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资产重组不相信“功夫熊猫”

   当资产重组在各种“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交替作用之下离经济学理性越来越远时,考验的就不仅是投资者的物理承受力,而是它所建立在诚信上的心理基础。真正有价值的重组,最终总是要给它的信任者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除此之外,不应该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对于失信得太多的资产重组来说,现在,该拿什么来恢复投资者的信任呢?

  ⊙黄湘源

  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的票房效应,让动不动就借题发挥的抵制运动好不尴尬,这恐怕不能简单地归功于逆反心理的报复。如果不戴任何有色眼镜去看这部电影,也许会油然而然地相信:“没有秘密的面条才是最好吃的面条。”

  在某种意义上,资产重组也是中国股市的“功夫熊猫”。尽管电影中那句名言“You just need to believe”(你只要相信就行)早已成了东方“功夫熊猫”们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关键词,然而,从日新月异的资产重组中却越来越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东西。“相信”两字的失落,成了资产重组题材股的滑铁卢。

  其实人们不是没有“相信”过。但是,与其说太多的相信成了“相信”价值贬值的润滑油,不如说太多的失信才是“相信”价值挥发的催化剂。

  还在“后股改时代”刚刚开始时,就有40多只基金悄悄进入了那些股改尾巴公司。各种各样的理由似乎都让人可以相信,资产重组将是让那些赶股改末班车的公司起死回生的不二法门。但是,谁料想股改“盛宴”竟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样的“剩宴”!让素以先知先觉著称于重组题材炒作并且在股改过程中把话语权这张牌打得格外得心应手的基金非但没有分得一杯羹,反而一个个被迫吞下复牌暴跌苦果。这不仅在于那些迟迟难以启动股改的上市公司一次次错失时机的失信,更为深刻的重要原因是,随着重组理念的改变,游戏规则也变了。

  祸不单行。豪赌股改概念股的惨败接着又在重组停牌股复牌时重演。当初被寄予厚望的川化和泸天化,在经过长达4个月的停牌之后同时发布公告称:由于重组各方未能对资产重组方式达成共识,且近期证券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各方均认为实施重组方案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两家公司的股票即日复牌。先前赖以支撑股价的预期落空了,再加上停牌期间大盘大幅下跌,曾在停牌前分别大涨了逾50%的“二化”一复牌就连续跌停,让押错了宝的机构丢盔弃甲。

  今年4月16日,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重组失败三个月内不准再议重组事宜”、“30天停牌期限”并要求董事会做出承诺等严厉的新规,对惯于利用公司重组来“忽悠”投资者的魔方玩家来说,不啻上了一道“紧箍咒”。一时之间,主动宣告终止重组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证监会设立重组委对资产重组严格把关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让那些不实的重组预案胎死腹中,这对于维护资产重组的严肃性和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不仅不是坏事,更应该说是好事。不过,不能不看到,信息不对称始终是我国股市的一大顽症。大资金、大机构往往成为上市公司重组的“先知先觉”者,总是能在停牌前恰到好处地先行进入并推升股价,等到复牌时,无论重组成功还是失败,他们即使当“范跑跑”也未必是输牌的一方,跟风的中小投资者才是真正的埋单人。就此而言,证监会与交易所在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出台的诸多规章制度,至少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那么尽如人意。

  不管与此相关的游戏规则怎么变,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资产重组自从进入沪深股市的那一天起,它就在点燃希望火焰的同时也埋下了信用爆炸的危机。用资产重组的方法推高上市公司股价,跟那个用花炮绑在椅子上送自己上了成功之巅的功夫熊猫阿宝,不是真的好像好像?

  传统经济学从数量关系出发,认为只有增加净投资才会增加资产的价值总量。然而,在沪深股市,到处都是关于资产重组的乐观预测与惊人业绩,似乎向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提出了挑战。笔者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怀疑资产重组的必要性及其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结构和业绩水平的重要意义,而是说,当资产重组在各种各样“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交替作用之下离经济学理性越来越远时,考验的就不仅是投资者的物理承受力,而是它所建立在诚信上的心理基础。《功夫熊猫》中阿宝的老爸说:要让一个东西特别,只需要你相信它是特别的。可是,不能不问的是,从来也不提“放空率”、“返修率”、“失败率”的资产重组,凭什么让人“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不止停牌门、复牌门让重组概念的炒作折戟沉沙,就是曾经有过几次轰轰烈烈行情的上海本地股重组和央企整体上市甚至海外并购,这次也不无意外地没有让市场找到感觉。现在看来,不是资产重组倒退了,而是市场进步了。人们对这次上海资产重组的注意力并不在于到底有可能注入多少资金,而是行政推手会不会让这样的重组再次由将来的终点又回到原点。从反映在中国联通身上的电信重组看,不就是这样吗?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组合,说到底无非是利益的再分配。问题是,对谁有利,对谁不利,谁说了算?发生在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的争论更有意思。一个说1+1>2,一个则说:错了,别说将来如何谁也不好说,现在的估值过高不就至少让洋基金先赚走了10亿美元?!

  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子。正像花架子的功夫熊猫所表演的未必是真正的中国功夫一样,真正有价值的重组的“You just need to believe”,最终总是要给它的信任者带来更丰厚的回报。除此之外,不应该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对于失信得太多了的资产重组来说,现在,该拿什么来恢复投资者的信任呢?

  

(责任编辑:铭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