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石油巨头的政策性亏损,我国像其他国家一样,实施了“财政补贴”政策。可是现在,“补不补都是一个问题”。
日前,在参加中美印韩日五国能源部长会议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国家暂时不会放松油气价格管制。
”
成品油提价落空,炼油企业可以继续要求给予国家财政补贴,不过,一些专家强烈质疑石油巨头通过补贴获得高额收入,而成品油供应却问题不断。
“目前几乎没有哪个地方不缺柴油。”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警告说,油荒已波及到全国。
6月10日,发改委牵头紧急召开“2008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暨做好灾区电力保供电视电话会议”,计划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部际协调作用,为“迎峰度夏”做好准备。
在保障成品油供应和抑制通胀双重压力下,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政策难以松动,财政补贴看来还要继续。
补贴人工成本?
国际油价高涨、国内油价机制扭曲、石油巨头间的博弈、通胀因素,使得国内成品油的生产与供应,放开价格还是继续补贴,变得异常复杂。
张国宝解释称,当前如果快速推进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必将对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巨大影响,其影响要大于油价上涨的影响。
油气价格管制不能放松,炼油企业就有充分理由获得财政补贴,可是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年报发布后,补贴问题已经是众矢之的。
在油市如此敏感之际,素来低调的中石油、中石化遭遇了公众的非议。中石化3月20日公告称:已获得财政补贴123亿元,其中49亿元纳入2007年补贴收入,74亿元纳入2008年第一季度的补贴收入。
随后,石油巨头亏损之因被质疑,“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急剧上升让人瞠目结舌。中石油3月23日发布年报显示,2007年雇员酬金成本增长中,薪酬增加37.52亿元,增长15.3%,其他人工费用增加77.03亿元,增幅52.68%,两项合计增加114.55亿元。
前一项由2006年的245.3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82.9亿元,后一项由146.23亿元增加到223.26亿元。而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表明公司2007年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为504.2亿元,而2006年同期为376.7亿元,增加了127.5亿元,增幅33.85%,超过1/3。
“以此计算,平均每位员工的年收入为97996.34元,员工福利可见一斑。”国信证券某分析师笑言,石油系统的平均收入和证券行业2007年的收入差不多。
谈及油价专项补贴,中经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测算称:在中国成品油价远低于国际水准50%的基础上,2007年国家对油价的隐性补贴超过2200亿元,占GDP比重为0.9%。
倒挂有多严重
不过,石油巨头辩解称,由于炼油企业严重亏损,政府对石化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是符合实际的。
这一说法,能源专家周凤起持不同意见。3月25日,新加坡93号汽油离岸价为106美元/桶,到中国完税后为6900元/吨,而中石化的汽油售价高达6850元/吨,但纽商所3月25日的原油价格仅为101美元/桶。
“权衡之下,油价"倒挂"并未加重。”周凤起说。接受记者采访的其他专家也认为,即使在“油价倒挂”的情况下,国内能源巨头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典型的例子是,2007年度中石油依然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更重要的是,公共财政补贴石油巨头,此举严重背离了当前财政改革的取向。
作为垄断性质的国企,中石化整体还是有盈利的,它能说服中央财政再度进行补贴,足见其对政策的影响力。
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如果不在资源价格中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化,国内的石油石化国企难免老拿成品油价格倒挂说事,继续索要财政补贴。
“中石油等企业早就从高油价中获取了超额利润。”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说,石油巨头应该自己解决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而不是动辄就要求政府给补贴。
油价考验政府
在高额的财政补贴下,炼油巨头并没有充分保障国内的油料供应。
尽管国内去年在成品油供应上多方努力,但随着国际油价攀升,近期国内多个城市再度出现“油荒”。比如,广州、北京柴油供应全面告急。
成品油供应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供需问题,价格扭曲也是导致柴油供应不畅的原因。举例来说,当国内0号柴油批发价已由每吨6500元上涨到6600元,每升批发价是5.6元,但广东省物价局规定,0号柴油零售价每升5.28元,出现不少拒供0号柴油的加油站。
成品油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涉及很多因素,如油价市场的开放、资源价格机制改革、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贬值、国内通胀加剧等,多方因素很难权衡。
成品油价格问题受到国际油价高涨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双重夹击。国际油价现在越来越高,近日曾接近140美元/桶的高价位,但受制于国内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成品油价难以上调。
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很多,而“油价问题可能是一个导火索”。毛寿龙担忧,能否解决“油荒”问题,是有关部门面临的一个紧迫挑战。
事实上,通胀压力使得国内资源价格改革屡次推迟。但中国必须在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间找到平衡。而成品油的供应问题,对于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何建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