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银行的结合,同时突破了双方的瓶颈。双方更多是以平等心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更像是一场联姻
在公开场合,招商银行高层尽最大可能避免披露此次收购永隆银行的更多细节。因为,在两地证券监管部门审核批准以及招行股东大会通过之前,招行对永隆的收购仍未完成,两家银行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的法律关系。
但是,从《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招行即将对永隆展开的整合,更多是以平等心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更像是一场双方的联姻。招行日前已经成立专门的并购整合小组,具体部署两家银行的整合内容与节奏。
2.91倍市净率的收购价格,的确不便宜。即使最终的价格大体是公允的,为什么处在内地高增长市场的招行,要去收购一家面临着高度竞争,并且增长率有限的港资银行呢?
对于伍氏家族,这部分足以使任何收购方取得控股地位的股权,或许可以卖得更好。事实上,在第一轮谈判中已经出现更高的报价,总价达到400亿港元。那么为什么伍氏家族最后选择了招行?
如果一切分析基于财务数据,那么并购将不会成为一种艺术,招行对永隆的并购最终也难以达成。招行以一年的净利润收购永隆,并不在于希望以此提振自身的当期利润??这家银行已经是内地盈利能力最好的上市银行之一,它考虑的是如何再跨一个台阶;而对于经营了永隆银行75年的伍氏家族,则需要给多年忠诚于自己的管理层和员工一个交代??在下一个东家手中,永隆必须突破目前的困境。
招行需要控股一家网络和牌照齐备的港资银行,这在招行目前在港仅有一家楼面银行的背景下尤为迫切。一位招行人士在与记者谈及这个问题时,借用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原理:如果招行在香港已经有完备的网络,那么收购永隆的边际效用并不大。但是眼下几乎相当于从无到有,吃下了“第一个苹果”,心里特别舒坦。在香港建立稳固的阵地之后,招行才能真正跟上客户走出去的步伐。
而对于永隆,这家香港本地银行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75年来历经风雨仍然挺立,足以看出永隆股东和管理层风格之沉稳,历练之深厚。但是毕竟市场空间逼仄、对手过于强大。另一方面,永隆缺乏创新的能力和进一步拓展的市场,要生存必须到内地去。深圳与香港毗邻,在市场发育程度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上都是内地最接近香港的城市之一。20年前从市场走出来的招行,或许更接近伍氏家族和永隆的愿景。
“两家银行的结合,同时突破了双方的瓶颈。”一位招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也是整个整合思路的立足点。
从目前初步的计划来看,招行将保持永隆银行品牌和机构的独立,永隆将继续是一家独立的银行,不会纳入招行体系。招行希望尽最大可能保持永隆的人才和客户稳定,以及这家银行固有的文化和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注入招行的创新机制与管理制度,以提升永隆的经营效率。
同时,双方的客户将实现彼此交流。招行在内地的客户赴港时将享受永隆银行服务,而永隆的香港客户则可以得到内地500家网点的支持。永隆的财富管理经验将是招行取经的重点,而招行在网上银行、IT平台的优势则将帮助永隆改进其服务水平并降低营业成本。招行在深圳总部的员工也将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他们可以在永隆的网点见习,并且每周往返于港深两地之间。
“交易价格既已敲定,我们希望市场能更关注招行如何做好整合,发挥两家银行的协同效应。”上述招行人士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