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濮婕
*ST昌河已连续两年亏损,面临着停牌的风险,昌河汽车将由谁来接盘的猜测此起彼伏,而昌河汽车也在猜测声中不断地发布澄清公告。
昌河汽车的第一大股东是中航科工,同时,中航科工隶属于中航二集团,随着中国“大飞机”项目完成工商注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简称中航二集团)手中的汽车业务去向,十分引人关注,昌河汽车何去何从再次成为媒体焦点。
6月4日,中航科工投资者关系经理部支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航科工对于如何处理昌河股份,直到目前还没有定论,更没有可以公告的信息。那些外面的某些媒体报道,都是不准确的!”
但同时,*ST昌河证券办人士在6月2日告诉本报记者:“如果今年我们继续亏损,2009年昌河将会面临停牌。”
继续亏损面临停牌风险
五月的第一个交易日,*ST昌河竟然迎来了一个“开门红”??不少股票尽显“熊态”,但刚发布退市警告的昌河汽车,却是一个涨停板!
此前昌河汽车重组的种种传闻,又接二连三地传进人们的耳中。
昌河汽车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婆家”,又成了一个人们关注的、一时又揭不开的“谜”。
因为要上大飞机项目,旗下汽车业务面临重组的中航科工,4月中旬公布了2007年业绩:受整车业务经营不力和业绩大幅下滑的影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亏损扩大到10.26亿元,而2006年度这一亏损额还只是3.31亿元。
主营业务由航空和汽车两部分构成的中航科工,在2007年这两个板块业绩的差距继续越拉越大。去年营业额165.41亿元的中航科工在航空产品营业额取得20.31%的增幅,达到53亿元的同时,汽车业务营业额却大降11.59%。销售收入112.14亿元,比2006年减少14.69亿元。其中,旗下汽车整车营业额为73.04亿元,较2006年下降28.22亿元,降幅为27.87%。
6月4日,中航科工投资者关系部一位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减少的营业额中有11.56 亿元是因为昌河铃木财务报表合并方法变更导致的。”
这位人士认为,由于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原因,本集团整车产品销量下滑。
然而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全年生产汽车888.24万辆,销售汽车879.15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02%和21.84%。
4月11日,昌河汽车公布了2007年年报:公司2007年的营业收入为12.45 亿元,较2006年下降47.60%;每股收益-1.43元,较2006年下降160%;全年亏损5.87亿元,比2006 年的亏损额增加了146.19%。
此外,经中瑞岳华会计事务所审计,昌河汽车2007年共亏损5.87亿元,加上年度结转的亏损额2.67亿元,2007年可供分配的净利润竟达-8.55亿元。
在新的一年里,昌河汽车高官层发誓要坚持质量管理,增强竞争优势。但是,三个月过去了,人们并没有看到昌河所说的“竞争优势”,而一季报的公布,却更加令投资者失望:2008年1~3月,每股收益-0.22元,净资产收益率-21.93%;营业收入43025.57万元,同比增长50.11%,但是,净利润却是-8911.04万元,同比增亏75.97%。
6月2日,*ST昌河证券办人士对本报记者无奈地表示:“我们昌河汽车,预计第二季度业绩仍是亏损。至于下半年是否会扭亏,现在很难判断。按照上交所规则,如果今年我们继续亏损,2009年昌河将会面临停牌。”
昌河汽车会让人接盘吗?
今后,究竟是谁来接盘不断亏损的昌河汽车?外界的猜测此起彼伏,而昌河的澄清公告也是接连不断……
3月5日,昌河汽车发布公告澄清,他们没有和北汽集团或其他各方谈论收购事宜。公告称:经书面函证,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明确表示均不知此事(指“北汽收购昌河”一事??作者注),也没有就此事与北汽或其他各方接触。
4月15日,昌河汽车又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正在和长安汽车进行接触。
5月6日,媒体上再次传来新闻:“在中航的航空系车企整合的新形势下,昌河汽车已经找到新婆家??即将进入刚成立的‘新航总’。”
很快,昌河汽车又发表澄清公告: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包括对公司进行重组、资产注入等计划。
不过,令人生疑的是,这一次的“事实”澄清之后,从5月21日开始,ST昌河的股价趋连续大涨,从最初的每股4.44元,一下子蹦到了5.88元,仅10多天狂升了32.2%。
业内人士认为,昌河汽车的重组很可能正在悄悄地运作,而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还不是“揭锅”的时候。
日前,外界对于昌河的猜测仍是不断:有的说一汽集团也在与中航科工接触,有意接手昌河汽车;也有人认为,中航科工会将东安动力、哈飞汽车以及昌河汽车一起打包给东风汽车,之后再由东风汽车去扭亏或是干脆直接关闭它。
还有消息称,哈飞股份和东风汽车的合作尘埃落定之后,中航科工腾出手来推动昌河汽车的重组才能水到渠成。
6月6日,汽车评论人贾新光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昌河最好方案就是与长安合作,由于和铃木的关系,昌河可以继续做铃木,使得昌河股份和长安汽车在产品上,也便于‘合并同类项’。现在对于昌河来说不仅是光有钱就行,还需要有产品支撑。”
但是,6月4日,中航科工投资者关系经理部支先生却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航科工对于如何处理昌河股份,直到目前还没有定论,更没有可以公告的信息。那些外面的某些媒体报道,都是不准确的!”
公司仍在力求自救
虽然多条官方渠道都表示“没有可以公布的信息”,但在目前集中财力造“大飞机”的新形势下,不少分析师认为ST昌河的母公司??中航科工放手汽车资产存在可能性。
对昌河股份而言,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不容易。
“今后,昌河汽车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被其他企业如长安汽车并购;第二,抓紧合资伙伴铃木,借力实现复兴;第三,完全放弃汽车行业,专心参与“大飞机”项目。”汽车专家贾新光这样向记者分析昌河汽车的未来出路。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却认为:“相关上市公司在没有明确和实质性的协议签订之前,澄清是很正常的,但是,昌河要自救只能靠重组。”
中航二集团总经理、中航科工董事长张洪飚不久前表示,2008年将积极推进整车企业的国际国内合资合作。因此,*ST昌河将踏上被兼并重组之路。
业内专家认为,近两年连续亏损的昌河汽车已在上个月发出了退市警告,有意重组汽车资产的大股东中航科工早前也在两个交易日抛售了138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37%的昌河汽车股份,更使昌河汽车成为其他汽车集团垂涎的ST资产。其中,长安铃木“并网销售”有意全盘接受昌河铃木的传言不胫而走。
但是实际上,即使有这样的事,铃木的目的也只是和其推动“并网销售”一样,即以最省力的方式增加铃木品牌在中国的销量。所以,把希望寄托在铃木身上,犹如镜花水月一般。去年年初,铃木中国启动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并网销售计划。但是,并网销售政策的实施,只是日本铃木在中国实施“大铃木计划”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就是把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这两家合资公司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
6月4日,昌河汽车销售部经理章长平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仅是中国市场的网络共享问题,不能简单的看成是昌河铃木或者昌河汽车放在一起卖,就说是资产重组。”
也许,“自救”是昌河汽车可以走的最实际的一条路。
据悉,昌河汽车的控股公司??中航科工今年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通过两个方面减少汽车业务的亏损:一是通过一些外引内联,成立合资公司,寻找突破口;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一些销售网络的建设,扩大销量才是根本。
去年年末,以李耀为董事长、周世宁为总经理的昌河汽车新领导班子明确提出“四步走”的复兴措施,大意是在2008 年实现扭亏,2010 年确立在国内小排量汽车行业的领先优势。
但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昌河的“自救”前景似乎并不乐观。6月6日,汽车资深专家贾新光对本报记者表示:“昌河股份目前的军工部门关系十分混乱,在‘以民养军’的策略下,昌河股份为昌河飞机贡献了不少的资金。而自身的汽车业务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销售渠道,昌河汽车都很不理想。自从东安动力被东风收购之后,昌河汽车今后的发动机来源都成问题。目前小排量车仍不是主流,所以这对昌河发展是个考验。”
6月2日,*ST昌河证券办负责人蔡先生也向本报记者透露了资金瓶颈:“今年公司将向相关银行继续申请2008年授信,拟办理融资业务额为3.28亿元,这笔钱将会根据生产经营、流动资金需要合理安排。”
但是,即使融到了3.82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两年连续亏损的昌河汽车根本无力增资研发、扩大生产,其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也不能全部用到研发上,即使有钱在研发上投入,研究出的产品也和目前消费者普遍追求豪华、大排量的现实市场脱节。
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光大证券的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2008年昌河实现扭亏任务异常艰巨。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