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熟人介绍”凸显人才信息失灵

  日前,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08年上半年灵活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共136个。调查显示,三成灵活就业人员为失业、协保和内退人员,值得注意的是,有5%的灵活就业人员为近3年毕业生,而“熟人介绍”是灵活就业人员的求职主渠道。
(《中国青年报》6月3日)

  “熟人 介绍”背后,就是一个“熟人社会”。而信用,一直我们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上海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应该也是陌生化程度最高的社会,而“熟人介绍”仍是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

  在人才市场上,不论是企业招人,还是求职者找工作,都要付出成本,这种成本,不仅包括路费、进场费、人力物力等显性成本,还包括“信息甄别”的机会成本。对于求职者来说,他必须辨别这个企业的发展潜力,辨别这个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对于企业来说,则必须辨别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判断求职者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关键是,现在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很难识别求职者的实际能力,企业与求职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人才市场各种学历文凭泛滥,众多获奖证书、技能证书又缺乏权威性,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下,为了节省“信息甄别”失误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用人单位招工时,就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熟人介绍”。另一方面,求职者普遍存在浮夸、不诚信的现象,一些求职者更是只把企业当作“跳板”,一有更好的机会立刻走人。作为“熟人”,在介绍的时候,自然也会考虑自己在企业中的信誉和地位。通过熟人招聘,企业在用人方面就会获得了一种信用担保。这样,不仅节省了招聘的显性成本,还降低了企业使用人才的各种监督和管理成本。(林金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