当的赢利空间,可见简单地计算一些单个的因素来分析车价的涨与跌其实是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的。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江淮这两家以价格便宜著称的中国本土品牌公开宣布涨价,其间包含的语境或许是对它们品牌附加值过低、利润过于微薄的反思。在熟悉中国汽车的行家那里,很早就有中国本土品牌应该抛弃一味依靠低价竞争的策略,尝试逐步地提高产品档次,同时也能够争取更加高的利润率。事实上,无论丰田还是日产近几年在全球市场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尤其是丰田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都是其它竞争对手所难以对抗的。在日元升值、钢铁价格上涨以及美国经济注定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丰田暂时放缓发展脚步,一方面可以缓解来自美国与欧洲贸易保护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借着涨价来调整自己的产品与价格结构,向着更加豪华、利润更加丰厚的新领域提升。从这个角度上看,涨价无疑是日本企业的深谋远虑之举,并不是被迫必须涨价,这无疑能够给中国同行很好的启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冷眼看车》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