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莹 成都报道
本报记者了解到,由各路专家研究制定的灾区过渡安置房规划将在5月27日全部完成并提交建设部,此后10天左右就将要求板房进场。目前,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地的过渡安置房规划已经提前两天制作完毕,大于100户的安置点都有详尽的方案,并已出具图纸。
据了解,在过渡安置房的选址,其原则主要是安全性、快速性,以及成本问题。按规划每户面积在20平米以下,标准设计是每户住三个半人。成本在每平米300多元(含水、电费用)。参与其中的专家指出,过渡安置房应该因地制宜,可以不用全部按照规划建造,部分农民可以考虑以钱的形式补贴。
汶川大地震过后第三天,5月15日,建设部邀请三路专家在北京开会,商讨灾后重建问题。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的三路专家从18日开始奔赴各个灾区点,制作过渡安置房的规划和制定重建规划,其中同济大学的结构专家、古建专家等四批专家总共达50人左右。
除了过渡安置房之外,这批专家接下来的两个任务是拿出重建规划以及受灾古建筑保护规划。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