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张纲:
灾区的特种设备已完成地毯式排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北京报道
都江堰灵岩寺索道被损,13名台湾游客被困高空轿箱;
什坊市一台100立方米液氨储罐泄漏;
四川省广播电视塔的工作电梯严重受损;
……
5月12日震后,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就接到一个个这样的告急。
四川灾区有多少特种设备,现在这些设备安全吗?就此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张纲。
特种设备就在我们身边
《中国经济周刊》:特种设备似乎是个极为陌生的概念,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特种设备?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救灾工作关系大么?
张纲:从名称上看来,特种设备似乎有点“特别”,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特种设备共有八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如燃气压力管道或者煤气罐;另一类则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起重机械,当前四川前线抗震救灾中,抢救废墟中的群众,大都会使用。不过,在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特种设备是锅炉。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占到电力85%左右,核心设备就是电站锅炉。
可见,如果没有特种设备,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特种设备一共是443万台,压力管道一共是62.2万公里。2006年,国家权威机构研究资料显示,以特种设备为重要基础设备、设施的主营收入占GDP的64.13%。
作为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我们主要把住两关,首先是生产企业准入关,实行严格的准入许可;其次,对已经运行的特种设备,定期检测、检验,保证安全。一般半年到一年一次,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譬如,对于本次地震灾区的特种设备,我们就全部实行地毯式排查,进行了检测,消除安全隐患。
对灾区特种设备要“三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在灾区的特种设备,在救灾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纲:就灾区的特种设备而言,我认为有三个“关注点”。
第一,关注特种设备引发次生灾害。
如果某些特种设备被损坏,内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泄漏,人体吸入就会中毒,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就会造成地震的次生灾害,导致生命危险或者财产损失。
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基础设施就会遭到破坏,特种设备也很可能被损坏。在抗震救灾中,吊车、挖掘机等大型救灾器械,稍有不慎,也会损坏特种设备,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关注作为基础设施的特种设备受损情况。
我刚从成都回来,那边有两万台电梯受损,大家不得不迈开双腿爬上爬下。现在暂时还可以忍受,但如果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电梯还未修好,就会给群众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第三,关注与生产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在恢复生产阶段,许多特种设备要投入运行,这就必须排查其受损情况,开展检验检测,确保生产安全。
灾区特种设备未发生次生灾害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质检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防范因特种设备受损而产生的次生灾害?
张纲:在汶川、北川等震中区,除了部队指战员和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能进入。作为特种设备监管者,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我们进不去;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也只有我们知道,哪里有看不见的危险,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我们指示四川省质检局对四川省政府“5?12”救灾指挥部实行了“三提供”。
第一,提供灾区特种设备的分布情况,有效地避免了救灾过程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爆炸等次生事故的发生;第二,提供特种设备抢险救灾的七大安全注意事项,譬如,不得随意扭动或搬动阀门,在拆除建筑物时要关闭建筑物内管段两侧阀门等;第三,提供施救用特种设备的分布情况,这样便于前线及时调用所需的设备,抢险救灾。
事后证明,“三提供”是非常及时而且有效的,迄今为止,灾区没有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受损引发的次生灾害。
两千人抢修两万台设备
《中国经济周刊》:灾区现场环境极为复杂,质检部门怎样掌握特种设备受损的具体情况?一旦受损,在这非常时期,质检部门如何对其进行修复或处理?
张纲:检验、修复受损特种设备,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也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任务。一旦不慎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我们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是集全国之力,全面深入地排查、检验特种设备。我们从全国17个省抽调了251位同志奔赴重灾区(除基础设施已基本被破坏殆尽的震中区),加上四川省局705多人,共956人,展开了大规模的集中排查。我们很快就得到了一手情况,在6个重灾区(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受损特种设备数量高达20918台。其中,电梯20041部,氧舱101台等。
在平时,检验出特种设备受损情况,我们就履行了职责,设备修复由企业自行负责。但在抗震救灾的非常时期,面对这么多特种设备受损,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特别是医用氧舱,对于灾区伤员来说,这就是救命舱。伤员一般在废墟下被埋了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大脑缺氧、身体缺氧,很多人还感染了气性坏疽。抢救中,第一时间就要进医用氧舱,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对此,李长江局长指示我们:“大灾面前,属于职责内的工作,我们要坚决完成;不属于职责内的工作,只要能做到的,也要努力组织实施。修复受损设备关系到救灾大局,我们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企业前来修复。”
于是,我们从全国抽调了特种设备骨干生产企业84家,共有1926人,组成了上百个工程队,在四川一线投入抢修作业。至5月27日下午17时,受损特种设备全部按期完成检修。这项工作为促进灾区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电梯等投入使用,使灾区400余万人恢复了正常生活;医用氧舱的及时修复,使3.5万人次的气性坏疽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成都市大型游乐设施的检修工作,即将为温江区政府收留的400余名孤儿提供心理救助场所。
灾后重建的四项措施
《中国经济周刊》:灾后重建任务是漫长而艰巨的。质检部门有没有制定相关的重建计划?
张纲:在灾后重建阶段,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主要围绕恢复生活和恢复生产展开。主要有四项措施:
第一,开展压力管道排险、评估和检验修复工作。对地震中受损的压力管道等基础设施,一是组织排险,二是组织检验和评估,三是组织修复。尤其是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生命线输气配气管道,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提供质检部门的优质服务。
第二,在灾后重建中合理规划特种设备布局。对受灾严重而需要重建的城镇,在政府拟定城镇规划时,积极提出有关城市燃气管道、加气站、充装站的合理布局。加强特种设备各环节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为建设一个足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新农村、新社区、新工厂作出贡献。
第三,严密监控已修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通过增加检验频次,强化监控手段,跟踪运行状况等措施,严密监控,保障安全运行。
第四,开展特种设备抗震性能研究。提出地震易发地区特种设备设计、制造等环节的抗震措施,完善特种设备法规、安全技术术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抵御地震灾害的性能。
灾后重建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一定能克服,为灾区人民建设更好的家园,这是我们质检人,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