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股市堰塞湖”不失为对当前股市所面临危机的传神描绘,但是,如果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正确的东西有时也会产生不那么正确的结果。
当“4?24”跳空缺口尚未回补的时候,当时的股指走势在形态上确实有点像“堰塞湖”。
“股市堰塞湖”的提法及时地提示了股指崩溃的危险,可是在某种意义上,它显然也不无误导之处。因为即使从当时的市盈率水平来看,市场其实已经进入一个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区域。只是由于市场信心再度受到严重的创伤,补缺引起的“二次探底”竟然那么轻而易举地就击穿了“政策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当然,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率在CPI并未报忧的情况下就抢先下手所制造的极度恐慌,如果不是管理层在大家都期盼继续救市的时候却迟迟不肯出手所引起的极度失望,3000点的“政策底”何至于如此不堪一击?但“政策底”击破之所以让人恐慌,不是由于其所处指数点位比去年的“5?30”还高,而是低得多。如果连3000点也不想去保,那么,2500点甚至更低点位的“推翻重来”又何足道哉?
笔者一向就反对把6124点的腰斩说成对于股市过度炒作的惩罚的说法,这等于将导致股市下跌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投资者,根本就颠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投资者的入市固然不无冲着赚钱效应而来的投机性,但是,能说他们对于新发增发的IPO、再融资乃至基金的参与不是投资?事实上,中国股市的问题决不是市场过度投机的泡沫形成了什么“堰塞湖”,而是把投资当投机、把股民当劣民的重融资轻回报和重调控轻市场的“政策市”破坏了市场基本的生态平衡。说到底,“政策市”才是“政策底”不攻自破的真正罪魁祸首。
至少在目前,人云亦云“奥运行情”其实也早已不像是所谓的“股市堰塞湖”了。尽管过于先入为主的“会有一波奥运行情”的一致预期被炒过了头,但是,随着指数从6000点以上跌到3000点以下,奥运行情即使一度有过太多的泡沫现在也缩水得差不多了,纵然在以后不那么多的时日也许不无再掀一波行情的冲动,对于股市也不足以构成太大的威胁,更称不上“堰塞湖”。然而,出于害怕股指期货为想象中的“奥运泡沫”推波助澜的担心,竟然让曾经有过时间表的股指期货因此而坐失最好的推出时机,整个市场也同内在自救力量的火山喷发擦肩而过。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其实,股市不是没有“堰塞湖”。真正的“股市堰塞湖”不是别的,正是大小非争先恐后减持的全流通。
三一重工那样的自愿延长锁股两年的承诺甚至挡不住
中国平安的一笔抛售套现的大宗交易。由此可见,流通量失控所带来的市场承受力的难以承受之重,加上1元成本和市场成本的巨大差别所暴露的利益的失衡,不仅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变身金融资本的变性,而且由此而引起的套现冲动不能不在给上市公司带来极大的不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
在某种意义上,股市对“堰塞湖危机”的恐慌与其说只是对原来的“风险后置”转化为“前置风险”的恐慌,不如说更大程度上也是对IPO尤其是走特别通道的大型IPO不顾一切硬着陆的恐慌。
“股市堰塞湖”本质上是“新兴+转轨”的中国股市内部深层次矛盾运动的产物,如果我们不能抓住并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听任市场以股价暴跌来同大小非减持的压力扯平的话,事情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国际金融报》 (2008-06-23)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何建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