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再正常不过的股价涨落,对于中国太保(601601.SH)却有着大不寻常的意义。
6月19日,随着上证指数再度大挫近200点至2748点,中国太保也应声下落7.19%,收出了上市以来的最低收盘价18.2元,盘中更下探到17.81元的新低。
香港某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透露,两周前,中国太保曾就发行H股在香港再次路演,这是他所知的第三次路演,但投资者对是次路演的反响相当平淡,“主要的原因还是A股股价下跌得太厉害了。”
中国太保网站“投资者关系”页面中,早已预留了“H股股价”和“联交所公告”等信息的位置。但预计今年9月登陆H股的计划,在短短数月A股市场急挫过半的大环境下,变得越来越渺茫。
“致命”的承诺
按中国太保先A后H的计划,去年底发行A股后,何时登陆H股备受关注。
中国太保高层亦在今年一季度透露,将在今年9月前赴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不超过9亿H股,随后不久,该项H股IPO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批准。
然时至今日,随着A、H市场的整体疲软,太保短期内登陆H股几乎变得不可能,症结在于,其在A股招股说明书中曾做出的“H股发行价将不低于A股发行价格”承诺。
2007年12月25日太保登陆A股,发行价为30元,募集资金290.32亿元,上市首日收于48.17元。而当日的上证指数虽小幅回落,但仍站在了5201的高点,同为保险股的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收于58.42元,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则仍在百元以上。
太保的股价还没来得及在K线图上描绘出精彩的曲线,就跟随大盘一路下挫,并于IPO三个月后的3月26日破发。
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如果强行以30元的价格进行太保H股发行,香港投资者绝对不会埋账,这也是是次路演再次失败的核心原因。该人士续称。
前述投资者说,中国太保原计划在春节前即启动H股IPO的全球路演,由于资本市场的疲软而延期。但作为其战略投资者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The Carlyle Group,下称“凯雷”)在国外频繁拜会美国投资者,替太保登陆H股提前做功课。
3月前后,太保曾在香港进行路演,当时投资者即反映平平。
价格成为太保H股路演不能成功的掣肘,之前的“承诺”,又成为发行价高企的掣肘。
对于H股发行价的溢价,太保在其A股招股书中的解释是,“为了维护A股投资者的利益”。但前述分析师则认为,所谓A股投资者,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护凯雷的利益,因为招股书中特别提到,H股发行完成后,境外投资者所持有的A股股份将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转换成H股。
这样的承诺在其他公司IPO时很少见,该分析师称:“当然,像中国太保这样在A股上市时已明确H股发行的公司也不多见。”
实际上,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太保上市最初制定的A+H计划的搁浅。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太保在2007年尚不能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因此只在获得了证监会豁免后登陆了A股,H股因此后延。
“最终选择先A后H的路径后又意外遇到股灾,也是中国太保始料未及的。”该人士续称。
凯雷推手
另一位参与太保香港路演的投资者说,除了价格因素外,他对中国太保的盈利能力和专注保险主业的发展战略也不太认可。他个人更倾向中国平安综合经营、金融控股的架构。
但国内一家证券公司的保险分析师对此提出异议称,国际市场主流投资者通常更偏好专业性公司,而且以中国太保目前的状况更适合于走专业化路径,因为其主业包括业务结构、个人代理人的产能、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分析,正是由于中国太保重点发展保险主业的经营策略,使它并不像中国平安那样需要大量资金以完成其不断萌生的收购、并购计划。
从自身发展上看,中国太保在重组上市之前,通过引入外资和向旗下子公司注资,已使得子公司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的偿付能力十分充足。据中国太保2007年报,截至2007年底,太保产险和太保寿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9%和277%。
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在A股发行时募集到的290.32亿元资金尚未正式给子公司注资,若完成注资,两家子公司的偿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前述分析师称。
由于目前保险集团合并报表后的偿付能力尚未正式披露,因此无法获知太保除子公司外的偿付能力情况,但该分析师认为,可以通过另一指标,即合并报表后,中国太保的资产和资本的比例为5倍多,而平安和国寿的这一比例也在5-6倍左右,可看出太保的资本金相当充足。
换言之,短期内中国太保并没有去H股融资的迫切需要。那么,中国太保为何在A和H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H股已出现多起上市首日破发的案例),仍坚持路演,为H股上市作最后的努力?
该分析师一语道破天机:幕后的推手正是中国太保的境外投资者凯雷。
中国太保在A股上市之初就承诺凯雷,可以在H股上市后,将其持有的A股全部转换为H股,以实现全身而退。因此,中国太保H股上市如果搁浅,凯雷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就在市场对金融机构引入境外投资者颇多质疑的当下,中国太保引入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凯雷作为其战略投资者,以及双方谈判中,中国太保做出的诸多承诺,同样值得反思。前述分析师如是说。
但另一分析师则认为,太保在偿付能力出现严重危机,多年引资未果的前提下才最终选择了凯雷,颇多无奈。引入凯雷后,至少在当时阶段性缓解了太保寿险的偿付能力压力,给了太保再发展及完成上市的喘息之机,这是凯雷最大的贡献。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