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 本报记者 谢岚
投诉
高新张铜的投资者们得到了初步回应。
5月27日,本报曾首发《高新张铜高管高价位减持调查》一文,质疑这家位于江苏张家港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蹊跷的财报与高管高位减持动作。
7月1日,高新张铜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一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证监局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然而,麻烦不仅于此。
董事长认为财务制度暂没问题
与立案调查公告同时公布的另一份公告显然让投资者的心情有些“雪上加霜”。
高新张铜称,08年1-6月业绩预告修正为净利润预计亏损7500万元左右。而此前公司于4月28日公告的《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中称,公司预计2008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元以内。一来一去,又出现了近6500万的大额业绩差异。
对此,高新张铜给出的解释是:1.一季度预告上半年业绩时,预算2008年5-6月销售可达上年同期水平,预计销售收入在6.66亿左右,而5-6月实际销售收入为3.19亿元,差异52.10%;2.财务费用大幅增加,2008年上半年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左右,主要是由于资金紧张,贷款及应付票据规模较大,利息支出增长所致。
业绩预报与最终公布的财务报告有差异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并不罕见,但如高新张铜这样业绩预报接二连三“飞流直下”,不免让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制度甚至诚信问题充满疑虑。记者也在股吧里看到,不少投资者发帖质疑公司财务总监及其他高管,要求给个说法。
7月2日,记者致电高新张铜董事长李敬华询问相关情况。
“我们公司财务制度暂时没什么问题。我们的业绩预告,原来就是一个预计,只能说我们预计的情况没有达到,但本身并没有问题。”对于记者的提问,李敬华匆匆说完之后,表示正在参加会议并随即挂断了电话。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轻飘飘”了。
巨亏年报仍隐藏着不明信息
与半年业绩预报“变脸”的解释相比,高新张铜对于2007年度业绩预报与实际年报出现巨大落差的解释更让人觉得疑惑。
从业绩快报中的4400多万的利润到年报中亏损1.82亿多,高达2.26亿的巨大的业绩“沟壑”是如何造成的,高新张铜给出了五点原因:1.预付账款核算调整到应收往来账款,补提坏账准备1800万元左右;2.受铜价波动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准确,调整后补计存货跌价准备2000万元左右;3.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杂铜的入库数量及价格核算不准确,多冲抵了产品生产成本,调整后减少利润1亿元左右;4.公司在结转销售成本过程中,由于计算原因,造成少结转销售成本,调整后补计销售成本1500万元;5.原材料采购成本在核算上不准确,调整后补计原材料采购成本1800万元。
这样的理由可信吗?记者为此也请教了中央财经大学一位财务会计专家。
“这种情况不常见,虽然存在这人民币升值、铜产品价格市场有波动或套期保值风险,但这种市场风险早在2006年已经出现了,不能作为公司解释的主要理由,而且差异之大惊人,属于异常案例。”该专家表示。
对于高新张铜所说的第一、二两点理由,该专家表示公司在2007年度中期就应该能够预知相关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的,结果年度审计前财务报告与审计后的年报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是不可理解的,应该说公司有故意调节利润之嫌。
“预付账款调整到应收往来账款,并计提1800万的坏账准备,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账款可能是收不回来了。公司的预付账款现金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着较大漏洞”他表示。
至于第三、四、五项解释,该专家则直接驳斥其为非常低级的核算错误。
“解释很可笑,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这种核算技术和管理上的失误是不应该出现的,即使出现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差异。”他批驳道,“所以很大可能性上是人为的。”
高管减持是怎样的一个路线图?
对高新张铜来说,年报与业绩快报出现差异是麻烦,那么在业绩快报发布和年报发布日期之间出现高管高位减持则是麻烦中的麻烦,不得不直接面对投资者关于公司高管是否涉嫌内部交易质疑的尴尬境地。
中央财大一位老师认为,如果高管减持没有违规,那么其时间路线图应该是这样涂画的:
2月28日,审计师尚未与公司进行审计调整谈判,公司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业绩快报(盈利);
3月初,审计师将前两个月的审计初步结果与公司高管沟通,高管得知审计师意图做大额调减;但由于仍在谈判过程中,尚未最终确定,故此无法作预亏公告;
3月6日-7日,高管先抛售部分股票套现保值;
3月上旬-4月下旬,审计师与公司就审计调整进行谈判;
4月28日,公司公布预亏公告;
4月29日,公司公布年报;
之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然而,这位专家表示,上面的故事要成立的话,依赖一个比较强的假设,就是时间。每个事情对应的时间不能变。时间顺序一旦变化(比如审计进驻的时间、审计结果的沟通与谈判时间等),故事的性质就可能变化。
那么,这个强假设条件下的故事能否成立呢?显然这将有赖于相关部门的调查。
6月27日,记者致电江苏证监局,对方表示:“我们正在调查中,局里非常重视,证监会那边也很重视。”
据了解,江苏省证监局在行文公司后,7月1日便开始正式进驻上市公司进行相关资料的调阅和相关问题的询问。
(来源:证券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