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中药行业:医改利好逐步释放 推荐5股

  本报告主要阐述以下两个问题,(1)在医改背景下,中药行业的运行态势、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2)2008年下半年中药行业的投资策略。

  中药行业值得长期看好。新医疗改革对医药行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医保扩容效应已开始显现,随着医保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医改以杠杆的方式撬动药品消费,药品市场规模加速扩张。
中药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一直受到政策扶持,具体表现在品牌产品的定价权、多层次的中药品种保护手段以及相对独立的药品审批制度等等,种种利好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维持高景气,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2007年1-11月份,中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182.8亿元,同比增长21.1%,利润总额135.9亿元,同比增长52.6%;今年1-2月份,中成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03.2亿元,同比增长25.8%,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31.0%。可见,整体行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并创出历史新高,利润增速继续维持在高位,且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行业继续维持高景气。

  公司运营质量提高。在通货膨胀水平加剧的背景下,行业毛利率下滑趋势减缓,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则出现了回升,其内在原因在于中成药企业具有一定的产品定价能力和对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平滑能力,特别是2007年,大部分品牌中成药上调了产品的出厂价格,产品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格局。另外,行业的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企业运营质量在提高。

  我们维持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医药行业环境正发生重大变革,外围多重利好刺激行业向好,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乐观的,整体行业经济增长依旧可以延续2007年的势头,主营收入将在20%以上的水平,净利润的增速将放缓,但仍会高于收入的增长水平。

  2008年中药个股的投资策略。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投资思路:关注高增长、低估值的企业。高增长企业建议关注康缘药业S三九昆明制药等。低估值企业建议关注广州药业江中药业ST中新等。在目前股价水平下,我们给予S三九、ST中新“买入”的投资评级,维持康缘药业、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增持”的投资评级。

  投资要点

  中药行业维持高景气。2007年1-11月份,中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182.8亿元,同比增长21.1%,利润总额135.9亿元,同比增长52.6%;今年1-2月份,中成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03.2亿元,同比增长25.8%,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31.0%。可见,整体行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并创出历史新高,利润增速继续维持在高位,且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行业继续维持高景气。

  公司运营质量提高。2007年,在通货膨胀水平加剧的背景下,行业毛利率下滑趋势减缓,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则出现了回升,其内在原因在于中成药企业具有一定的产品定价能力和对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平滑能力,特别是2007年,大部分品牌中成药上调了产品的出厂价格,产品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格局。另外,行业的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企业运营质量提高。

  2008年中药行业发展趋势是乐观的。第一,在新医改等外围利好的背景下,整体行业经济规模的增长依旧可以延续2007年的势头,主营收入将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但净利润的增速将放缓,但仍会高于收入的增长。第二、医改等政策净化了行业竞争环境,加速企业的优胜劣汰,公司的分化不可避免,行业运行质量得以提升。

  我们维持对中药行业的“增持”评级。原因是:(1)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医改以杠杆的方式撬动药品消费,药品市场规模正加速扩容,政府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开始释放压抑已久的医疗需求。(2)外围多重利好刺激行业向好。首先,国家“十一五”规划为中药再次复兴吹响了号角,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其次,行业标准的不断提升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再者,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品牌中药表现出较强的产品定价权,具有较强的成本消化能力。(3)我们认为2008年推动业绩增长的动力有:医改带来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部分产品提价效应和公司管理效能的提升等。整体行业经济规模的增长依旧可以延续2007年的势头,2008年主营收入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净利润的增速将放缓,大约40%的水平。

  目前,市场对医药股关注度非常高,我们针对中药行业中的个股,我们提出如下的投资思路:第一、关注高增长的企业;第二、关注低估值的企业。根据目前公司基本面情况和估值状况,我们给予S三九、ST中新“买入”的投资评级,维持康缘药业、云南白药和东阿阿胶“增持”的投资评级。

  1.中药行业值得长期看好

  1.1医改利好逐步释放

  新医疗改革对医药行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虽然新医疗改革试点方案将推迟到奥运会后公布,但医保扩容的效应已开始显现,医保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医改利好逐步释放。2007年,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20亿元,同比增长40.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合农民达到了7.3亿人。医保的扩容将释放居民压抑已久的医疗需求,以杠杆的方式撬动药品消费,正在引爆药品市场规模的加速扩张。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高新农合的政府补贴标准:政府将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目前,2007年新农合基金筹集额为353.26亿元,人均48.66元。如果对照新标准,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后,筹资额将新增410亿元左右,结合我们之前的测算: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后,将每年给医疗市场带来1600亿左右的供给;另加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等,如果实行全民医保后,每年将新增医疗费用供给为:1680+1600+200=3480亿元。如果药品支出占医疗费用支出的42.7%计算(2006年人均药品支出占住院费用的比例为42.7%),那么实现全民医保后,将每年为药品消费市场带来近1486亿元的增量资金(具体推算请参见2007年撰写的报告《把握医改大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而且,从卫生部公布的病患就诊数据可以看出:新医疗改革确实释放了医疗需求,2007年入院人次和门诊人次均有显著的提升,入院人次9828万,同比增加24.3%;门诊人次28.4亿,同比增加16.2%(见图1、2)。门诊和住院人次的增速均创历史新高,住院人次的增长更加显著,这一现象应证了新医改政策在机制设定上对于保障重病、大病的倾斜,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释放了病患原本压抑的住院需求。

  从药品市场规模上,我们可以看到医院市场用药规模(按终端零售价计算)2007年已达到4037亿元,同比增加28.2%,远高于2006年5.5%的增速;2007年OTC市场规模(按终端零售价计算)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20.1%。2007年,两大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合计已超过5100亿元,相比2006年市场规模增长了1071亿元;而且,医院药品终端依旧维持主导地位,是OTC市场规模的三倍,2007年的医院药品市场规模的增速超过了OTC药品市场(见图3)。

  可见,新医改引发药品市场的急剧扩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两支生力军将带来未来几年药品消费金额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医院药品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收入年增长速率有望突破15%-20%的区间,考虑到新医改带来药品市场的增量资金,我们认为未来三年行业的收入增速完全可以保证在20%以上的水平。

  1.2中药行业政策持续向好

  中药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行业,政府对发展中医药态度鲜明,“十一五”期间,“中药复兴”再次成为国家战略。我们认为:中药企业受益于行业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政策资源。

  在政府指导用药目录中,中药占有相当的比例。国家政府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发挥中药的治疗优势,特别是发挥中药“治未病”的优势,中药符合医疗改革从治疗端向预防保健端深化的思路。从目前政府已颁布的指导用药目录中,可看到中药占有相当的比例(见图4、5);据我们了解,即将颁布的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中,中药将占有相当的比例,预计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在300至500个品种之间,其中接近200种药物将是中药。

  在药品降价的大背景下,品牌中药表现出较强的定价权。2007年,国家发改委对278种中成药进行调价,对1000余个具体规格药品进行了大规模降价,但对品牌中药实行了“优质优价”,上调了它们的终端零售价,例如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同时,定位在OTC市场的品牌中药也不同程度的上调了产品出厂价格,其中东阿阿胶的阿胶块价格涨价特别明显,出厂价从2006年初的162元/公斤上调到现在的320元/公斤,涨幅近100%;其它例如中新药业的速效救心丸、江中药业的健胃消食片等都上调了出厂价格。并且,我们发现产品提价后,大部分药品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态势,彰显了品牌中药的定价权以及良好的成本转嫁能力。

  中成药享有最多层次的产品保护手段。相比较化学药、生物药而言,中成药除了可以申请专利和新药保护的手段外,还可以申请政府有关对产品技术和配方的秘密保护、以及中药品种保护。多层次的产品保护手段为一部分中药产品建立了严格的市场保护机制,降低了受保护品种被其它企业仿制的风险,甚至有产品获得了国家赋予的终身产品保护的权利,这为企业培育具有垄断性市场的大品种提供坚实基础。

  中药注册改革为中药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2008年1月,SFDA正式颁布了《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新规定对中药仿制和创新作了新的要求,简化了“古代经典名方”等中药复方制剂的申报要求,予以不同程度的减免临床研究等要求;新规定还提高了仿制药和改剂型注册的标准,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新药研发。我们认为:新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扶持态度,并对中药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一政策非常有利于品牌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企业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提高了药品的仿制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它企业对品牌中药进行滥仿的情况。

  中药在新药创新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中药是我国的国粹,相对于化学药、生物药,具有资源、治疗等比较优势,是新药创新的宝库,新药创新在中药领域突破的可能性非常大,大力发展中药符合“创新”的国家战略。我们认为:在国家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准、重新进行认证的背景下,中药类上市公司获得认证的概率非常大,这些公司有望继续获得15%的优税率。

  中药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优势企业发展。近年来,从中药注射液技术要求到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以及药品生产企业GMP再认证,国家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技术标准。我们认为:行业标准的提升可以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行业资源从而向优质企业集中,行业的运行质量将经一步的得以改善。

  2.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回顾

  2.1中药行业经济维持高景气

  作别2006年行业的“严冬”,2007年以来,行业经济出现强劲复苏。中经网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份,整体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207.2亿元,同比增长24.6%,利润总额499.2亿元,同比增长51.1%;中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182.8亿元,同比增长21.1%,利润总额135.9亿元,同比增长52.6%。行业收入和利润双双实现增加,且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一扫2006年以来的阴霾。

  2008年医药工业仍处于稳步持续发展态势。今年1-2月份,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960.64亿元,同比增长32.1%,利润总额86.5亿元,同比增长51.6%;中成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03.2亿元,同比增长25.8%,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31.0%。可见,整体医药行业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并创出历史新高,利润增速维持在高位。中成药行业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利润增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但增速依旧大于收入增速(见图1、图2)。

  2.2中药行业运营质量提高

  2007年1-11月,中药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加,截至11月份共有1350家,企业亏损面同比连续出现下降,从年初的31.0%下降到年末的25.7%,亏损总额同比下降了6.6%。

  2008年1-2月,我国中药生产企业有1362家,亏损企业383家,亏损面占28.1%;亏损总额为2.3亿元,同比略有增加为4.4%(见图3)。

  我们对中药行业月度的毛利率、期间费用率等数据进行了回顾(见图4):

  行业毛利率呈持续下降态势,从2003年的44.0%下降到2007年的38.5%,但2007年以来,毛利率下降趋势减缓,基本稳定在38%-39%的区间范围里。我们认为,前几年行业毛利率下降主要是药品降价、原材料涨价以及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导致的。但进入2007年,在通货膨胀水平加剧的背景下,行业毛利率水平出现下滑减缓、保持相对稳定,这证明了中成药行业对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其内在原因在于中成药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和对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平滑能力,特别是2007年,多数品牌中成药上调了产品的出厂价格,大部分产品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格局。

  行业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从2003年的34.1%下降到2007年的27.8%。其中,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从2003年的21.6%下降到18.4%。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也有所下降,但进入2008年,出现少许反弹。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是企业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三项费用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这也是2007年以来企业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重要原因之一。销售费用率的下降除了企业自身控制外,还与反商业贿赂、市场环境净化相关。近期,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的回升则与人员工资上涨、银行贷款利率上调等因素相关。

  3.中药类上市公司业绩回顾及展望

  3.1利润增速好于收入的增速

  我们对35家主要的中药类上市公司近几年的主营收入和净利润进行了比较。

  2007年,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2.1%(剔除重组公司仁和药业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187.0%,如果扣除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8%(剔除太极集团的影响);可见:2007年净利润的增速快于收入的增速,其中2007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净利润增速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8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9.1%(扣除广州药业统计口径的变化因素,同比增长20.3%),净利润同比增长62.8%,如果扣除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88.9%。可见,2008年上市公司仍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净利润增速依然快于收入的增速,但2008年投资收益的下滑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速(表1)。

  通过对近年来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数据的回顾,我们认为: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康缘药业、S三九、广州药业、亚宝药业,天士力、片仔癀和江中药业等企业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跟踪。

  3.2主要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分析

  通过对主要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进行回顾,有以下特点:

  2007年年报显示:平均毛利率出现提升,为43.4%,相比2006年提升了约2.8个百分点。大部分公司的期间费用增速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投资收益对营业利润的平均贡献率约为18.9%。有效税率约为25.4%。

  平均净利润率约为12.7%,高出2006年近4个百分点。

  2008年一季报显示:整体毛利率略有提高,为43.0%,相比2007年同期提升了1.6个百分点。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上涨较快,其中营业费用同比增长了31.2%。企业投资收益增速下降。有效税率约为21.2%,相比2007年有所下降。

  净利润率投资收益下降的影响,同比回落了0.8个百分点,为9.8%。

  毛利率持续提升的公司有康缘药业、广州药业和独一味等。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的公司有:东阿阿胶、同仁堂、亚宝药业、江中药业、沃华医药等。2007年中药类主要上市公司毛利率、期间费用率等见表2。

  通过对主要上市公司经营发展指标和资产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见表3),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具备品牌、营销优势的生产企业其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应收帐款周转率相对较高,说明这些企业经营仍旧活跃,抗风险能力强。

  3.32008年业绩展望

  我们认为:医保覆盖人群不断扩充,医改的利好逐步释放,医疗环境的好转以及企业运营质量上升,是行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08年一季度虽然行业利润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我们预测2008年行业业绩增长可能出现前高后底的态势,但主要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可维持在40%的水平,主要原因为:

  行业发展基数在提升。2007年行业业绩增速呈持续上涨态势,2007年下半年的数据高于上半年,这样提高了2008年行业下半年发展的基数,对下半年增长造成较大压力,行业增速可能出现前高后底的态势。

  虽然2008年大部分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部分企业还面临投资收益下降的问题,但我们分析认为:中药企业对通货膨胀、成本上升的消化转嫁能力较强,在药品需求趋旺的背景下,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应不是问题,考虑到投资收益下降的因素,我们预测主要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可维持在40%的水平。

  4.2008年下半年中药行业投资策略

  4.1我们维持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我们对中药行业发展非常乐观,维持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主要理由如下:

  医疗改革的利好已开始显现。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医改以杠杆的方式撬动药品消费,药品市场规模正加速扩容,政府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开始释放压抑已久的医疗需求。

  外围多重利好刺激行业向好。首先,国家“十一五”规划为中药再次复兴吹响了号角,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其次,行业标准的不断提升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再者,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品牌中药表现出较强的产品定价权,具有较强的成本消化能力。我们看好在外围环境向好的背景下,中药行业龙头公司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品种、品牌和渠道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有望通过行业整合,购买、兼并、控股或参股其它企业,发挥更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充分享受医改带来的扩容,加速成长。

  我们认为2008年推动业绩增长的动力有:医改带来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部分产品提价效应和公司管理效能的提升等。整体行业经济规模的增长依旧可以延续2007年的势头,2008年主营收入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净利润的增速将放缓,大约40%的水平。

  4.2重点公司估值水平

  我们跟踪的重点公司2008年动态市盈率在30倍左右(见表4),相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估值还具有一定吸引力。特别是优势公司正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这些值得我们积极配置,并长期持有。

  4.3中药类个股的投资策略

  对于2008年下半年中药类个股的投资策略,我们选择了两条选股思路:寻找高增长的企业,寻找低估值的企业。

  寻找高增长的企业。首先,我们看好抓住医改机遇,有效地分享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企业,特别是市场定位在医院药品终端、具有品种和营销优势的企业,例如康缘药业。其次,我们看好利用品牌和渠道优势涉足“大保健”领域的龙头企业,他们抓住了居民健康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利用中草药养生保健优势,避开药品的价格管制,求得业务新“蓝海”,例如云南白药牙膏业务、东阿阿胶的养身保健系列产品和广州药业的“王老吉”凉茶业务。再者,我们关注通过组织整合或管理变革,公司运营质量显著提高的企业,例如三九医药和昆明制药。

  寻找低估值的企业。从市盈率角度,我们建议关注落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的企业,例如广州药业、江中药业、ST中新等,其中ST中新否极泰来,业绩拐点呈现,2008年动态市盈率仅为23倍。另外,中药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企业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建议关注市销率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行业地位,在行业环境趋好和行业整合加速的背景下,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整合预期,企业价值存在重估的机会。

  5.重点公司点评

  S三九(000999)

  优势。(1)公司在国内OTC企业中,拥有最强的品牌和渠道优势,过亿元的产品数量最多;(2)公司战略清晰,OTC、处方药、抗生素和普药以及现代中药四大业务组合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华润入住新三九后,公司获得了大股东更多的资源支持。

  未来两年盈利增长的催化剂。(1)企业债务得以解决,财务费用大幅下降;(2)妇科、儿科等新产品具有增长潜力。(3)公司或将通过企业并购获得新产品资源。(4)公司现代中药业务单元未来具有爆发式增长的潜力,想象空间巨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EPS分别为0.46元和0.60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1倍、31倍,考虑到S三九的行业地位以及属于未股改含权企业,我们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后续新产品的上市速度。

  ST中新(600329)

  优势。(1)公司拥有重磅炸弹级产品??“速效救心丸”,该产品可每年为公司创造巨额利润;(2)公司拥有多个老字号品牌和众多独家品种,资源优势明显。(3)公司持有OTC龙头企业中美史克25%的股权。

  未来两年盈利增长的催化剂。(1)企业管理整合效果明显,业绩拐点呈现;(2)速效救心丸营销改革取得成功,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可期。(3)部分亏损企业从上市公司剥离出去或通过管理整合顺利减亏,公司运营质量大为改观。(4)通脉养心丸等潜力产品通过营销改革,销量明显上升。

  投资建议。经过连续两年的调整,中新药业运营质量有非常大的改善,业绩拐点呈现。我们预计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EPS分别为0.45元和0.60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3倍、17倍,股价严重低估,我们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营销改革的成败。

  康缘药业(600557)

  优势。(1)现代中药的代表企业之一,多年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线和在研产品。

  (2)公司营销能力在2007年有显著的改善,分线管理提高了企业专业化学术推广能力。

  (3)桂枝茯苓胶囊、热毒宁注射液等具有竞争力的专科用药夯实了公司发展基础。

  未来两年盈利增长的催化剂。(1)主导产品桂枝茯苓胶囊新增适应症,市场容量大幅提高。(2)热毒宁注射液继续高速增长。(3)公司未来每年都将推出新产品,惊天宁、藤黄酸等中药注射液上市后均有望成为新的过亿元产品。(4)公司或将通过并购加速企业成长。

  投资建议。康缘药业是现代中药的代表企业,并具有较强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可以享受高的溢价,值得长期投资。我们预计08年、09年每股收益0.55元、0.83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8倍、25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增发项目尚未建成前,公司可能面临产能限制。

  云南白药(000538)

  优势。(1)公司拥有国家中药绝密品种云南白药,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2)公司建有医药企业中最齐全的销售网络,涉及医院营销、OTC营销和快速消费品营销,具有较强的品牌和渠道管理能力。(3)公司经营质量优秀,财务报表稳健。(4)后续新产品储备较为丰富,公司的多角化发展顺利。

  未来两年盈利增长的催化剂。公司未来盈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白药传统系列的平稳增长和白药膏(贴)、白药牙膏等衍生产品的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EPS分别为0.84元和1.02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2倍、26倍,维持“增持”的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公司募集资金投向以及股权激励推出时间。

  东阿阿胶(000423)

  优势。(1)公司具有巨大的品牌优势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主导产品阿胶块具有较强的产品定价能力。(2)在国内外建立了多家养驴基地,控制了全国近90%的驴皮资源。

  未来两年盈利增长的催化剂。(1)阿胶块具有继续涨价潜力;(2)公司终端推广力度加强,营销能力有望改善。(3)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涉足“大健康”的滋补市场,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营销力度。(4)文化营销进展顺利,阿胶价值得到回归,产品有望突破“补血产品”、“女性专用产品”等品牌局限。(5)管理层股权激励有望推出。(6)涉足驴肉市场,“天龙”牌速食驴肉即将推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预计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EPS分别为0.58元和0.75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0倍、39倍,维持“增持”的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1)营销改革的成败;(2)2009年权证行权后对业绩的摊薄效应。 (来源:海通证券)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chuangangcui)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