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5月23日(星期五)16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介绍汶川地震后保障环境安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吴晓青汶川8级强烈地震以后,环境保护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一要求,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迅速行动,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要求四川省环保局启动一级响应。
周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二级响应,成立了以周生贤部长为总指挥的应急指挥部,组建了前方工作组和后勤保障工作组。
13日一早,我部派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兼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同志率领工作组一行21人赶赴地震灾区,之后又陆续派遣1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灾区会同地方政府开展抗震救灾工作。16日,周生贤部长亲自赶赴灾区,指导地方开展饮用水安全和核安全的保障工作。截至目前,我部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放在首位,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我们立即派出我部西南、西北督查中心,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查。在现场组织了20个应急小组,排查高危企业和敏感点223个,并协调重庆市环保局派出17名环境监察人员、7辆执法车组成五个工作组,支援灾区环境隐患排查工作。四川省环保系统出动人员8000余人次,排查企业10237个,重点是石化企业、化工原料及油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尾矿库、饮用水源地等。排查发现,76%的企业因地震影响处于停产状态。
我部已要求现场工作组和地方环保部门对发现的38余处环境隐患跟踪处理,督促企业将隐患逐项整改到位。陕西、甘肃、重庆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也组织了11161人次,检查企业4346家,其中化工企业2410家。通过排查及经过工作努力,及时消除了环境隐患,到目前为止,灾区没有发生次生重大环境事件。
二、立即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四川汶川8级强烈地震发生以后,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启动了核与辐射安全应急预案,派出专家组赶赴现场监督检查,开展环境监测。周生贤部长、李干杰部长率员深入灾区,传达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指示精神,逐一对在川核设施进行认真监测检查,未发现有放射性物质泄漏进入环境当中,所有核设施均处于安全状态。
三、迅速开展灾区环境应急监测,及时掌握灾区环境状况。地震发生后,我部迅速制定了“地震灾区应急监测实施方案”,抽调周边8个省、市应急监测人员和8台综合应急监测车支援灾区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城市大气和重点污染源应急监测,并从14日开始实行监测数据的日报制度。
截至到5月22日,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灾区及周边的48个市(县)的71个饮用水源水源地的水质,除资阳市临江寺断面的石油类超标外,其它监测点位指标均符合标准。长江干流攀枝花龙洞断面、重庆朱沱断面、三峡水库出口断面水质均为II类;岷江乐山断面、宜宾断面、沱江入长江口断面水质与地震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广元、都江堰、绵阳、什邡、绵竹、江油、德阳、安县、彭州、青川10个受灾严重地区空气质量未见异常。
四、开展灾区饮用水水源评估和预测,为抗震救灾提供环保科学依据。针对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区饮用水的环境安全问题,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汶川地震对成都市饮用水源安全性评估的初步方案和政策建议》。对可能影响饮用水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源地保护与饮用水安全保障两方面的防范措施,方案已提供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参照执行。
根据灾区饮用水源的情况,我们印发了《地震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技术指南》、《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指南》和《地震灾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与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监测的技术指南》,编发了《地震灾区防范次生环境危害常识》小册子,为普及防范次生环境危害知识,做好公众环境安全防范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紧急提供一批资金和应急物资,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环境保护部共筹措5000万元,用于购置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等进行紧急支援。同时,动员全国环保系统发扬“一分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调配了周边8个省市价值约6000万元的应急关键设备和综合应急监测车辆,以及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等省价值约350万元的快速监测仪器支援四川重灾区。
虽然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灾区没有发生次生重大环境事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环境隐患排查和环境监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保障环境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
地震灾区是我国高危行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根据统计,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眉山、阿坝等地有化工企业上百家,其中国控、省控重点化工企业就有45家。76%的化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41%的国控、省控重点源受到地震影响,仅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就有59家危险废物生产单位。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