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 国际油价高烧 国内油荒来袭? > 应对高油价

从国际油价高涨看中国能源政策调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 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 蔡志洲

  中国经济高增长遭遇国际油价上涨的挑战

  从长期趋势上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区间,一是2000年以前,两次石油危机后,原油价格上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此后虽然有涨有跌,但平均价格大约在20美元/桶左右;二是2000年到2003年,国际原油价格上了一个台阶,平均价格大约为30美元/桶;三是从2003年到现在,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从30美元一直上升到现在的120美元以上,5年间翻了两番。

这种上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各种国际机构所做的长期研究,很少能够得到这样的预测结论,但这确实发生了。

  也就在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这一阶段,中国进入了新一轮加速的经济增长,2003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10%,此后连续5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可以说,中国新一轮高速经济增长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挑战。

  由于石油生产量有限,中国必须到国际市场上解决一部分石油需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石油平衡表中的相关数据,2003年到2006年中国的原油消费量从2.71亿吨上升到3.49亿吨,年均增长8.73%,而这一期间石油生产量年均增长为2.9%,其中不足的部分必须依赖进口。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为1.32亿吨,2006年上升到1.95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3.89%,原油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由2003年的48.62%上升为55.87%,可以看出,中国近些年来对国际原油的依存度在不断增加。

  对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分析很多。有些人把国际油价的上涨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不断增大的原油需求,但在事实上,这一期间中国原油进口量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比重变化很小,由2003年的3.86%提高到2006年的5.37%,仅上升了1.5%。

  对原油短缺的预期促使油价不断走高

  用1.5%的比重来解释石油价格翻两番是缺乏可信度的。有的观点认为是欧佩克限产造成的,否则的话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国际石油储量在不断增加,石油生产却连续多年徘徊不前。但是如果市场的供给是竞争性的,少数国家就不可能垄断石油产量,那么价格也不会不断攀升;也有的观点认为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投机基金的炒作,但一般地说,对某一种实物或金融产品的投机指的是短期内集中资金进行炒作,形成短缺的假象,然后短缺并不真正存在。

  所以从长期来看,这种产品的价格会回归到其价值附近。那么,对国际石油价格而言,究竟是它的短缺形成了价格上涨而使大量的投资基金进入这一市场,还是由于大量的投资基金对它的期货产品进行炒作而造成了人们的短缺印象,从而导致其价格的上升呢?

  应该说两方面原因都有,但从油价现在的表现看,人们对原油短缺的预期可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更大。

  由于人类价值观的改变、体制创新、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战后世界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先是美国、欧洲、日本的恢复和发展,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的赶超,接着是中国和俄罗斯等实行转轨国家的复兴和崛起,现在是印度、巴西等大国的腾飞。所以这些经济发展,归根到底,都要以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作为物质基础,虽然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单位产品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可能是不断下降的,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却是不断增加的。

  1940年,全球原油产量不到3亿吨,到1989年已经超过了30亿吨,石油消耗量的迅速增加,使人们增加了危机意识,看到了能源枯竭的可能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关注,也就从那时开始,世界能源价格开始不断提升。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国际市场原油的价格只有3美元/桶,还不到现在的四十分之一,随着石油价格的提升,国际石油消费的增长率开始放慢,从1989年到现在,将近20年过去了,但国际原油产量仅增长了20%,这说明不断提高的原油价格对于抑制各国的石油消费确实发挥了作用。

  虽然国际原油价格在未来有可能反复,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它将会不断走高。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改善自身生活目标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没有更好的替代能源被开发出来之前,必然会从它的价格上得到反映。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长远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高油价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是巨大的。

  如果2008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达到2亿吨即14.6亿桶(1吨=7.3桶),每桶的价格以120美元计算,那么,比起2003年以30美元的价格进口1.32亿吨即9.64亿桶原油,中国所多支出的金额将为$120×(14.6-9.64)+$90×9.64=1462.8亿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万多亿人民币,即使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所支出的金额也接近1万亿人民币,占中国2008年预计的现价GDP总额的3%以上。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汶川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灾后还可以重建,而高油价则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虽然中国在30年前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并由此带来了高速经济增长,但是真正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还是21世纪的事,在这一阶段,由于基础设施、制造业、建筑业的发展,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会突然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曾经有所下降,但是到了本世纪尤其是2003年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后又重新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加速工业化时期利用的却是廉价的能源,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付出比这些国家更高的成本。

  如果仅仅是短缺问题或者是价格问题,那么我们只会因为成本的逐渐增加而放缓增长的步伐,但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如果发生石油供应链断裂,中国对于国际原油的依赖性又这么大,我们就会面临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对于这种风险的影响不能低估。

  半个世纪以前,在西方世界对中国进行封锁,苏联又突然切断了对中国的石油供应的情况下,中国曾经经受过严峻的考验,如果不是发现了大庆油田,重新把我们的能源供应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中国后来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从整体上看,中国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战略是正确的,目前我们的能源消耗的90%来自于本国资源,只有10%左右的能源依靠进口,而进口的这一部分主要就是石油和石油产品。从近些年的发展趋势看,这一部分的比重在不断增大。但就是这10%的能源进口,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压力。

  高油价让中国宏观经济决策面临两难

    面对目前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中国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从长期趋势看,中国经济正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正在获得空前提升,我们应该借助这一发展机遇,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能源价格的上涨对于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无论是对电力还是石油产品,中国对能源价格的调整经常是滞后的。

  2007年10月31日,国家最后一次调整成品油销售价格之后,考虑到成品油价格的进一步调整有可能加剧当前的通货膨胀,决定成品油在近期不再涨价。但国际油价在这一期间已经从每桶93美元上升到了120美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当一般企业、居民家庭的生产、生活似乎没有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时,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如石油企业和电力行业正在承担着不断增加的亏损。

  2008年3月份,中国石化每生产一吨汽油的亏损为2162元,而每生产一吨柴油的亏损已经超过了3000元。电力行业的亏损程度虽然没那么大,但随着煤价的不断上升,亏损的压力也在增大。

  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看,目前实行的能源价格干预的短期政策是有道理的,在消费物价上升程度比较大的时候,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对能源产品进行适当补贴,国有能源企业再承担部分社会成本,使价格上涨发生错峰,平抑整体的价格水平上扬,这有利于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中国应从能源战略角度调整油价政策

  从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看,冻结石油及石油产品价格的政策还是应该适度调整。

  首先,从能源产业发展的要求看,能源企业或行业能够发展,其产品的价格首先必须弥补成本,但仅仅弥补成本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企业的维持、发展和扩大再生产做好准备。对于一般行业来说,企业的发展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进行的,产品价格取决于市场的供求情况,企业只有通过改善经营使其生产成本低于市场价格才能够继续发展。但对于国家相对垄断的石油产品情况则不同,国家的定价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影响很大,前些年石油产品的定价相对宽松,石油企业的日子就相对比较好过,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遇到问题时,让石油企业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也是有道理的。

  然而,如果国际油价高企不下,石油企业这种高进低出的局面长期持续下去,企业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势必发生许多企业歇业而造成国内油品供给紧张的局面,这同样会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造成冲击。

  其次,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看,由于石油的相对短缺,中国的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的比重只有20%左右。这种能源结构使我们在遇到国际油价剧烈波动时,能够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

  但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相应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对国际原油的依赖程度却是不断增加的。在这种背景下,适度地调整石油产品和其他能源产品之间的价格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油意识,从而达到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目标。

  第三,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消耗效率、加快技术进步的要求看,价格杠杆对于能源消耗的作用是明显的。1973年石油危机使日本的经济受到重创,此后他们高度重视节能和环境保护,现在日本的能源效率是世界上最高的。近些年来,随着能源安全问题的出现,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能源和环境问题,强调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创新,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价格杠杆运用得还不够。因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投资拉动,依赖于增加投入,这就使我们相当多的企业十分脆弱,一旦能源价格上升,一旦汇率变化,一旦生产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有所丧失,就会使一大批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为政府带来新的就业难题。正如当年国有企业的改造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一样,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可能为经济发展带来矛盾,但一旦我们克服了困难,我们就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长远利益看,能源价格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冲击,正如上世纪80年代初期粮食和其他食品价格的改革会对人民生活造成冲击一样,但到了最后,只要方法对头,真正得到实惠的还是群众。粮食价格的改革使我们告别了粮食短缺,即使在当前国际粮食危机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能够独善其身。能源价格的改革也是这个道理。

  第五,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看,能源价格的改革也是必须的。从目前我们面临的压力看,我们更加关注石油及石油产品的价格,但从长远发展上看,在经济适用的新能源被开发出来之前,无论是哪一种能源,我们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解决短缺无非是两个途径,即开源和节流。近些年来,我们在开源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开源还是有限度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通过节流来改善中国能源供需的长期平衡。

  国内油价改革仍应循序渐进

  国内油价的改革应该进行,但由于石油及石油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这种改革仍然应该循序渐进。在改革中,既要考虑石油行业生存和发展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国民经济、企业和居民的承受力。

  由于中国的石油供应是通过国内开发和国外进口共同解决的,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按照国际原油价格来行成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来调节国内的石油供需,可能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石油供给与国际市场之间应该有防火墙,避免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对我国经济带来太大冲击。在现阶段,可以通过降低资源税、对石油和用油企业分别实施政府补贴、渐进适度地调整价格相结合的方法,逐渐缓解和改善当前的石油供需矛盾。在时机成熟时,再考虑如何与国际原油市场之间的有限接轨。国家可以考虑在国际石油价格相对稳定和国内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的情况下,通过征收和调节石油消费税、资源税等方式,建立石油价格稳定基金,通过税收和油价的相互调节,保证国内石油产品的价格能够平稳变化,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能源支持。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