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聚焦

官员学者激辩银行业开放与金融安全

   进入2008年,随着美洲银行低价增持建行,业界对银行业开放问题的“贱卖”争论卷土重来。昨天,中国银行业协会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联合召开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热钱问题学术论坛”,对银行业近年的改革和开放进行梳理。

在此,我们整理编发四位嘉宾的发言讨论。

  银行业越开放越安全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曾几何时,中国银行业风险积聚,悄然成为“中国经济埋下的定时炸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中国银行业背水一战,正式推进股份制改革,力图脱胎换骨。

  关于对外开放,我举一个数据,外资银行占中国国内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2.44%,而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05个国家的统计显示,2005年末,外资银行占国内银行资产比例是23%,比199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对照国际上的数据,2.44%的比例还相当低,不过这几年发展比较快。

  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情况来看,四大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好处在于促使他们进行商业化运作,从法理上切断了国家财政对商业银行的补贴救助;还提升了他们的盈利能力,完善公司治理,促进经营理念转变,促进管控能力的提升,促进人才资源的积累等。

  还有,近几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家分支机构,境外机构的资产总额约2674亿美元,境内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1715亿美元(含港澳台资银行)。可见,我国中资银行在境外分支机构总资产远大于外资银行在境内总资产,基本维持着双向、健康的对外开放态势。

  从各种指标来看,今天的中国银行业已经今非昔比,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过去稳健安全多了。但还要坚持提高,越改革开放才更稳健安全,中国银行业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关于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对外开放,才能增强本国银行的国际生存发展能力、国际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才可能在不可避免的全球化大趋势下保持本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伴随对外开放,本国银行与国际领先银行的生存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差距逐步缩小,直至最终能与国际同行比肩而立,到那时,就更稳健、更安全了。

  银行业开放的着力点不能放在股权开放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现在银行业改革开放领域的争论很激烈。在全球化过程中,金融安全对国家而言非常重要,没有金融的安全就没有经济的安全,没有经济的安全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

  刚才杨再平会长提到,对于金融安全问题,越开放越安全。不过,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很难达成这个共识,“越开放越安全”的结论争议很大。

  银行业开放所产生的金融安全问题,其争议的焦点在于银行业股权的开放问题。首先,要充分肯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种银行业开放的进程,通过股东的丰富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银行的公司治理。

  另外,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着力点和重心上,争议最大的是股权开放问题。股权开放的问题非常敏感、争议很大。我认为今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其焦点要从股权开放,转移到国内资本和机构准入、业务开放上。

  

  当前应保持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限制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2005年以来,关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争议声此起彼伏。我想谈的是,我们如何从一个更加宽广的角度或者背景去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的问题。

  这一轮改革之前,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但是这些都只是治标不能治本。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最终解决要彻底改变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结构,就是深化股份制改革。这个观点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从根本上来改造国有银行体制的道路非常漫长。要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在引进境外的战略投资之时,我们不光要引进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智力和制度。

  经过这一轮改革,中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能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因为内部机制改革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们也不可否认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目前中国银行业发展当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此外,我们在看到银行业改革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迄今为止,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没有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或者说危机。但是,这不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认为,国家的金融安全需要有三个层次的保障:一是国家的金融政策;二是要有功能比较完善、运作规范、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三是国家对有影响力、单个的金融机构保持控制。从我们的政策自主权、金融体系的运行稳定、国家对几个主要的经营机构控制能力来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基本上没有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目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不足以危及金融安全,但从长远来看,保持国家的控股,是引资和与战略投资者合作过程当中必须要把握好、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方面,交通银行还是保持了比较清醒的认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第一,在引资过程中设置多方面限制条款,保持国家控股地位。第二,在上市过程中维护国家的控股地位,上市以后财政部依然保持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再加上社保基金以及其他的国有股,国有股占的比重是绝对的。第三,和汇丰银行的合作中,切实保护了自身的战略地位。

  另外,假设汇丰要想控股交通银行,也得至少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国家法律放宽单一银行外资占有不超过25%、单个外资投资者不超过20%的规定;第二,外资增资必须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第三,财政部自愿放弃第一大股东的地位;第四,整个经济金融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危机,交通银行难以再经营下去。我们认为这四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因而,国家保持对交行的控制,有充分的能力。

  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在有些领域和有些方面依然存在着必须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境外资本想方设法绕开限制,对一些金融机构取得控制权或者实质控制权,这包括一些中型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在这方面我们的关注度是不够的,保护性立法方面也非常滞后。

  再看国际上,美国在2007年7月份颁布了一个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对这个领域相关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问题,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法律程序、规定。我觉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不能够掉以轻心,应该尽快地行动起来,制定类似法律规定,限制这方面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发展。

  对于银行业股权的开放问题,我认为,至少在当前阶段,对外资持股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限制,应该继续保持一段时间。这个领域的开放要非常谨慎,因为这一轮开放之后外资已经占有了中国银行业资产相当大的规模和比例。

  银行业的成功还没有经过经济周期的检验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

  这几年的银行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尤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良资产的核实,二是把拨备做实。

  以前银行业使用的会计准则是比较粗略的,对债券、对资产负债表等非常粗略。1993年以前的财务报表不足以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改革重组以后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上市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不良资产进行核实。第二在拨备上,以前没有拨备,没有拨备意味着利润和资本金都是没有意义的,而2003年拨备率达到66%,到去年年底是108%,这意味着每一分钱不良资产都会有一分钱的拨备,这个很重要。

  尤其是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实施,整个财务的透明度、资产的质量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原则和行为有了极大的规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银行业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改革的未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谈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当前的成功还没有经过危机的检验。银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只有在宏观经济往下走的时候,才能知道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真正建立了起来。从未来看,今后一两年是银行业体制改革能否通过检验的关键。

  我觉得这还不是主要的,从另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我国的银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功基本上是在一个封闭体系下达到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国的利率是管制的,我国银行毛利差水平达到367个基点,相当于世界银行业平均毛利差水平的2倍。中国GDP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广义货币供应M2每年16%左右的增速,贷款增长率每年有13%到14%,加上这么高的毛利差,银行业等于是开门见钱。但是,如果这个利率不管制了呢?如果利率方面是全面竞争呢?如果中国的利差水平降到国际一般水平,中国银行业现有的利润水平几乎为零。

  利率市场的竞争未来总是会发生变化,这个还是次要的,如果利率水平是浮动的,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因为那时管理是以浮动利率为基础的,这和以固定利率为基础的管理是不同的,它要求资本市场的配套等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非常谨慎,利用宝贵的时间,一是提高当前的利润水平,二是建立机制,建立风险投资的模型,建立起浮动利率风险管理的框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使银行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