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见习记者姚伟
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成为拉动5月份CPI下行的主要力量刘建平 制图
国家统计局昨日如期公布了最新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与此前市场预期的完全一致:5月份国内CPI同比上涨7.7%,较4月份的8.5%有明显回落。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成为拉动当月CPI下行的主要力量。
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国CPI数据一路攀升。今年前四个月CPI分别为7.1%、8.7%、8.3%和8.5%,而最新公布的数据意味着,CPI在持续半年升势后终现回落之势。
由于11日公布的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2%,再度创下近三年月度涨幅新高。分析师认为,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成为拉动当月CPI下行的主要力量,但PPI对CPI存在的传导压力则令未来通胀形势仍不乐观,预计紧缩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指出,如果通胀能够在未来几个月逐渐回落,将给政府下半年推行成品油、电力价格改革提供契机。
机构预测精准 此次公布的5月份CPI数据并没能带给市场太多惊喜,因为各大机构早已对CPI数据进行了奇准无比的预判。
早在6月初,各大机构便相继发布报告对5月份CPI进行预测。除了一家小型券商将CPI预测值定为7.1%,其他多家机构大多将CPI的涨幅设定在7.5%-8%这一区间。
而早在本周一,就有消息人士透露,5月CPI数据为7.7%。从昨日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一消息堪称“精准”。
细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5月份的CPI中,食品价格上涨19.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9.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
5月份的CPI比4月份下降0.4%;食品价格下降1.3%,其中鲜菜价格下降15.7%,鲜蛋价格上涨4.1%。
这也和此前机构预测的一模一样,食品仍是推高CPI的“罪魁祸首”,而连降8周的
农产品价格直接促进了CPI从高位开始回调。
高盛在昨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当前国内粮食价格一直维持着稳定,而去年同期的食品价格基数又相对较高,预计今年下半年CPI仍将维持回落趋势。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冯玉明也表示,如果未来几个月内没有新的突发因素,CPI将保持回落态势。他预计,6月份CPI同比增幅或将回落至7.4%。
不过,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政府要将全年CPI控制在4.8%左右已经基本没有可能。摩根大通已在其最新报告中将中国全年通胀预期从先前的5.8%调整为了6.5%。
价格管制“帮了大忙” 目前市场普遍担心的是,前日公布的PPI数据仍在进一步高涨,这或许将对后期CPI走势构成压力。
但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一致认为,由于目前CPI的上涨仍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因此只要政府依然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PPI就不会对CPI产生太大的传导效应。
前天就有分析人士指出,5月份CPI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严格的政府管制。一旦商品上涨压力全面释放,国内通胀形势必将恶化。
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国家恰恰应该抓紧CPI趋缓的有利时机,实施要素价格改革。
眼下中国成品油价低于国际水平50%以上,中金公司进行的估算显示,国家对于油价的补贴去年已逾2200亿元,占GDP比重达0.9%。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高明对早报记者谈了看法:中国政府完全有财力动用补贴等形式补贴相关企业,放开价格管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政府部门会慎之又慎,因为一旦放开价格管制,对CPI影响太大。
根据申银万国的测算,如提高水电及燃料价格10%,将推动CPI上涨0.55个百分点;如石油类能源价格上涨10%,将拉动通胀0.17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动力强劲 虽然近日公布的一系列关键经济数据均在预期之中,但昨日沪深股市继续向下调整并创出新低。受地震及周边国际环境影响,投资者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显然信心仍不足。
高盛在报告中写道,从5月份CPI数据来看,CPI的大幅回落意味着整个宏观经济并未受到地震的太大影响,中国宏观经济依旧健康。
高盛经济学家宋宇和梁红则表示,评估中国通胀前景的关键,在于央行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的效果,“如果央行能够保持M2增速不反弹,那CPI增长率很可能已经触顶,并在今年晚些时候逐渐降至5%-6%的水平;反之,一旦M2增速出现反弹,我们就会重新评估中国通胀已经触顶这一假设性结论。”而昨天下午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
沈高明则认为,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股市的持续下跌和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他认为,目前股市的下跌动力主要是来自于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担忧。受到价格管制政策的影响,大多数公司利润受到挤压,业绩普遍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投资银行美林证券称,中国在此次四川地震中赢得的巨大社会资本将足以推动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灾后中国社会倾巢而出的社会凝聚力将能强化中国经济基础,帮助中国度过经济难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只要城市化进程不断,中国经济就不会停止发展。“就中国经济自身而言,有"换届经济"和"消费扩大"这两架马车的拉动,中国经济始终存在健康前行的动力。”连平说。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