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年报业绩分析
□深交所公司管理部
截至2008年4月30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共有487家披露2007年年报。统计数据表明,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度盈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
一、业绩总体情况分析
1、业绩增长十分迅猛
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共实现净利润1048.74亿元,同比增长116.46%;净资产合计7829.96亿元,同比增长28.9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96.09%;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3.07元,同比增长20.7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9%,同比增加5.15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深市主板公司业绩在2007年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
2、蓝筹公司业绩突出
已披露年报的公司中,净利润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鞍钢股份、万科及太钢不锈,每股收益分别为1.12元,0.73元及1.228元。统计表明,深证成份指数公司、深证红利指数成份股及深证治理指数成份股公司业绩表现突出,2007年度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高达0.79元、0.71元及0.7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高达16.36%、15.45%及16.54%,大大高出市场的平均盈利水平,已成为深市上市公司的中流砥柱。
3、业绩增长质量分析
从利润指标的分拆情况来看,2007年深市主板公司利润总额构成中,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的差额与2006年相比出现超过10%的下降,而非主业各项收入的比例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升。这说明主营业务对公司利润的影响程度正在减弱,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密切相关。此外,主营业务绝对金额的超常规增长,部分原因也在于股改后大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带来的公司规模扩大。而随着资产注入过程的逐步完成,这种超常规增长也将告一段落。(见表1)
此外,从现金流与账面利润的匹配度来看,深市主板公司的盈利增长质量也不容乐观。2007年深市主板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合计1424.63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幅为10.37%,大大低于同期116.46%的净利润增长幅度。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的明显滞后,说明公司业绩中有相当部分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等原因带来的账面利润的增长。
二、非经常性损益
对业绩的影响
2007年,深市主板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78.08亿元,同比增长136.27%,高于同期净利润的增速;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为16.98%,也高于2006年的水平。共有382家公司确认了非经常性收益,合计金额200.47亿元;出现非经常性损失的公司105家,合计金额-22.39亿元。
1、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的影响
统计表明,非经常性损益对大多数公司的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291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高于10%,92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绝对金额超过净利润。影响最大的一家公司2007年非经常性收益为2.89亿元,是当年净利润的41.83倍。(见表2)
2、非经常性损益的构成
进一步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构成,可以发现,2007年深市主板公司的非经常损益主要集中在非流动资产处置、债务重组、政府补助以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4个项目上。以上4个项目贡献的金额合计157.35亿元,占全部非经常性损益的比例为88.35%。(见表3)
三、债务重组对业绩的影响
原会计准则规定,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所支付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新准则下,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所支付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则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上市公司因债权人让步而获得的收益将直接提升当期业绩。2007年,深市主板公司总共实现债务重组净收益50.57亿元,占主板公司净利润的比例为4.82%。
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意味着绩差公司将可以通过债务重组“麻雀变凤凰”,从而极大地刺激了这一类的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统计表明,债务重组收益排名前10位的公司有9家属于ST或*ST公司,且基本上全部通过债务重组实现了扭亏为盈。
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对业绩的影响
原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报告期内购买子公司,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相关收入、成本和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新准则下,如果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的合并范围扩大为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发生的所有收入、费用和利润。这意味着,被合并资产“过门”前产生的利润也将归购买方所有。
股改后,大股东的利益与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挂钩,大股东“做多”上市公司的热情高涨,将优质资产通过各种方式注入上市公司案例也越来越多。2007年深市主板共有33家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向控股股东购买资产,其中19家确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合计金额17.86亿元。按照新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此类公司均或多或少地收到一份因企业合并而送来的“嫁妆”。与债务重组不同的是,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多为绩优公司,上述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深市主板公司的平均水平。
五、公允价值变动
对业绩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
1、公允价值使用情况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类和交叉持股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大。市场环境不稳定时,此类公司由于持有金融工具的市价波动,其业绩也会随之出现波动。相比之下,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业务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仅仅是一次性的,影响面也没有金融工具那么广。而一度被认为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影响较大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后续计量大多选用的是成本模式,公允价值尚未在账面上得到充分体现。2007年末,深市主板共有219家公司存在投资性房地产,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仅有5家。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考察新计量模式对当期业绩影响最主要的指标之一。2007年末,深市主板公司中共有123家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全部主板公司的比例为25.26%;累计金额27.4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85%,总体影响不大。其中,有90家实现了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合计29.19亿元;33家公司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而遭受损失,损失金额合计-1.71亿元。
3、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因素
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市价变动贡献的盈利金额合计13.47亿元,73家公司因此受惠;同时,也有29家公司因此受损,合计损失金额-1.71亿元。衍生金融工具价值变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共使得13家公司的盈利有所增加,增加金额合计12.66亿元。由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负债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这两类项目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远不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
六、股票投资对业绩的影响
2007年末,深市主板公司共有116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126家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剔除43家同时持有的情况,共有199家公司持有上述两类金融资产中的一种或两种,占全部已披露年报公司的40.86%。而上市公司持有的这些金融资产绝大部分是对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上市公司热衷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在牛市行情中必然导致公司利润中来自股票投资的收益比重大、金融资产的浮盈增加多。上述情况在2007年10月开始有所改变。深沪股指在达到历史性高点后急转直下,除了股价,大幅下降的还有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从全年的数据来看,股票投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
1、股票投资收益
2007年深市主板公司总共实现投资收益292.56亿元,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79.78亿元。扣除这部分收益后,其他投资收益212.7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4.31%。这部分投资收益虽然是上市公司已实现的收益,但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低买高卖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很难被看作是一种真实的业绩增长。与海外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相比,股票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也明显偏高。
2、交叉持股的市价变动
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末共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116.29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8.76亿元。这些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投资市价波动不是影响上市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影响上市公司的净资产。
从相对金额来看,2007年末深市主板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为6.50%,交易性金融资产市价波动贡献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总计11.76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仅为1.12%。因此,相对于总体业绩而言,上市公司年末交叉持股的公允价值波动并没有做多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尽管深市主板公司在2007年业绩实现了超常规增长,但这种增长很大程度是一种外延式的增长,即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等方式注入优质资产带来的上市公司规模扩张,同时新会计准则实施及投资收益的增长也对业绩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投资者需进一步认真分析业绩构成才能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表1:深市主板公司利润构成 (单位:亿元)
■
表2:非经常性损益对深市业绩的影响
■
表3:深市公司非经常损益构成 (单位:亿元)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