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场稳定,证监会再次出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建立投资者信心。
继6月13日和6月23日两次强调“坚决打击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后,证监会昨晚再次发出2008年第27号公告??在2007年上市公司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普遍问题,比如上市公司因控股股东越位干涉而导致的独立性缺失、独立董事职责不明、董事会下属专业委员会运作流于形式等问题进行治理。
笔者无意对证监会的决心提出质疑,也无意要求证监会一家机构为今日崩坍的信心负责,只是想指出,证监会树立公众的信心的过程是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悲壮过程。
之所以如此悲壮,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滥竽充数的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漏洞投机。一些有权发行股票的公司经历了迅速的变脸过程,一年赢、二年亏、三年ST。而其他赢利前景不佳的公司,也以高价在A股发行:如中铁建每股9.08元人民币,对应的发行后市盈率为30.56倍;中国中铁当时4.8元的发行价格,按中国中铁的官方数据,其发行价对应的2007年市盈率为27倍。虽然这两家公司都受到福利费用转加冲减管理费用增加了当期利润,但不影响他们在新会计法的护航与国资委官员的辩护声中上市获利。
到目前为止,夏草先生对百家上市公司提出一系列财务质疑,其心极佳,其情可悯,但结果可能同样悲壮。比如早期对天威保变的质疑,由于牛市中天威保变的气势如虹,而遭到公司与投资者的共同唾弃。
资金腾挪术还在上演。除了众矢之的的太平洋证券之外,6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即将上市的立立电子,其上市资产的核心部分和主要的赢利部分均是来自于浙大海纳,而且就是1999年浙大海纳IPO时的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与这块资产同时转移到立立电子的,还包括浙大海纳的主要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和部分中层骨干,而且这些人员在立立电子都持有股份。
这些高风险公司,本应发行高价的垃圾债券从市场高成本融资,现在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获得本该属于优质企业的低成本融资机会。而一些优质的企业却融资无门,不得不在民间信贷市场获取月息高达6%,甚至10%的高利贷融资。
什么是垃圾债券?上世纪80年代是美国垃圾债券的黄金时代,米尔肯成为当时资本市场的英雄人物,被美国财经媒体塑造成一个美式传奇。
虽然垃圾债券泡沫破灭后,米尔肯一度入狱,但这不能抹杀米尔肯的功绩,这个被评价为最了解美国信用市场的人,发现了被公众抛弃的垃圾公司被低估的价值。他以发行垃圾债券的方式弥补了市场的漏洞,企业以高息发行债券融资,而后由市场根据企业表现给出准确定价,如果企业价值被低估,甘冒风险的投资者将获得不菲的收益。如果确实是一家烂企业,他们只能继续在高额融资的泥潭中打滚,直至最后被其他企业并购,或者彻底退出市场。简而言之,垃圾债券就是评级低下的高风险债券,与次级债有异曲同工之妙。
米尔肯的价值就在于,他能够从垃圾中看到黄金。当最后的投机疯狂使垃圾债本身成为黄金,垃圾债券市场遭遇灭顶之灾。黄金就是黄金,垃圾就是垃圾,垃圾中可能有被遗漏的黄金,但垃圾永远不可能变成黄金。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以黄金罩掩盖了垃圾身,这种公司的增加,结果是使市场本身成为垃圾。
用垃圾债券的理论推而广之,泡沫亦有好、坏之分,前者聚集社会资金形成新兴产业,提升整体经济生产效率,而后者聚集社会资金于低效的企业之中,既无法形成新兴产业,更无法提升整体经济效率。美国资本市场史上曾有过几次泡沫狂潮,以19世纪40年代的电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铁路、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为标志产业的泡沫,留下的是新型的物流模式、商业模式、信息传输模式,与全球经济结构的变迁。而以此轮房地产次贷泡沫为标志的狂潮,留下的是一地鸡毛。我国资本市场的泡沫,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企业,和新型的重工业、国有控股的银行、建设、化工等企业。
如果投资者坦率承认,面对的是垃圾市场,遭受的痛苦要小得多,他们学会从垃圾中淘金的一招半式,就可以获得小胜。
要看全文,请进>>“叶檀博客” https://yetanyetan.blog.sohu.com/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