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熊市职业股民生存记

  上海人徐力的精明和轻松,让在“熊市”被深度套牢的朋友们羡慕又嫉妒。在他深圳的工作室里,四五台电脑一字排开,上边红红绿绿的各种线条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只要徐力看上几眼,再敲动几下键盘,说出一句“马上抛”或“先留着看看”,旁边的人就会如获至宝般地满足,“这下心里有底了”。

徐力的“指示”显得相当宝贵,熊市一来,想听他说话的人更多了。大家都叫苦不迭时,徐力的眼神向上斜瞟着,“我的资产今年已经增值了30%”。比徐力个人传奇有意思的是,熊市时刻,他多了许多“学生”,而这些人被称为逆市而为的“职业股民”可能更合适。

  “大熊”来临

  徐力看上去有几分像演员徐铮,光亮的脑门,眼睛笑起来细细弯弯,还有同样身为上海男人的精明劲儿。“我很狡猾的。”徐力这样总结自己和一般股民的不同,转念间又觉得这个词语有些负面,“应该说滑头,我做股票不搞多头也不搞空头,胜就胜在滑头,再怎么样它(股市)抓不住我。”

  从6月3日开始的“十连阴”刚刚结束,6月18日徐力成功地抢了个反弹。在他给记者看的一个账户交易中,当天他分别以12.2元、12.3元、12.4元的价格买入“两面针”,第二天以14.1元和14.2元的价格分两次抛掉了。这天他还以10.7元的价格买入了两万股的“鹏博士”,收盘时涨到了11.9元。第二天徐力在11.8元的价格抛掉了“鹏博士”,这只股票最终以跌停收场。

  徐力掩饰不住得意,“十连阴”把他憋坏了。周围不少朋友问他意见,他毫无例外地让人家观望,如坐针毡的朋友们不耐烦了,“你不是牛吗,推荐几只股票给我们试试啊,怎么现在不灵啦”。徐力发现,进了股市的人就如进了赌场的赌徒,渐渐成瘾。“我跟他们说,股市不景气,你们休息休息不行啊?”可大家就是闲不下来,忍不住进进出出地买卖,“戒股跟戒毒瘾一样难”。

  徐力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因为“熊市”到来而打乱。在他看来,去年“5?0”股指跌到3000多点就已经是进入“熊市”的拐点,7月5日开始的上涨仅仅是虚涨。这一轮虚涨的特点是,用一些诸如中石化、宝钢、万科招商银行中国人寿这样的指数股把大盘拉高,“股民赚指数不赚钱”。徐力觉得抛开大盘看个股是不对的,为了规避风险,他很少选强势股。“那些开始拉涨的大盘股都是领头羊,随时可能一头栽下来,连最后的逃命机会都没有。”按照他信奉的技术分析,股价屡创新高,指标却不创新高,股价已经严重与指标相背离。所以徐力深信,赚钱的大好时机已经在去年“5?0”结束了,现在只能稳健地赚一点钱,随时等待着股指狂跌的命运到来。

  6月19日,徐力在深圳悠闲地看着行情,他平时在上海专职炒股,偶尔也来深圳的工作室转转。从白天直到夜里,手机不断响起,找徐力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完全全的求教者,让徐力帮着分析某个个股,或者预测行情。“好多人是病急乱投医,大盘跌到3500点的时候让他们抛,他们犹犹豫豫,跌到现在他们已经病入膏肓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治。”徐力说,被大家誉为“股神”的殷保华有一句话:当股票进入死亡模式时,大家有钱到香港去,没钱到乡下去,必须远离股市!可是今年5月中旬,“我跟周围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多人不信”。另一类是和徐力水平接近的“高手”,互相通报一下彼此的预测,交流信息。分析股市成了徐力的最大爱好,只要闲着,他就对着电脑敲击不同的键,好像一个钻研数学问题的专家,用不同模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用线条去分析,江恩的基本理论、殷保华的殷氏定律在我看来非常准确”。

  2007年12月11日,大盘5209点,被徐力和朋友们看作“死亡模式的开始”。虽然大盘此后又涨了起来,但只是到达了江恩理论提到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1/2处。一旦完成了1/2反弹,2008年1月17日,大盘最后一次反抽工作线,到达5312点,“这是股民的最后一次逃命机会,之后股市开始持续走熊”。这一轮大盘股跌势凶猛,所谓的“垃圾股”却在补涨,“复旦复华”这天从8.1元开始猛涨,3月5日就到了18.77元,但是善于短线操作的徐力在1月24日以12.38元的价格抛掉了,“我看到不断涨停,也有冲动进去抢一把,但是考虑到大盘不好,风险太大,我宁愿选择放弃”。

  记者采访徐力的6月20日,发改委头一天出台的调高电价与油价的政策对盘面影响较明显。徐力仍旧在几台电脑前用不同的方法观测股市,“今天的反弹让人有些看不懂,但股市长期低迷的形态还将延续,股民可别一被忽悠又投进去了”。

  “做不了庄家,就跟庄”

  徐力今年刚刚迈进40岁的门槛,炒股的经历却要从1993年说起。徐力说自己“狡猾”的依据是,“从一开始,我对各种小投机生意的嗅觉就很敏锐”。他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虹桥宾馆做推拿按摩师。这个行业的收入在当时很可观,普通人拿着几百元的工资时,他从客户得到的小费就不止这个数,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一两千元。徐力擅长抓住赚钱的时机,上海机会也多,买卖股票认购证、炒B股在徐力眼里都是好机会,他很早就学会了从中获利。他发现倒卖一个股票认购证,能从30元炒到3000多元,简直太赚了。

  与任何新股民一样,找到股市的徐力发现了人生致富的希望。他开始看理论书,自己摸索,拿着父母和自己凑的3万多元买了“金杯汽车”、“丰华圆珠”等股票。1993年2月买入的股票,到1994年7月跌到不足1万元,虽然损失也不算特别惨重,但是徐力是个特别慎重的人,“既然亏了钱,就说明自己错了”。他想找出更适合的方法,“我后来发现,在股市里50%的概率就意味着零!本来股票就是两种可能,不是涨就是跌,当你出手的时候只有50%的可能性,就意味着毫无把握”。

  不知道怎样寻找实战的技术,徐力就凭着感觉“看出其中的一些道道”。他发现对于股市已经爆出的黑暗故事,自己比一般人更能读懂弦外之音。庄家们擅长编故事,“股价在上面时,编个故事把你拉进去;股价跌下来,编个故事让你出来”。看到了这些,徐力觉得散户就像进入武林而不会功夫的人,赤手空拳,甚至连一套盔甲都没有,“你怎么跟武林高手过招?”那么既然自己没有实力坐庄,也不甘心成为赤手空拳的散户,那么就得牢牢“跟庄”。他的目标变得很单纯:寻找一件在股市中能作战的“武器”。

  “武器”的寻找过程,也是徐力自修“内功”的阶段。通过股票操作,他的资产很快积累到百万元以上。1998年一般人还没有商品房意识时,他在上海南方商城附近买了一套大房子,“人家听说我买房花了50万元,那时候听起来吓死人了”。徐力现在想起来,会后悔自己没有抓住机会多囤几套房子,可是再一想,股票火爆时几个月就能涨100%~200%,做惯股票的人若来投资房地产,会急个半死,资金变现太慢了。

  2001年熊市来临前,徐力早就感觉到行情的上升渠道结束了,2000年就提前跳出股市,“永远不要跟趋势做斗争”。2001年A股大跌后,他感觉机会来了,“机会是跌出来的”。但是到底跌到哪儿才是底呢?摸不到股市的底,让风险意识极强的他心里惶恐。“我这个人不恋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他不会在看跌时补仓,“有一只股票从126元跌到3元,你应该哪天去补?哪天补都不对!”有一个阶段指数涨股票却不涨,已经是老股民的徐力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明白,“看来我不适应市场了,要不我退出,彻底不干;要么找个高人重新学习”。

  2003年徐力在上海找到一个分析股市的“高手”,他发现此人特别善于逆向思维,有一套成熟的技术操作,便拜此人为师。“那感觉真像遇到了武林高手,原来模糊杂乱的内功,一下子被人突然点通了血脉。”徐力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得自己靠股市致富的梦想真的能实现了。

  于是他成了彻底的技术派,不再分析基本面,资产也开始成倍增长。“就拿今年来说,几个月间股指跌得这么厉害,但是中国经济还在往前走,不少公司的业绩也还稳定,怎么能用基本面来解释?”徐力说,基本面最好的股票是招商银行,它在前边这轮“牛市”中从5.86元涨到46元,涨幅不到10倍,但是随便找另外一只基本面很差的股票,比如ST银广厦,从0.74元涨到10.35元,“涨幅远远超过招商银行,这该怎么解释?”

  在徐力看来,2007年2月6日启动的垃圾股行情,是真正让散户赚钱的时候。那时候所有人谈论的都是赢利消息,于是“牛市”抬高了绝大多数人的自我估量。当“熊市”来临时,很多人才会清醒过来,寻求操作技术,而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熊市”里黄金遍地。

  徐力深信技术操作,用图表分析来决定投资策略。“我买入有依据,止损也有依据,这样我心里有底,始终不会处于被动。”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好比深圳的地铁,从罗湖开往“世界之窗”,如果乘客到了目的地还不下来,地铁就调个车头往回开。股指上涨就好比列车开往终点,它终究有个头,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该到哪一站下车。当地铁往回开,即使你的股票下跌了,你也要看到趋势,赶紧找个站跳下来。徐力的判断是,“中国股票的平均价格,就是股民的平均成本。现在的价值平均线已经到了股市箱体理论的极限,今天的股票成本已经与998点的时候没有两样了。很多股价从哪里来,又要回到哪里去”。

  “病入膏肓”的大户们

  从河北承德赶到深圳“拜师”的罗天林(化名),这几天“幸福”地跟着徐力一起看盘。虽然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资产,40岁出头的罗天林在当地绝对算个有钱人了,他投入买基金的钱就达到1600万元。在徐力面前,他的神情有时候会紧张地像个小学生,等着师傅发话。

  一说到买基金的历史,模样憨厚的罗天林皱着眉头,一脸埋怨。2005年承德某证券公司的朋友向他推销基金时,对证券一窍不通的他买了70多万元,当时期望基金收益比银行的利息高就行了。接下来几年股市进入“牛市”,罗天林的股票型基金赚了大钱,他在2006、2007年开始大量增加投入,在股指达到5800点时还买了不少。罗天林从实业起家,做了十几年的农用机械生意,当厂子赢利越来越困难时,他突然发现老天开眼,指出了一条意外的生财之道,于是投入了所有的流动资金。“行情最好的时候,我投入的1600万元又给我赚了1600万元。”罗天林形容自己得意之极,“原来做实业时,我的人生目标是1个亿,既然认识了股票,人生目标马上变成了10个亿,60岁之前退休。外国人为什么出大富豪,因为他们早就认识了资本市场。有什么事情比钱生钱还快?”

  在河北,罗天林的钱显得比大城市更耐用。股市赚大钱之后,他并没有急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家里有两辆车,还投资了8处房产,罗天林曾经计划花100万元买辆好车,可是想想,“放在股市里一个月就能变成200万元,我干吗拿出来买车,那100万元很快就贬值了”。罗天林完全不操心基金,由证券公司的人替他操盘,每当有大的赢利就发短信通知他。罗天林乐于成为证券公司捧着的大户,经常被邀请过去参加会议,“基金经理们早就预言指数能够突破10000点大关,让我在家里等好消息就可以了”。

  买基金之后,罗天林妻子的一大爱好就是在家算钱。虽然并不懂得买卖,但是她会时常算算账户里边的总资产,“赚钱多的那些日子,真是高兴地一宿一宿睡不着觉啊”。罗天林和妻子白手起家生产农用机械,1995年行情好的时候,卖出1000万元的机械能赚500万元,赢利很可观。但是这些年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铁矿石不断涨价带来的影响,一开始罗天林对原材料涨价还不是特别敏感,认为把卖价升上去就可以了,但他很快发现农村的消费者对价格异常敏感,东西贵了就没人买,于是当原材料价格上升了40%~50%时,他的农用机械卖价只涨了20%~30%。到现在他的厂子毛利润只有5%~8%。厂子成了罗天林夫妇的“鸡肋”,“干得特别累,像做搬运工一样”,100多工人的管理、进货、生产、销售,还要应付工商税务等部门。好在罗天林一直没有向银行贷款,目前紧缩银根的政策对他还没什么影响。

  买基金带来的快乐,消失在今年春节之后。罗天林不懂行情,他妻子却沉不住气了,以往看着账户不断增值,突然间资产萎缩得厉害。罗天林向基金经理打听,被劝说要耐心守候,大盘还会涨起来的。周围的朋友也曾经满口豪言:“中国经济要大牛10年,现在才启动一两年,急什么?”到了今年4、5月份,当罗天林的全部赢利即将消失时,他再也沉不住气,决定自己出马找对策,他一打听,首先得出的结论就是,“早知道在网上交易手续费有折扣,我就不交给人家买卖了,光是手续费就多花了几十万元”。于是之前毫不过问股市的罗天林,在大盘狂泻时,反而成了职业股民,“根本没心思做别的事情”。他如无头苍蝇般到处找出路。

  一个多月前大盘跌到3500多点时,罗天林终于找到上海炒股高手殷保华,殷保华劈头就骂他:“你脑子进水了吗,现在还持有基金,赶紧卖掉。”罗天林如获圣旨,第二天乐滋滋地将基金全卖了。虽然曾经1000多万元的赢利最后只剩了100多万元,但是看到还在不断下跌的大盘,他已经相当满足。而且罗天林总结到,如果自己一直稀里糊涂赢利下去,就永远意识不到风险;现在虽然摔了一跟头,却触动了他要学习技术的决心。

  殷保华没有太多精力指导具体的股民,罗天林就盯上了徐力,准备贴身学习。在炒股高手面前,罗天林完全看不出企业老总的样子,提着包跟在徐力身边,口口声声叫着“老师”,仍旧希望在股市中重演曾经获利的故事。当记者问到他准备投入多少时,他坚定地说还是要投入1000多万元,“现在遇到高人了,不会失败啦”。

  从北京赶来的生意人王群发(化名)很快和罗天林成了亲密朋友。虽然仅仅相识一周,但是在股市凄惨时到处求医问药的共同经历,使他们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友谊。王群发投入股市的200多万元,有100万元是从朋友那儿借来的。王群发原本完全没有触碰股市,却眼看着身边“同样资金规模”的朋友换了好车,买了两三套房,马上按捺不住了。朋友带着他炒股,开始赢利不少,后来另一个朋友重仓买了“上海航空”,于是王群发的朋友圈里,加起来投入了5000多万元买这只股票。大家在17元多的时候买入,现在股价跌到4元多,“好多人都要崩溃了”。

  王群发说自己原本已经放弃了希望,但还是想死马当做活马医,出来找找希望。上个月他刚在广州被骗了2万元,对方说给他软件用,指导他炒股,获利能超过40%,可是软件密码用了几天就无效了。他又赶到深圳来寻求机会,虽然大多数时候他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显得非常茫然,但是又相信新学的技术能够起到作用。

  40多岁的深圳女老板晓琴(化名)也在证券公司里寻找高人指点,她倚靠着门框,想进门又有些怯怯地怕自己听不懂,正如她现在在股市中的心态,“真是彷徨,想走不舍得,留下了也不踏实”。去年最疯狂的时候,为了有更多的资本,晓琴把做了10多年的烟草批发生意的大部分股份转卖了,“其实现在想想,人都是做一行厌一行,做烟草久了就想换一种生活”。

  如果不是遇到了增值极快的股市,晓hangqing琴可能没有现实的选择来替代烟草生意,当资本市场出现时,她从里边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她现在庆幸的是,好在老公心思单纯,并不羡慕在股市里获利的朋友,仍然在公司里守着小部分股份辛勤工作。晓琴原本的人生计划是,赚钱后买块地皮,盖大仓库来发展生意,同时把12岁的孩子培养出来,“其实做以前的生意也没什么不好,我会做的也只有烟草生意”。-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菁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