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之末,将是这场复杂的收购最为明朗的时刻。”5月29日,对于本报记者询问是否即与
永隆银行签署收购协议时,
招商银行(600036.SH)投资银行部有关负责人称。
显然,颇具外交辞令的“明朗”一词背后,意味着招行在收购永隆银行事项上,已经击败工行和澳纽银行,成功胜出。
不过,就签约的具体时间依然可从招行董事会的答复中找到答案。招行董事会相关人士称,如果是像收购永隆银行这样重大事项的签约,招行事前会对外披露,要给投资者相应的时间,这是招行做事的基本逻辑。
收购价之争
5月最后一周正是招行谈判的最关键时期。
“前两日,张光华副行长带队去香港拜会了永隆银行的大股东伍氏兄弟,双方谈得不错。”招行一位人士称,此后,竞购事项逐步明朗起来。
与此同时,连日来不断有香港牌照的豪华汽车停泊在招行总行门口,招行总行有关部门负责人隆重地将车内的嘉宾迎进会议室,展开秘密洽谈。
“双方最后争执的主要是价格问题。”知情人士称,招行在经过对永隆银行的审计后,早前出了一个相应的价位。但与工行、澳纽银行相比,有点偏低。
事实恰是如此,由于永隆银行报价过高(上限约合391亿港元),建行、交行纷纷退出,招行在第一轮竞购中提交的不具约束力的收购建议亦未能入围。此后,工行被认为是最有机会的一号选手。香港同业普遍认为,如工行收购成功,
工银亚洲有可能被合并,这无疑将壮大永隆银行日后的发展契机。
但至5月中,招行迅速杀了回马枪,开始以新的报价参与二次竞购。就在5月15日,永隆银行竞购的截止日期,上述消息对外公布。这意味着招行抱有志在必得之意。
但市场并未领情。市场人士认为,正是由于出价偏高,加之本以受累于银根吃紧之苦,招行是否能够吃得消?也因为此种市场担心,招行股价一度下挫。
至于被认为偏高的出价到底是多少?市场有着多种猜测。有消息称,招行决定每股支付156港元以获得收购永隆银行的控股股权,这一出价相当于永隆银行账面价值的3.1倍。
另有消息称,招行将以210亿港币的价格购买永隆银行53%的股权。这一价格约为3.02倍2008年预测市净率和33.5倍2008年预测市盈率。
但招行内部相关人士否认了上述说法,“并没有这么高,可能不会超过3倍。”
随即坊间传出新的消息,监管部门已就中资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的收购价设定了上限,规定不得超过永隆银行账面价值的2.85倍。消息传出后,香港市场对于可能的行政干预行为作出了负面反应:永隆银行出现大跌,至138.20港元。
但包括招行在内都对这种上限规定表示毫不知情。本报记者通过多方求证,并未证实有关上限设定文件的存在。但从招行内部不超过3倍的说法来看,也不排除监管部门口头打招呼的可能性。
招行再融资?
不可争议的事实是,收购完成后,将直接实现招行在香港网点的拓展。但中银国际分析报告却表达了另一层顾虑,即此次收购交易近期内不会提升招行股价。此交易对每股收益的提升作用很小(2009年对每股收益的提升作用为0.05元人民币),而净利润可能将提升2.89%。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对每股账面价值的影响可能为负。
而招行不计其余,争取拿下之势,也显示了招行拓展海外业务的雄心。早在数月前,招行就成立了跨部门的收购小组。即由招行副行长张光华总负责,由招行投资银行部牵头,公司银行部、零售银行部、财务部、稽核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
作为转战招行后的第一次大收购,张光华出言相当谨慎。5月27日,张对于本报记者询问相关收购事项,虽然未予正面回应,但从其满脸笑容来看,似乎大势已定。
5月29日签约消息传出后,工行新闻处有关人士婉拒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但他对竞购“失败”一词相当敏感,甚至格外忌讳,不停地与本报记者纠正这种提法的不科学性。该人士称,不能说未完成某项竞购就是失败了。
与工行执着于措辞不同的是,招行则以“明朗化”概括之。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收购资金问题。雷曼兄弟在与招行管理层会面后,一方面调高了招行2008年及2009年的盈利预测(分别调高7.4%及1.6%,即分别至254亿元、344亿元,H股目标价亦由原来的35.53港元升至36.76港元)。但雷曼兄弟报告同时认为,倘若收购永隆银行成功,招行或有再融资的需要。
考虑该报告在发表之前,有和招行管理层的沟通,因此,再融资一说引起业界的关注。毕竟约200亿元的收购款,在下半年资金成本上升的挑战之下,难以用目前所有资金全部完成。因此,也有分析人士猜测,招行会先向永隆银行偿付一部分收购款,另一部分用再融资实现。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