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30日电 挽救生命的希望??记北京医院赴四川灾区急救转运小组
新华社记者冯冰
本来和李大军大夫约了早晨7点半随车采访,结果一打电话,他深夜接到紧急任务,凌晨4点就已出发去绵阳、广元灾区转运重伤员。
“每天能睡三四个小时就不错了,连续二三十个小时不睡觉是经常有的事。”李大军说。
李大军是北京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此次率队参加北京急救中心组织的急救治疗转运救援队来到灾区,被任命为急救转运队第一分队的队长,同时负责兄弟医院五部医疗车的救援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到各个灾区,将情况危急的重伤员运至机场,然后转运到全国其他地区的大医院继续进行救治。
“慢一点儿、慢一点儿,告诉前导车也放慢车速!”医疗车上一位重伤员因道路有些颠簸而发出痛苦的呻吟,李大军急忙叮嘱司机注意车速。
“轻一点儿,轻一点儿,担架中间来个人垫一下!”重伤员临上飞机前,李大军不时提醒抬担架的志愿者。
“这个伤员只是胸椎受损,脊椎还完好,治疗得当的话完全可以康复,所以在转运过程中要非常小心翼翼,否则就前功尽弃了。”李大军说,“前方的战士们把用生命救出来的生命交到我们手中,一定不能在转运环节出现任何差错!”
北京医院这次派出的四人小组个个是精兵强将。组长李大军是主任医师,有25年丰富的临床经验;郑伟是急诊科副护士长,参加工作已经20年;两个司机杜宝来、韦山雨都是有30多年驾龄的老手。随他们来灾区的医疗车,是北京医院准备用于奥运医疗保障的车辆,各种急救设备和药物齐全,光是担架就有平板和铲式两种。
李大军一行四人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于5月17日赶到成都,接到医疗车后随即开始工作。他们接治的第一个伤员经诊断为左颞叶血肿、颅骨骨折、左脚外伤。为了确保伤员安全,他们在转运途中随时监测伤员的生命体征,从早上8点半到晚11点,经过14个半小时的艰难路程,顺利将伤员送到重庆新桥医院。没来得及休息,这个小组又立即连夜赶往绵阳,凌晨时分将一名诊断为地震挤压综合症的3岁半男孩转运至开往重庆的火车。第一次执行任务,他们就连续工作了37个小时。
此次来川的北京急救转运队共有73辆医疗车,行驶在路上是一个整体,为了争分夺秒救治伤员,基本上不停车。有时伤员想小便,护士郑伟就拿塑料袋或剪开的塑料瓶帮助他们排尿,为了防止扎着伤员,她还特意将剪开的塑料瓶边缘缠上透明胶布。“我就是做护理工作的,照顾好病人是我的天职。”郑伟说。
转运队还要对伤员进行细致的心理呵护。“病人遭此大难,不但肢体受损,心灵上也留下了严重的创伤,有些重伤员对生活都不抱希望了。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身体,还要帮助他们恢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李大军说。
来自都江堰一位55岁的高位截瘫的重伤员在医疗车上喃喃地说:“我的脚不听使唤了,我要我的双脚。”李大军轻声细语地安慰她:“你去的是全国治疗脊椎损伤最好的医院,党和人民会尽最大努力来救治你,还专门为你们包了专机,放心吧。”“你儿子也跟着你一起去,不会感到孤单的。”
“你们都是好人,医术好、人也好。”伤员说。
转运队经常到防疫形势比较严峻的地方转运伤员。按理说,他们应该穿上隔离服,戴上手套、口罩。“可是,你想想,病人本来已经很伤心了,再看到你"全副武装"、唯恐避之不及的样子,心里肯定更不舒服。所以,我们与病人交流都是摘去口罩、手套,尽量做到坦诚相待。”李大军说。
送完伤员返回驻地的路上,李大军和记者聊起了这次到灾区前的故事:“我和妻子在同一个单位。接到医院的紧急任务时,妻子正在出差,把70多岁的老丈母娘托付给了我。我把要去灾区的事告诉老丈母娘后,她毫不犹豫地说"你去吧,我自己能照顾自己"。妻子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也向院长主动请战,要求来灾区。”
5月16日是郑伟结婚15周年的纪念日,夫妻俩已经提前订好了酒店、约了亲朋好友,准备好好庆祝一下。谁料到14日下午突然接到院里的紧急通知,要她马上准备出发。郑伟的爷爷得知这个消息后哮喘病发作,打了一夜的点滴。临行前,丈夫默默帮她收拾行李,说:“你能去帮助灾区人民,就是给咱们结婚15周年最大的礼物。”最后,在疾驰向灾区的列车上,同事们以水代酒,帮助郑伟度过了这个难忘的纪念日。
“千万注意安全第一,不要太神勇了。你那么聪明不用我叮嘱,不过还是担心,多带几箱水,踏踏实实吃饭,别太累……总之,多加小心!”这是郑伟正在上初一的儿子给她发来的短信。同学们知道他的妈妈去灾区执行救援任务,都把他看成是英雄的儿子,全班一起给他鼓掌,还有人给郑伟发来短信:“阿姨,您放心吧,我们会督促您儿子学好功课的。”
不光是亲人、同事的鼓励,灾区人民的支持也让他们感到信心倍增。医疗队所到之处,都受到沿途群众的欢迎,有的餐馆老板主动送饭,有的商店店主不由分说就往车上搬纯净水。
“与灾区人民所承受的苦难比起来,我们受这点儿累根本不算什么。”李大军说,“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抓紧一切时间转运伤员,不辜负灾区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