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食品饮料业中期策略报告集中关注酒类公司投资高端消费有近忧无远虑
无论是国信证券的《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还是东方证券的《穿越成长的迷雾,重归估值理性》都注意到:2006年以来高端消费的崛起和大众消费的平淡形成了明显反差。
宏观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膨胀,使得名义社会财富快速膨胀,另外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都是支撑本轮高端消费热潮的经济基础,而收入的两极分化则成为了高端消费的社会基础。
穿越迷雾 重归理性
东方证券 任美江: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整个市场彻底陷入了PE的困惑,本应客观的内在价值被市场的恐惧情绪左右。
我国白酒行业整体产能近年开始一轮产量反弹。经过三年人均消费量加速上升,尤其是2007年24%的增速,白酒行业达到了此轮经济景气周期的顶点;预计未来人均消费提升空间很小。
白酒业近五年利润增速是三个酒类行业中最快的,CAGR高达30%。提价一直是其主旋律,在酒精饮料中唯一10年内单吨价都在上升。近三年开始进入量增价涨的黄金期,但提价力度有放缓趋势。白酒业尚处品牌扩张阶段。茅台最充分享受着品牌高利润;占据白酒行业29%的利润份额;税后毛利率高出国际烈酒巨头20%!我们认为未来只有通过消费市场的细分,把握新兴的消费群体,完成由品牌到酒商的角色转换,才能获得量价博弈以外的增长模式。
决胜高端当选白酒、红酒
中投证券 黄巍:食品饮料整体向好。高端白酒、高端红酒为细分行业最优。好中选优,茅张水酒。
高端白酒和高端红酒的品牌营销力度最大,品牌营销策略的行业容易走出从全国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顶尖品牌。我国的高端白酒和高端红酒拥有这个能力。
在各子行业内部,白酒的细分行业口感差异明显,而且酱香型、馥郁香型和清香型拥有市场份额绝对垄断的企业。因酿造周期和保质期的原因,高端白酒和高端红酒不但拥有很好的产品品质,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高端白酒、高端红酒仍有成长和收藏空间。
在白酒、红酒行业中好中选优,我们最看好“茅张水酒”。好中选优,我们有三个标准:1、主营高端,且占总收入比重大;2、主导产品有定价能力;3、未来产能持续扩张,且行业仍有空间。
贵州茅台:未来三年预期最明确。收入主要是由茅台酒和年份酒构成,低端的系列酒占比小。在酱香型白酒中处于龙头地位,拥有定价权,能继续扩张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强烈推荐;
张裕:引领民族红酒走向世界。解百纳、酒庄酒和冰酒占公司总收入45.60%,在国内红酒企业中率先提价,提价主要品种为高端产品,高端酒量能继续释放,强烈推荐;
水井坊:国际化道路前景最好。高端酒占总收入比重达88%。水主导产品价格跟随茅台上涨,销量仍将提升,新产品有望成为夜场酒新星,强烈推荐;
酒鬼酒:让复苏从“也许”变成“极大可能”。高端酒占总收入比重达87%。公司是馥郁香型的唯一拥有者,中糖让公司复苏可能性极大,强烈推荐。
存货周转率决定白酒公司存亡
招商证券 朱卫华:投资策略归核化,重点持有核心资产如贵州茅台、张裕、
泸州老窖等,三季度关注奥运会题材,如
青岛啤酒,理由一是营销风格2007年转向娱乐化,深得行业本质,二是高端品比例大,且主要是个人消费,受景气滑落影响较小。
高端白酒公司真正的风险,可能不是经济萧条,而是景气时忘乎所以、盲目扩大销售。
股票市场在“牛市时看势,熊市时看质”,我们认为对于高端白酒公司来说也一样,“经济景气时看营销,经济萧条时还是看品质”。我们使用存货周转率指标来侧面衡量品质变化。很多公司在衰落前一年的存货周转率都创了新高。
直接研究需求变化难度很大,不如关注更易把握的终端价格变化,因为终端价格反映的是供求关系。
茅台、
五粮液、国窖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价格比较。比较方法是:同一品种零售价格与出厂价格对照,观察其价差变化,把握公司提价空间;观察二者涨跌变化谁先谁后,有可能是出厂价格提高来推动零售价格上涨,有可能是零售价格先行上涨腾出出厂价格上调空间。三家酒厂零售价格横向比较、出厂价格横向比较,零售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零售价格高低(配合上销量)能反映各酒种的品牌竞争力。出厂价是团购客户能拿到的价格。比较得知,茅台酒终端价格在今年1、2月份缺货期大幅上涨,如北京价格一度达到840元,3月份后主要城市均价回落700元企稳(茅台公司对终端价格限高700元),五一期间其价格又再度上行。
高端消费无远虑
国信证券 黄茂:子行业景气分化,看好肉制品、速冻食品。
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和经济的放缓,对高端消费带来一定短期冲击的可能性较大。从台湾经验来看,我们估计高端消费增速下滑不会超过8-14个点,而且持续时间应不会超过1年。
肉制品、速冻食品:肉价基本见顶,利润转向下游。葡萄酒:进口放缓给国内企业留出市场空间。白酒:价量同升、选择有稳固消费群体的高端品种。对于下半年的品种选择,我们更倾向于那些有稳固公务消费群体的企业,如茅台。对于泸州老窖、水井坊这些激励到位、市场运作和策划能力强,不断寻找市场蓝海的企业,我们也对其未来有偏乐观预期。
(谭 述 整理)
(来源:证券时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