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陈珂发自上海
今年以来,交行、工行、招商已相继在上海设立私人银行部门,光大和民生也有推出私人银行的计划。私人银行究竟运作得如何呢?昨日,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台贝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可以说是全国性失败”,据他称,他和国内多家私人银行部老总的交流过,这一论断已被业内普遍接受。
亿万富翁关注企业发展
“我近期接触了10~20个国内亿万富翁,大部分都是企业的负责人,他们跟银行谈的不是买什么理财产品,而是企业的发展问题,”王台贝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这就是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的普遍特征。
据兴业银行统计,目前私人银行客户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有5类:企业发展方向,公司治理高效能管理需求,股权、债券融资咨询,企业并购,房地产投资等高获利项目机会。
王台贝认为,私人银行的员工应该熟悉上述五项内容,否则连跟客户正常沟通都难以形成,但“很多过去财富管理部的主事者进入私人银行部,首先在理念上就不对路”。
根据“100万美元以上”的国际惯例,各家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门槛为8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相比准入级别在50~80万元的财富管理中心,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我曾经也去一些银行私人银行部体验过,”昨日,某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对《每日经济新闻》笑称,惟一的差别就是私人银行提供的咖啡更为昂贵,真正的专属系统化服务体系并没有明显成型。
私人银行受制于三大瓶颈
作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先驱,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北京)副总周涛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承,私人银行需要专属系统,要完全摆脱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王台贝认为,首先是理财产品因为法律风险顾虑的僵化,很多私人银行的专属产品缺乏法律定义,如委托贷款、私募股权投资等在国内还没有彻底放开。其次是客户经理激励机制的僵化。国外很多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收入可以超过行长,但国内却很难想象。最后,私人银行缺乏背靠投行的强而有力的产品。
在王台贝看来,目前阻碍国内私人银行发展的三大瓶颈不破除,开得再多,也一定被淘汰。
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认为,银行只有通过控股基金、信托、保险等多元化机构形成真正的混业经营局面,才能整合各种资源为私人银行提供资源支持。东北财经学院教授姜学军也曾撰文指出,国内银行业离混业经营尚有差距,目前提供的储蓄、信贷和代销实质上是标准化的产品,并不符合私人银行客户个性化的要求,而解决之道取决于政策调整和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私人银行同样面临瓶颈。汇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前期曾对本报表示,中资行尚可利用集团证券、基金等相关金融机构支持,而外资私人银行的产品更为单一,同时经营受到的限制更多。
(责任编辑:贾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