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中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成果回顾

  向改革要科学 向科学要质量

  中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成果回顾

  编者按

  2003年8月18日,是中国棉花行业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天起,中国拉开了历时7年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棉花质检改革)的序幕。

到2010年,中国的棉花将全部实现从感官检验到仪器化包包检验,从而将完成美国曾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的跨越。

  一纸条码,让棉包从此有了身份证,它记录了棉包生产、质量、收购、销售、库存等准确信息;

  一台HVI(大容量快速检验仪)检测仪器,结束了中国检验棉花质量靠目测手扯的时代;

  227公斤的棉包,使中国棉花物流进入了国际现代化行列……

  今年5月,本报记者深入河北、山东等产棉大省采访,耳闻目睹了许多质检改革的生动事例。本版向读者介绍的,就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给中国棉花行业及检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证检验 告别“目测手扯”时代

  □ 本报记者 甄书秀

  5月中旬的一天,山东德州武城县华兴棉业公司12多米高的厂房机器轰鸣,3台轧花机,一台大型打包机,几个工人,七八分钟的时间,一个227公斤的国际通用包型棉花就打包完成。该公司负责人称,他们的大包棉卖得不错,经过德州纤检所检验后的公检结果直接拿给买方看,他们很认可,不用再检了。

  据中国纤维检验局(简称中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华兴公司是目前我国多家采用大型打包机的棉花加工企业的一个缩影。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棉花质检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这一改革中来: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12日,全国已建成公证检验承检实验室87家,配备HVI(大容量快速棉纤维测试仪)213台(套),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总量达到726.4278万包,163万吨,约占当年棉花产量的20%左右。

  近5年的时间里,我国棉花质检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效,而作为改革重点和关键环节的棉花公证检验制度有效推动了此项改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HVI准确检测产品质量

  据介绍,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以前,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标注质量等级。二是纤检机构的公证检验。三是棉花流通中的委托检验。而所有棉花检验技术都是以感官检验为主。

  这种检验体制的弊端突出表现在:首先是第一方检验标注棉花质量缺乏公信度和权威性。在供不应求时,虚标等级、名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供大于求时,买方又极力压低棉花等级。其次是感官检验缺乏科学性。感官检验只凭肉眼来看,主要方法就是目测手扯,受检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对检验人员个人经验的依赖性很强。此外,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不能做到包包检验,检验结果很难反映批次棉花的整体质量状况。

  而改革后的公证检验由纤检机构统一在加工环节逐包取样、包包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除了在初始环节采用感官检验定级外,采用国际上通用的HVI对质量指标进行仪器化检验。HVI的检验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更高,能够更好地反映整批次棉花的质量状况。

  据中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HVI检验结果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同时HVI检测对实验室温湿度的环境要求也很高,为此,中纤局不断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从实验室温湿度环境监测与控制、HVI安装与验收、校准过程控制等多环节都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对数据审核与发布实行细化考核,充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据悉,纤检机构最终出具的公证检验结果会连同产地、加工企业名称、生产日期、重量、异性纤维含量等初始信息输入全国棉花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备案。另一份由棉花加工企业保存,并随棉包流通。

  检验标准同步升级

  新的检验体制需要有适应新体制的标准,而新标准的制定也进一步增强了公检结果的科学性。

  据悉,修订后的棉花新国标《棉花细绒棉》200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凸显了在HVI保证检验结果稳定、客观的同时,纤检机构在质量指标设置上还不断创新。比如,引入棉花色特征参考指标,为推行仪器化检验以及取代品级指标奠定基础。对棉花长度检验指标做出重大修订,将手扯尺量检验结果与HVI检验结果统一到HVI检验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水平,解决了现行两个指标结果差异及纠纷等等。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的分档内容等仪器化检验指标。专家指出,修订后的新标准,使棉花检测手段更加科学化、指标设置更加精细化。尤其是对于经过HVI逐包检验的成包皮棉,加工和流通企业可以根据检验结果分类销售。

  对于纺织业,仪器化公检证书指标全面,科学适用,方便了纺织企业配棉,保证了棉纺织品质量。据介绍,经过HVI检验的棉包,每包都有电子数据,可以方便地下载和使用。这样,纺织企业在买进原料棉后,就不用再自行进行检验。中纤局有资料显示,2007年已有195家纺织用棉企业购买经过公检的棉花。并且中纤局目前也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基于HVI数据纺织配棉系统。实践表明,精细配棉技术的应用,对于改进和完善棉纺企业科学配棉、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国家储备棉来说,公证检验确保了国家对棉花市场进行准确、及时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家储备棉是依据公证检验结果上市竞卖,棉花购进企业对所购棉花心中有数,有力地促进了国储棉的销售。此外,国储棉的公证检验能准确地核定出库棉由于自然损耗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说,国储棉的公证检验是国家对储备棉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

  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评价,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化快速检验仪器,统一实施科学权威的公证检验,改变了我国棉花传统感官检验的历史,使之跨入仪器化、信息化的发展时代。

  人工控制精 细 严

  HVI检测稳 准 快

  早上8点30分,一走进山东省德州市纤维检验所所长张立平的办公室,办公桌旁一卷用纸包裹、两边漏头的棉花首先映入记者眼帘,上面四个字:校准棉样。记者调侃了一句:“张所长天天与棉相对啊。”张所长认真地说:“这点棉花可值钱、用处可大了,是我们从美国进口的金贵棉花,专门用来做校准的校准棉样。一会儿我们去实验室看看,再给你讲讲它的用处。”

  跟着张所长,来到一排单层房屋,经过杂质分析室、仪器化检验办公室,记者就以为到了HVI实验室,其实不然,先进的是空调室,3台从意大利进口的空调,除了一台备用外,两台正呼呼作响,“HVI实验室对环境卫生和温湿度的要求很高,需要严格控制,这是控制方法之一。”张所长说。打开旁边的门,有个四五米长的过道,还有一道门,“这个过道,可以减少外面的空气进入,有助于保持实验室温湿度平衡,这是控制方法之二。”张所长边走边讲。

  打开第二道门,终于进入了戒备森严的HVI实验室。4台HVI,除一台备用外,3台一字排开,隆隆转个不停,旁边平台上摆着8个平底长方形的筐盛着分量差不多一样、标着号码的棉花。“这就是待检的棉样?这么少?”还没等记者的问题出口,张所长就介绍说:“这些筐里的可不是待检棉样,而是校准棉样,就是刚才你在办公室看到的那种,专门用来校准仪器的。工作人员一上班就要用校准棉样来对仪器的各项功能指标进行校准,就像我们用的秤,秤有个准星,称出来的斤两才准。HVI使用前也要先校准到‘准星’上,并且每隔两个小时就要校验一次,以保证HVI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些校准棉样目前还没有实现国产化,都是从美国进口的。每台机器的年检验量达到2万吨。”

  绕到平台后面,记者注意到地板上还有个类似排水管的出口,张所长说:“这是实验室的通风口,屋顶和地下都有,并且地板下有半米是空的,同样有助于保证室内的温湿度稳定,这些设计是控制方法之三。”

  最里面靠墙的一排平台上,除了一台用于随时监控室内温湿度的电脑外,还有两个文件夹,记者一看,一个是HVI检验作业指导书,另一个是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每天,工作人员只有完整填写了这些之后才能走出实验室。张所长还特别在电脑上翻看几页温湿度报告表和温湿度变化曲线图。他说,曲线图上的红线是发出的预警,表示温湿度超标。记者在长长的曲线图上没发现几个红线和红点:“温湿度没什么变化啊!”张所长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保持温湿度稳定的控制方法之四吧。”

  走出实验室,张所长如此说:“我们如此严格的控制才充分保证了HVI检测结果的稳、准、快,也使得棉花检验体制改革逐步得到了棉花加工厂、纺织企业的认可。”该市仪器化公证检验量由2004年的1901吨,增加到2007年的5.5万吨。(甄书秀)

  HVI检测仪器结束了中国检验棉花质量靠目测手扯的时代。图为纤检人员使用现代化设备检验高质量棉花。

  改革五年 实现六大变化

  本报讯 (记者王 辉)近日,中国纤检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告诉记者,棉花质检改革已经实施5年了,改革所发挥的作用从6个方面得到充分显现。

  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棉花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2003年改革前,我国约有棉花加工企业1.5万家,综合加工能力达2千万吨,行业呈现无序竞争局面。改革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2007年度,国家只收储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大包棉花;铁路部门优先安排经公证检验的大包棉花运输;农发行对改革企业优先贷款;改革企业由国家专业纤检机构免费提供棉花公证检验等,促进了棉花加工企业参与改革的热情,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完成改造的加工企业达1300家。按照质检体制改革的要求,2009年全国的加工企业数量将缩减到2400家,可以预见,规模化的棉花加工企业,将实现棉花质量、产量和规模效益的全面提升。

  改革后的棉花加工企业规模效益初步体现。据测算,每条大包棉生产线加工量超过2500吨后将形成规模效益。仅2006棉花年度,检验量高于2500吨的加工企业有117家,占公检企业的27.4%,同比增加20.4个百分点,其中检验量高于5000吨的企业达到22家。2007棉花年度前期,检验量高于2500吨的加工企业已达215家,占同期公检企业数量的31%,其中检验量高于5000吨的加工企业达到45家。另外,有很多接受公证检验的企业已经实现“订单化生产”,即根据用棉企业订单中的质量要求收购加工,并根据公证检验的结果组批销售;部分接受公证检验的企业参考公证检验结果组批或销售,并向买方提供公检结果。

  引导纺织企业的精细配棉,实现棉花资源的优化配置。经过HVI检验的棉包,每包都有电子数据,可以方便的下载和使用。量化的棉花质量指标,为纺织企业优选原棉,实现精细配棉提供了平台。精细配棉也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重要辅助部分。精细配棉技术的应用,对于改进和完善棉纺企业合理购棉、科学配棉、稳定生产、加强原棉成本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有利于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方便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经过棉花质检改革的棉包,其质量和数量是公开透明的,无论是政府部门、棉花生产和加工企业以及纺织行业,均可以及时获得相应数据。掌握中国棉花资源的总量和质量情况,是国家制定棉花生产、需求和进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企业也可以根据棉花资源的状况,合理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棉花质检改革有利于规范棉花流通市场体系。改革后的棉包采用汽车集装箱和火车车厢等相配套和通用的包型,每包棉花都附有唯一的可识别的条形码,装卸实行机械化,棉包的重量、质量、所有者以及存放仓库等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等,有力地促进棉花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另外,有效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棉花整体竞争能力。改革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质量检验,极大地提高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对公证检验的信心,有效避免多次开包、重复检验现象,大大降低了棉花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

  有利于我国棉花标准与国际棉花贸易标准的逐步接轨。随着我国允许国际棉商参与国内的棉花流通,国内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能够直接进口和经营国外棉花,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逐步融合,从而实现棉花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充分有序流动,因此,棉花质检改革增强了中国棉花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对我国棉花产业、棉花市场乃至世界棉花流通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包棉放心棉

  □ 本报记者 王 辉

  一纸条码,让棉包从此有了身份证;400吨打包机提升了棉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包包检验让227公斤大包棉花的质量得到保证。

  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河北省冀州市欧尚棉业有限公司,虽然早已是棉花加工淡季,但是这里的车间依然是机声轰鸣。工人们将事先挑好的皮棉缓缓地输入4条棉花加工线中,总经理任世敏顺手抓了一把未加工的皮棉说,加工前的棉花有些潮,水分比较多,上线后,经过吸棉道、脱水加工后,最后出厂的棉花都是干燥、无尘的。她说,棉花回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棉花的质量,过湿会使棉花发霉。过去棉花的干湿度纯粹是听天吃饭,加工厂收购上来的棉花只是简单地晾晾晒晒就打包,如果遇到阴天下雨,棉花肯定潮,不太注重回潮率,所以,售出的产品经常会因发霉变质产生质量纠纷,有的甚至还要给人家经济赔偿。

  据河北省纤检局副局长张玉冰介绍,欧尚棉业有限公司是2004年起家的,开始公司只想投资几百万元,买几台200吨打包机,建立一个小规模棉花加工厂,后来在纤检局的引导和帮助下,公司又筹措资金,全部按照国家棉花质检改革要求,购置了400吨打包机,一步到位了。如今欧尚在河北省已成行业龙头企业。

  经过去杂、回潮处理后,接下来就是打包了,这也是棉花质检改革最关键的部分。在车间的另一头,一台两层楼高的巨大打包机在工作,刚才4条加工线的棉花全部集中在这里,机器顶上一根垂立的大铁棒不断地锤压着传送到大铁箱内已经加工好的棉花,设备监控室内一名操作员在严密地监视着显示屏上出现的一条条数据。几十分钟后,显示屏上“重量”一栏出现了“227kg”,此刻车间内响起一阵清脆的铃声。只见大铁箱慢慢被打开,一个巨大的方方正正的棉包缓缓地被传送到套包平台。平台上,操作人员迅速地从棉包中抓出一把棉花,一分为二。这时8根铅丝自动将棉包捆好,机器手自动地将棉包传送到早已放在传送带上的一个1400×530×700mm大小的塑料袋中,整个过程只有三四分钟。

  曾有人测算过,从小包改成大包后,每年加工生产棉包将由现在的6000万个,减为2000万个,因此而节约的包装费、人工费、运输费十分可观,其中仅材料费就可节省10亿元。

  操作人员看到记者对刚才抓出的一把棉花很疑惑,解释说,那把棉花叫做扦样。这份扦样将被分为两份,一份贴在棉包上,企业存样;另一份送到纤检机构通过检验仪器进行质量检验的检验样。这份样品代表了这包棉包的质量状况。

  任世敏告诉记者,过去纯粹靠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用眼观手摸来判断棉花质量,全凭经验感觉,误差大。改革后机械化程度高了,科学性强了,棉花加工的质量可以通过科学的仪器,及时确定,非常科学。另外过去是检验机构抽查,现在是逐包取样、包包检验,这样才能保证公证检验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度。

  据介绍,过去的打包重量都是85kg,227kg则是国际通行惯例要求。改革并非是棉包重量和尺寸的简单变化,从皮棉被输入加工线到最后打包出车间,整个过程仅用十几分钟,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棉花的质量和检验管理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玉冰指着一张小小的条码说,这就是一包棉花的身份证。从籽棉收购到打包,整个过程中的主要数据都收录在微机中,并形成条码,集中在一张小小的纸条中。当棉包打好后,打码机会自动打印出4张条码,分别放置在棉样和棉包上。这张条码贯穿整个棉花收购、加工、出售全过程。棉包出厂时,条码中已记录了棉包的企业名称、产地、生产日期、净重、回潮率等基本信息。扦样进入纤检机构后将对每包棉花统一编码,经过检验后条码继续增加反映棉包质量状况的几十条信息,然后与公证检验后的棉花质量结果一同自动录入全国棉花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每包棉花的身份证,便于购销双方查询,更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棉花数量和质量数据。

  任世敏自豪地告诉记者,大包棉就等于是放心棉,很受纺织厂和交易市场的欢迎,因为它包包接受检验,质量有保证。我们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效益很好的。据了解,该企业自2004年投产第一年就加工皮棉3000多吨,今年,任世敏说,他们的生产将达到5000多吨。

  改革的主要8项内容

  1.将目前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和标志棉花质量等级、专业纤检机构在部分纺织企业棉花入厂前实施的公证检验,改为由专业纤检机构在加工环节提供普遍公证检验服务;2.将过去主要依靠检验人员的经验确定棉花质量等级,改为由专业检验人员在实验室采用棉花快速检验仪确定;3.制定和颁布含有棉花纤维强度、细度、成熟度、一致性等反映棉花内在质量指标的新标准,研制能够反映我国棉花实际情况的色特征图及其应用软件;4.将我国现行的适应人工搬运的85公斤棉包包型,改为国际通行的包重为227公斤的棉包包型;5.在棉花加工时采用烘干、调湿设备,使棉花水分保持在标准含量的水平,规范棉包重量;6.纤检机构对每包棉花统一编码;7.发展棉花专业仓储;8.改革公证检验管理体制。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