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地震难撼中国经济 灾后重建大幕开启 > 地震灾区特写

“地震邮件”沟通世人心灵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震动了中华大地,也震动了全世界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心灵。在这场跨越大洲、漂洋过海的爱心大接力中,不分网络、不分国籍的电子邮件成了沟通世人心灵的最有效的途径。

  无论是报平安、沟通情况,还是提倡议、发起募捐,一封封辗转于因特网的电子邮件将该种现代通讯方式便捷、快速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网络电邮将一个个小群体的爱心,汇聚成一大片爱心的海洋;也让身处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通过与国内的邮件往来,感受着灾区的脉搏,心也随之一起跳动???为灾情牵挂、为救灾添砖加瓦。

  第一时间,汇拢华人力量

  灾难震动大地,赈灾刻不容缓。对于远离祖国的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怎样最快地将支援力量送到国内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于是,一封封或问询或倡议的电邮在第一时间传递、转发,对地震灾区的关切之情也随之传播扩大。

  灾情发生后,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连夜将《关于向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抗灾的倡议》和《留日学人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电》通过电子邮件系统通知在日留学人员。5月13日下午,地震的第二天,他们就将募集到的第一批赈灾款100万日元送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纽约的一家华人金融人士组织“华尔街人”在给其成员的内部邮件中,不断更新地震的最新情况,并把华尔街金融机构捐赠数目与其市值相对应,产生出一个社会责任的指数,希望能对这些机构产生一定的压力,为救灾助力。

  据统计,截至6月1日17时,全球华侨华人通过各种途径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已达11.33亿元。正如一封海外华人的电子邮件中所言:“地震夺去了几万同胞的生命,但夺不去中国人的信心和勇气,越是在灾难面前,越是能凝聚起海内外华人的情感和力量。”

  重建时刻,亮起爱的讯号

  电子邮件也是此次救灾行动中,人们除了电话、短信外的一大主要沟通方式。而相比起电话的通讯限制、短信的容量限制,电子邮件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电邮,一张张灾区紧缺物资、药品清单在后方传递,将四面八方的爱心汇集起巨大的救灾力量。

  地震发生后,图文并茂的《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等避震知识通过邮件被广泛转发。而在救灾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的今天,用电子邮件沟通工作、下发文件等节约资源的措施,也成为不少企事业和政府单位的倡议和行动。

  虽然只是小小细节,传送的邮件内容也无关乎这场灾难本身,但谁能说这样的邮件往来,流动的不是爱和暖意?谁又能说和手写信件相比,电子邮件只是冷冰冰和事务性的代名词?在这场全球大救灾之中,电子邮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沟通作用,而这一互动过程也为电邮本身添上了新的人文属性和内涵。

  连结世界,中国并不孤单

  发生在汶川的震动不仅在华人群体中激起巨大反响,通过电子邮件搭起的通讯网络也通过民间的方式聚集起了全球更多关注的目光。

  不少外国网友在电子邮件中表示,中国人面对这场浩劫的坚毅不屈和中国政府的快速反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拿大一位网友说,“以往我接触到的中国形象总是模糊的,甚至不乏一些负面信息。但这一次,不仅是从媒体上,而且直接从身在中国的朋友那里接到电邮,这些照片和文字使我真正确信,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我把我收到的邮件转发给了身边更多人,让他们记住这些坚强、友善的中国面孔。”

  一位在美国一家研究所攻读学位的刘同学在母校论坛上留言介绍,当他把国内地震灾情整理成一封邮件发给实验室所有教授和同学后,不少平时不关心电视新闻、不了解中国情况的同学也纷纷托他把捐款转交给有关机构,一些同学还不时向他了解救灾进展。他在留言中说,想将自己感受到的“中国并不孤单”的讯息传回国内,让还在灾难中挣扎、正为救灾奔忙的同胞受到鼓舞。

  有专家指出,比起官方媒介,电邮这样的民间方式所传播的信息更能为原本并不熟悉四川、熟悉中国的外国人接受、铭记,成为沟通世人心灵的全球平台。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