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下在成都市民中做一个消费意愿调查,问“震后你的家庭最想购置的商品是什么?”我想,“汽车”一定会名列前茅。
成都人原本就喜欢汽车。据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联合发布的《2007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7年末,成都全市拥有汽车84万辆,增长20.6%;其中私人拥有68.1万辆,增长22.6%。
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成都私家车的拥有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广州。然而2007年成都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仅为26606元,这一收入水平显然是低于、甚至是大大低于国内私家车拥有量排名在成都之后的不少城市的,由此足见成都人对汽车的重视和喜爱。
过去有机构做过调查,成都人购买汽车的用途依次是:以车代步,上下班;公私兼顾用车;自驾度假休闲旅游;接送小孩;体现身份和纯粹办公。而在涉及汽车消费观念的调查中,有超过90%的调查者认为家庭轿车是小康生活的标志之一和事业成功的符号;认同拥有家庭轿车就意味着更多的生活乐趣、获得更大的社交空间、可以住得离市区远一点;看重汽车带来的便捷与乐趣;表示只要有条件就会买车,只要有条件就会换更好的轿车。
在买车的问题上,成都人奉行务实哲学。在成都人看来,车就是一种交通工具,买车、用车都以方便生活为主要目的。因此,成都人一有钱就会考虑买车,有多少钱就买什么样的车。受收入所限,成都人的私家车以经济型轿车为主。
记得几年前我到新疆采访,一次吃饭时有新疆人说起成都人的私家车来。他们说:你们成都好多奥拓车,送给我都不要,“丢不起那个人”。我感到新疆人的确与成都人想法不同。成都人买车想的就是“我有车”、“我方便”,不管什么品牌和价格,注重的是拥有汽车之后的生活享受。周末或节假日,约上几个朋友,三五成群地开着自己几万元、或者十几万元的车到郊外“农家乐”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打打牌、钓钓鱼,已经成了许多成都人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
“5?12”地震发生后,成都人突然发现汽车还有避难的功能,很多人都庆幸自己买了汽车。在这段非常时期中,汽车成了人们移动的家。很多人不敢回家睡觉,就把汽车开到城郊开阔地上,开到公园里、操场上、大马路上,把后座放平就布置成了可容纳两三个人的床,一家老小一连好多天都挤着睡在车上,还觉得很温暖,很幸福的。我的一个女友,丈夫在外地工作,她说,这段时间汽车就成了她们母女俩的“男子汉”,成了给她们遮风挡雨的安全港湾,一旦有余震的消息传来,她们母女就飞快地冲上车去,把车开到空旷的马路上,顿时就有了安全感。还有5月11日这个星期天刚刚举行了婚礼的新婚夫妇们,汽车就成了他们终身难忘的“蜜月房”。
更有许多志愿者,开着形形色色的汽车,把自己的爱心???各种各样的救灾物品送到灾区去。我们报道组在赴灾区采访的路上,就看见了许许多多贴着抗震救灾的横幅和标语的志愿者的车辆,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辆红色的小QQ,居然“顶着”十来床棉絮,一路奔向灾区。看着它,让人不禁一股爱意油然而生。
我认识的一个本地媒体的女记者,在急切中找不到车,只好请朋友开着奥拓车把她送到重灾区绵竹汉旺去采访。她采访到了不少生动的现场新闻,还拍了一些好照片。为此她对这辆奥拓充满感激,亲切地称它为“小拓”。
犹如共同经历了艰苦磨难的伙伴,经过这场特大地震,成都人对自己汽车的感情都更加深厚了。我听到很多汽车在自己的主人口中都有了昵称,比如“小福”(福克斯)、“小马”(马自达)、“小雪”(雪佛兰)、“宝儿”(欧宝)、“大切”(切诺基)等等。
震后成都很多商品销售都出现了萧条,但车市却在半个月后开始迅速复苏。汽车销售商们发现,不少人表现出与震前不同的消费倾向,比如,达成率显著提高,不像过去那样磨来磨去了;关注提车时间比关注价格更甚了。同时,有宽大空间的车型,特别是后座座椅可以放平的设计,受到了更多的追捧。不少购车者说,希望通过买车给家人带去更多的关怀,给家人营造一个可以移动的小家。
悄然变化的还有,震后一些小众车型成为了热点,最明显的是越野车开始走俏,大部分品牌销量增长超出了经销商的预期。尤其是一些合资品牌,还出现了断货的现象。
此外,以M PV为代表的多用途车也由冷变热,人们更加重视它的多用途,而忽略了它的高油耗。(5B1)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