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胜男
谁能相信,2007年风靡一时的“首日告罄”局面今时又在重演?而且是在大盘沉入3000点之下的时候。
资本市场惨淡,公募基金、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二级市场投向的产品首当其冲,沉船折戟。
投资者寻找资金避风港,刚刚经历调控风暴的银行理财产品竟然“因祸得福”,由于及时整顿,改弦易辙,远离股票市场的产品受到追捧。据商业银行内部人士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总销量达9100多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8190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的发行总规模只有816.09亿元(今年一至五月份发行并成立的34只基金的总规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是公募基金的十倍。
日销量率创新高
不管是四大行,还是中小股份制银行,还是地方城商行,今年以来的理财产品销售都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
据记者多方了解,今年以来,个别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日销售额最高可达40亿元左右,以外币业务见长的中行虽然销售规模上相比略有逊色,但其外币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总量大约能占到四大行外币产品总规模的60%,可谓各有千秋。
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日均水平也在五六亿左右,最高时候可达15亿上下,比如,
民生银行近期发售的6款稳健型理财产品,仅6月13日,就实现单日超过15亿的销售额;
招商银行甚至更高,曾经打破国有四大行的“日售纪录”??当日销售50亿元,大致相当于5月份成立的7只公募基金的总规模。
城商行虽然受到地域的限制,但是仅一个城市,平均一天一个多亿的规模也足以令基金公司眼馋。
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旭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庞大的原因是银行客户需求旺盛,投资渠道多样,市场接触面广。不单纯依赖于资本市场,外汇、债券、结构化产品、融资信托产品等等,种类很多。
稳健类:“一日告罄”非神话
统计显示,上述热销产品普遍集中在票据类和信托类,即收益率偏低但相对稳定、风险较小的产品中,占到银行发行产品总量的80%以上。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票据市场的总规模是天量的,银行根据自身额度循环不停地推出此类产品,因为是循环滚动播出,所以供需平衡。而信托类产品则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是该类产品的规模波动很大造成的,不同信托公司、不同融资对象,都会在产品之间形成差异,大到几十亿,小则几千万不等。
于是,“一日告罄”的局面在这些小规模的信托类理财产品中出现。“不要说几千万的小产品,额度在四五个亿的基本都是当天销完。”另一位银行销售负责人说。
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表示,受到追捧的产品,多数是投资期限在一年期以内的。一些短期票据产品,经常出现日售十多亿的局面。
据光大银行张旭阳透露,光大今年以来发行的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销售规模与工行、建行、招行、中信等并列“理财产品大行”之列。经过这一轮市场波动的洗礼,现在投资者开始回归固定收益,开始回归存款,是对资本市场的风险已经有所认识的体现,而且未来这种收益稳定的产品也依然会有其存在的空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相比信托类产品,银行发行票据类产品的意愿更强。因为这是银行可以不依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自己独立发行的产品,且票据市场永远是银行的天下,银行最擅长的游戏场所。
打新类:边缘化产品
采访众多银行后,记者发行各类型银行普遍表示,今年会降低与资本市场挂钩产品的比例,少发或者不发。比如,光大银行3月份就停发了所有打新股的产品,理由是资本市场的变化超出预期,而且认为全年的行情都将以震荡为主。
招商银行也在尽量控制打新产品的发行速度。虽然今年2月下旬,招行推出的新股集合号之
中国铁建新股申购理财计划,募集资金总量超过百亿。该产品实际理财天数14天,实现年化收益率6.57%。这个数据相比去年动辄百分之十几二十的年化收益,确实是小巫见大巫。或许这也是为何虽然认购者众,但招行此类产品的发行数量极少的原因。
中信银行算是所有银行中,今年发售打新股类理财产品最多的银行了。或许跟该行去年的“新股支支打”产品广受好评,销量过百亿有关。但日前有投资者反映,2007年12月中信银行发售的新股申购理财计划10号B(增强型),截至目前每份净值仅为1.0109元,年化收益仅为3.52%,甚至还不及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利息,远低于当初承诺的预期收益6%-20%,因该产品不能提前赎回,无奈的投资者只能寄希望于下半年大量新股将被放行上市的预言中。
今年前五个月全国理财产品总销量达9100多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银行理财产品 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证券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