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国衍生品交易的大门打开了。
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其网站首页上公布: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审议,认为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加拿大丰业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符合交易所规定的入会条件,其提交的各项申请资料完整有效,同意其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外资金融类会员。
在国人兴奋鼓舞的同时,外资银行却显示了低调的一面。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在黄金交易所进行黄金交易只是他们庞大战略中很小的一块。能够参与黄金现货交易只是打开了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一扇门。由此进入,外资大佬们要逐步实践其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长袖善舞的优势,靠自己的长处,在与本土银行的竞争中分一杯羹。
汇丰意在人民币产品 第一个敲开中国黄金市场大门的外资银行正是汇丰银行。6月5日,汇丰银行在中国银监会批准以后,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了4笔Au99.95的现货黄金交易,总计17公斤。
对此,汇丰中国发言人表示,该笔黄金交易类型为自营黄金交易,至此,汇丰成为首家开展黄金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汇丰(中国)还表示,在逐步开展黄金交易的同时,将考虑申请代客黄金交易。而这需要另外向有关监管部门申请。
对于参加黄金交易的意义,汇丰银行(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翁富泽曾经公开对媒体表示:“黄金交易业务的开展,使我们能够与本地市场分享我们的国际经验,更深入地参与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且拓展我们的业务范围。”
拓展业务范围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民币业务。汇丰银行近日宣布,计划于2008年底前在内地建立人民币借记卡中心。而早在2006年,汇丰银行就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人民币期货的产品,早早在国外抢占了人民币产品的制高点。
渣打瞄准大宗商品期货 和汇丰一样,黄金现货交易只是渣打银行全盘战略中的一步棋。渣打银行有关人士透露,从集团范围内看,渣打银行在包括黄金交易在内的大宗商品交易方面拥有专长和经验。“我们正在积极地做各方面准备工作,一旦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我们将开展黄金交易业务。”同时,渣打还期望将来有机会参与国内的商品期货交易。
实际上,渣打银行2007年就已向中国银监会递交申请,希望向中国企业提供大宗商品衍生产品,包括涵盖贵金属、基本金属、能源及
农产品等各类大宗商品的风险解决方案,帮助国内企业降低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据悉,该行递交银监会的申请中提出了多个衍生品方案,但渣打的这项业务主要是向客户提供方案,在具体的风险规避操作上,仍要委托期货交易商进行。这些大宗商品包括了黄金、铂金等贵金属,铜、铝等贱金属,以及原油、煤等能源和大豆、棉花等农产品。
尽管没有实际的交易,但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总部一直在为投资者提供亚洲和国际的金融环境分析,给出投资意见。该银行2008年初的报告认为:美元在今年年中有望反弹,与此同时,与美元负相关的黄金将呈现其对冲的投资特征,2008年下半年有望迎来黄金投资的最佳时期。
丰业觊觎黄金零售市场 在3家获准从事黄金现货交易的外资银行中,加拿大丰业银行最为低调。该银行广州分行负责人表示,目前还不能透露任何与黄金现货交易有关的计划和内容。
资料显示,加拿大丰业银行是北美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2005年7月为止,其资产总额达3180亿加元。它也是加拿大最国际化的银行。丰业银行在伦敦的国际黄金定价体系中,一直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通过丰业银行的黄金和其他贵重金属部门,该银行直接向亚太和中国地区提供金锭服务。其他重要的业务还包括,在亚太和中国地区主要针对商务和公司银行业务、外汇和货币市场、衍生和结构化金融产品,以及提供有限个人银行服务。
而在印度市场,丰业已经深入到了黄金零售市场,以延续其在批发市场中的强势地位。作为黄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去年丰业银行为印度进口黄金225吨,占该国进口黄金总量近三分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该银行已经在印度的部分城市出售金币,期望在零售市场发挥更大影响力。
本土银行商品市场存软肋 一方面是外资银行在黄金现货领域突破成功,另一方面是本土银行因缺少人才和经验在商品期货领域迟滞不前。
3月底,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从事境内黄金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商业银行参与黄金期货打开了政策的大门。
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建设银行都已经获得了黄金期货的自营牌照,理论上已经可以交易。
但面对历史性的机遇,本土商业银行显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直到如今,几家银行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黄金期货交易。分析人士认为,其中固然有黄金期货上市初期成交量小的原因,同时也是因为商业银行还没有找到在黄金期货市场清晰的盈利模式。
期货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全新的事物,风险大,赚取利润并不容易。而进入市场以后想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都还要进一步考虑,并和主管部门沟通。
在国际市场上,包括黄金期货在内的衍生品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无论从自身资产配置还是管理客户风险、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都已经有成熟的模式和市场人才。
面对本土银行的软肋,各家外资银行今年明显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市场领域积极努力。而这正是外资银行的长处。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