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李继成陈辉楠
上海援建绵阳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已经有序展开。记者昨天获悉,目前本市在绵阳援建人员已达到2400多人,已累计完成安装建设过渡安置房316套。根据目标,本市首期2万套的建筑用地已全部落实,6月25日前第一期过渡安置房的验收移交将相继展开。
1742套安置房待安装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一部署,由市建设交通委牵头本市相关生产、建设单位、已基本落实了有关原材料供应及活动板房加工、运输和安装等工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开赴绵阳地区的建设人员数已达2400多人,各类施工机械113台、各类工具583件,保障车辆205辆,在已经建成300多套的基础上,目前已到达绵阳待安装的有1742套,运输途中的有4000套。
记者获悉,本市第一批8万套援建任务为四川绵阳地区5万套、甘肃陇南和天水地区3万套。其中6月25日前,要在绵阳建成首期2万套;7月20日前,在绵阳和甘肃陇南、天水分别建成1.5万套和1万套;8月10日前,分别建成1.5万套和2万套。
目前,前方上海建设大军针对物资设备调整困难、建设场地分散、地形多样等情况,以及过渡安置房内家具等设施以及配置标准口径尚不统一等问题,主动研究制定相应标准;并针对唐家山堰塞湖可能出现的险情,落实好了工地的应急撤离准备。
据悉,6月25日前,首期2万套的建设用地已全部落实,确定了安全的空旷地段进行建造。
“一地一图,一块一议” “由于地块面积小而分散,绵阳当地过渡安置房的特点是设计技术难度小,工作难度大,在5个工作日里,不计重复工作量,我们累计有效出图30多张。”上海市政设计院的专家告诉记者。
据悉,在上海援建的四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的过渡安置房任务中,上海市政院承担了过渡安置房小区中的污水处理、道路规划和供电照明等市政配套设施的设计。市政院在第一时间组建起以党员技术骨干为基本队伍的20人专业救援队,从5月21日起,根据现场情况,已先后派出总院副院长陆大忠带队、8名污水处理、道路、电气专业技术骨干奔赴现场。
市政院副院长陆大忠表示:“过渡安置房需要保证3至5年的使用,除了房屋结构的搭建外,安置基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小区道路规划、道路照明设置等市政配套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这个新建的"家"是不完整的。”
尽管市政配套设计的技术难度不大,但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还是第一次碰到。现场设计人员打破传统设计程序,把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增加现场协调工作量,及时了解场地实际和水电路等周边配套条件,边施工边设计,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实行“一地一图,一块一议”,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贾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