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白电资产整合和整体上市的计划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6月27日,青岛海尔(600690.SH)宣布将以7.755亿港元从德意志银行伦敦分行手中收购
海尔电器(1169.HK)20.1%的股权。
对长期以来业绩饱受质疑的海尔集团来说,其年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的白电资产整合和整体上市一直在筹划中,但究竟是利用香港上市公司海尔电器还是将A股的青岛海尔作为载体,过去5年中,海尔集团一直摇摆不定。
最终由于香港资本市场对家电类股票普遍估值偏低,海尔集团选择了青岛海尔作为白电上市旗舰,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海尔集团规划,青岛海尔接下来将进一步增持海尔电器并取得控股地位,为未来整合境内外白电业务打造一个国际资本平台。
目前,海尔集团有30多家海外工厂,其中包括2007年收购的三洋泰国冰箱工厂、印度冰箱工厂等,这些销售收入超过3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与青岛海尔存在着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去年6月,海尔集团启动了“1000天流程创新”,希望能彻底解决这30多个海外信息孤岛的问题,这也为青岛海尔整合其海外业务创造了条件。
控股海尔电器
事实上,在青岛海尔6月26日突然停牌前,停牌原因已在港交所被提前披露。海尔电器6月24日宣布,其主要股东德意志银行向青岛海尔出售3.93亿股股份,约占海尔电器已发行股总数20.1%,涉及现金7.76亿港元,相当于每股约1.975港元。
这次收购完成后,海尔集团所持海尔电器的股份将从54.58%增加至74.68%,其中青岛海尔控股20.1%,不过这次收购还需青岛海尔股东大会审批,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等相关审批和监管部门批准或备案。
双方约定的最后期限为2008年9月8日或双方相互同意的任何日期,而1.975港元/股的定价是青岛海尔与德银参照以下各项内容确定??海尔电器最近在香港联交所的价格表现;2007会计年度海尔电器经审计的净利润约2.26亿港元、净资产9.42亿港元,每股净资产0.48港元;对海尔电器未来盈利前景的预期、未来进一步整合可能实现的战略价值等;以及近期A股市场的可比交易。
上述提到的可比交易指的是去年12月法国SEB公司要约收购苏泊尔(002032.SZ)22.74%股权,以及今年2月美的电器(000527.SZ)收购小天鹅A(000418.SZ)24.01%的股权。相对于这两次16.8亿元和23.1亿元的收购价格,以及分别达39.9倍和47.5倍市盈率,此次青岛海尔收购海尔电器7.8亿港元的价格并不高,而市盈率也只有16.5倍。
对此,青岛海尔有关人士表示,现在A股和H股的市盈率都有很大回落,对青岛海尔来说,目前正是整合港股资产的最好时机,这次青岛海尔的收购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预计这次收购将提高公司业绩。
收购海尔电器20%的股份只是青岛海尔整合集团白电资产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提高青岛海尔的全球运作能力,并保持和提升其在白电行业领导地位。
记者了解到,在美的电器通过连续并购华凌、荣事达和小天鹅后,大有超越海尔白电霸主地位的态势,而格力电器(000651.SZ)今年也提出了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目标,更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2007年12.5亿元的净利润已超过了海尔集团两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前,海尔集团和海尔投资还可能会通过青岛海尔A股增发的方式来将其拥有的海尔电器剩余的54.58%股份转给青岛海尔,最终青岛海尔持有海尔电器的股权比例将提高到75%左右。
青岛海尔的公告还指出,通过投资海尔电器,青岛海尔由此可以间接进入香港资本市场,未来能灵活运用香港资本市场上的筹、融资手段,快速实现本公司外延式的扩展。
“新”整合计划 2007年,海尔集团全球的营业额超过1180亿元,虽然近年来电脑、保险、金融、投资等业务成为其增长最迅速的业务,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白电资产依然是其规模最大、利润贡献最高的业务,而将所有的白电资产都放入上市公司是海尔集团2004年以来一直的既定目标。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曾表示,青岛海尔1993年A股上市时,由于企业体制和历史原因,导致只将冰箱、冷柜等部分资产放入上市公司;到2001年,又通过A股增发收购了海尔集团部分空调业务,这种“冰箱+空调”的业务结构一直延续到了2007年。
在这个过程中,海尔集团一直在寻找香港的资本平台。从2001年7月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建数码的第二大股东,到2004年将海尔手机业务整体放入海尔中建,再到2005年将手机业务置换到海尔集团,并将洗衣机和热水器业务放入海尔中建并改名海尔电器,海尔集团从2001年开始酝酿的便是将海尔电器打造成海尔集团的白电上市旗舰。
按照海尔集团当时的规划,青岛海尔最终将被海尔电器控股,按照杨绵绵曾经的说法,“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从2001年开始中国A股进入了四年的大熊市,香港资本市场则走出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低谷,而海尔集团的国际化也需要更开放的国际资本平台。”
然而,海尔集团的如意算盘在香港却遭遇挫折??先是在借壳中建数码的过程中,由于与原大股东麦绍棠关系复杂,导致这一借壳花费了四年多时间;随后又因手机业务亏损,导致公司的股价跌入仙股行列。
即便是将盈利能力较强的洗衣机和热水器业务置入后,海尔电器的股价仍长期徘徊在0.20港元到0.30港元之间,直到海尔电器之后进行了10股合1股,股价才恢复到2港元附近。
按照海尔电器已发行19.54亿股计算,其总市值长期维持在40亿港元以下,这远远低于其A股的市值(2007年最高曾达到400亿元,目前110亿元左右)。
正是在此情况下,海尔集团去年做出了新的白电整合方案,即让青岛海尔最终控股海尔电器,并成为海尔集团所有白电资产的资本平台,于是便有了这次接手德银20.1%海尔电器股权的做法。
据记者了解,青岛海尔今年的销售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净利润接近10亿元,而海尔电器2008年预计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净利润突破3亿元;以此比较,海尔电器的盈利能力要高出青岛海尔,因此这次收购将提高青岛海尔的每股盈利。
海外资产整合
整合海尔电器仍不是青岛海尔的终极目标。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销售收入将超过500亿元的两家上市公司中,并没有海尔集团海外工厂的身影,而在海尔集团去年1180亿元销售收入的业务构成中,海外工厂的销售收入超过30亿美元。
将海外这部分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业务放入青岛海尔将是接下来的目标,据海尔集团内部人士介绍,这部分业务将有望在2009年-2010年分步完成上市,业绩实现盈利的工厂先放入,放入的前提是不会降低公司的每股盈利水平。
目前,海尔集团在美国、巴基斯坦、约旦、意大利、印度、泰国等地拥有30多家海外工厂,这些工厂目前的经营业绩不尽相同,如海尔美国工厂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按照上述计划,这些工厂要放入A股上市公司的前提是实现盈利。
去年,海尔集团聘请外脑展开了“1000天流程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解决海外资产的信息化流程创新,让此前孤立的30多家海外工厂能纳入到海尔集团的整体运作流程,其中也包括了将这些资产分步骤纳入上市公司平台中。
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两大资本平台的融合为海尔集团接下来的资本运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虽然青岛海尔此前否认将参与GE白电业务竞购,但海尔集团与GE方面的接触并没有结束。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海尔集团在与包括中国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中资投资机构以及贝恩等海外私募接触后,已经有了初步的收购资金方案,6月下旬在GE通过高盛向潜在收购者发出资料后,海尔集团希望通过美国公司去完成初步的收购前调查。
东方高盛首席分析师冀书鹏认为,虽然海尔集团这次竞购GE家电不一定能成功,但在美国股市调整和GE家电盈利下滑的情况下,海尔集团的收购价也将是最低的,因此目前是次不错的机会,“不过国家开发银行介入的可能性不大,国外私募也对已经度过了一次高速增长期的家电业务不感兴趣,因此中投公司联手海尔的可能性更大。”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能将GE家电业务拿下,加上去年收购的泰国三洋冰箱工厂和印度冰箱工厂,这些资产如果未来都放入青岛海尔,将意味着青岛海尔海外资产整合的最终完成。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