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6月2日电(记者顾立林、訾红旗)记者在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河南省了解到,截至6月1日17时,全省已完成小麦收获面积2579万多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日收割最高达660多万亩。
河南省代省长郭庚茂说,今年全省小麦预计突破600亿斤,再次创历史最高水平。
来自全国的信息也令人振奋。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日前在河南南阳举行的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上说,如果近期不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我国夏粮单产将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将实现第五年增产。
有关专家认为,这个令人鼓舞的信息充分说明,我国夏粮生产已走出了连续两三年增产、接下来就减产的“波动怪圈”,跃上一个稳产增产的新台阶。事实证明,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支农惠农政策,正充分发挥着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巨大作用。
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一直在丰收与歉收之间波动,连续稳产增产基本没有超过3年。
然而,从2004年至今,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达到10030亿斤,而今年有望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从而实现首次连续五年增产。
这显然得力于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强有力支撑。
解决“三农”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央连续发出5个一号文件,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梯次构建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创历史新高。
面对世界粮食的新形势,国务院在今年初预算大幅增加基础上,又出台十项重要政策措施,再增加投入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四补贴”规模达950多亿元,比去年增长85%。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在支农惠农的政策已探索出比较成功的经验,比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和政府种粮的积极性。”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说,“正是这些机制和体制的建设,为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对科技种田的认识,老百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真切。“现在种田靠老把式也不行了,施肥要测土配方,要控制播期,要良种良法,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也都要听专家意见。”河南确山县三里河乡后楼村支书陈东升说。
今年初,农业部启动了春耕生产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公布了80个主导品种和50项主推技术,在全国1900个县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对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等也作出安排。
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出台的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出的政策信号之强烈前所未有,部署的工作措施之扎实得力前所未有。国家一系列扶持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真正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和收益,加上各项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安全的地基越来越牢。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