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粮食的远洋货轮在码头空等,农户却把粮食封在仓库;超市里缺少牛奶,牧场主却把鲜奶倒进沟里;银行把存款年利息提高到18%,储户们却不断地把钱取出来藏进保险箱……
在阿根廷,一场由于政府提高
农产品出口税而引起的农业界全国大罢工已经超过一百天。
政府与农业界强硬持久对立,已经让这个农牧业大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遭受了严重冲击。工业开工不足,金融市场动荡,全国货运交通基本停顿,食品供应短缺,示威游行彼伏此起……
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的农牧产品出口国,其玉米产量居全球第二位,大豆产量居全球第三位,牛肉、小麦等也占重要份额。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约占阿根廷全部出口收入的一半,是阿根廷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阿根廷政府连续多次上调了农产品出口税。今年3月上旬,政府突然宣布再次调高税率,将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的涨跌对农产品实施出口累进税制度,即国际市场价格越高,农户需交纳出口税也将越高。按照这个税制和目前的国际价格,阿根廷大豆生产者在出口时需向政府交纳46%的出口税,玉米、小麦等出口税也基本相同。
新税制一出台,即引起了农业界的强烈反对。农业界认为,在粮价上涨的同时,种子、化肥、劳工、农用燃料等各项成本也都在上升,如此高的税率将使农户的赢利被严重压缩,租地耕种的农户可能出现亏损。因此,从3月份开始,农户们在四家全国性农业协会的领导下,发动大罢工。罢工开始后,阿根廷大豆出口陷于停滞,导致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价格继续走高。罢工很快发展为阻断道路交通,全国公路交通基本瘫痪。运送牛奶的车辆因此被阻,城市牛奶供应短缺,油罐车被阻,全国许多加油站缺油。
由于农牧业在阿根廷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这场对抗很快影响到金融市场,阿根廷股票和债券大幅下跌。许多农场主都是在播种季节贷款,收获季节还贷。农业界为了不交高额出口税而停止出口的做法,已经使银行系统不少贷款未能如期偿还。农业机械、化肥等制造业和运输、收割等农业服务产业也严重受损,农业及涉农产业、旅游业等开始解雇员工。
在对立过程中,政府和农业界也有过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差甚远,谈判很快破裂,短暂的气氛缓和又很快转为更激烈的对抗。
在这场对抗中,社会民意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情农业界。上任刚半年的女总统克里斯蒂娜,至今一半任期在对抗中度过。据几家民意调查机构的统计,她的民意支持率由执政初期的40%多大幅下跌为目前的20%左右。
阿根廷目前大部分省长和议员都是执政党一派。但在这场动荡中,越来越多的省长和议员,特别是来自产粮区的政治人士,倾向于同情农业界,纷纷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适当调整立场。阿根廷主要媒体在这场动荡中也对政府持批评立场。
生活在大城市的中产阶级也支持农业界。他们虽然遭受食品短缺之苦,但多数认为这是政府政策不当造成的。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每到晚上8点钟,即阿根廷人开始吃晚饭的时间,许多人都在自家阳台,或者楼下街口敲响锅铲,以抗议政府施政不当。这种敲锅铲的声音在高潮时几乎弥漫整个城市。记者曾开车20分钟穿行多条街道,两侧敲锅声不绝。
社会中下阶层是本届政府的主要支持力量。克里斯蒂娜在公开讲话中承诺,从这项政策中新增的税收,将用于建设医院和学校,增加社会福利,因此中下阶层基本支持这项政策。
最近,由于受到大量政治压力,政府开始调整策略,决定把这项增税规定递交议会决定。但政府同时表示,议会只能选择通过或者否决,而不能修改增税方案。
递交议会决定可能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动荡找到一个突破口。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议会辩论和决议将需要较长时间,而阿根廷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损失则每天都在增加。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范剑青)
《 人民日报 》( 2008年6月28日 03 版)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