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一个消息震惊了成都鞋业的近20万从业者??在成都做了二十几年鞋业的“瑞百丽”鞋厂的老板跑了,留下了数千万的债务和一个占地40余亩新建的工厂。近3个多月以来,在成都鞋业圈子,这样的故事正在四处上演,不断有某某鞋厂老板失踪的消息。
企业成本增加12-15%
除了原料上涨、出口受阻等市场因素外,银根紧缩、节能减排、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等宏观政策,正在进一步把长期处于“粗放式生产”的成都鞋业,推向危险的边缘。根据对鞋业有着长期研究的职业经理人陈祖刚的估算,今年以来各项不利因素的累积,企业的总成本将增加12%~15%左右。
首先在原材料上,鞋底、皮料、胶水等,其原材料都是化工材料,因此价格随着石油的价格上涨而大幅上升。这样一来,要维持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就必然加大;而人民币升值和次贷危机更让企业资金链雪上加霜。“早就签好的订单,做肯定亏,不做就丢掉客户”,艰难的抉择下,部分企业选择了继续出口,利润空间继续被压薄。
不利因素远远不止这些。在新劳动合同法和节能减排等各项政策的要求下,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在一步步缩小。“我们原来的净利润大概在8%左右,现在可能只有3-4%。”成都琳珑鞋业总经理王涛说。
四川鞋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马运涛认为,成都鞋业由于过去熟练技术工人短缺,不断展开“招工大战”,加上今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行,年平均劳资成本每位职工同比增加支出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最高的一家成长型企业达近7000元。
“成都30%以上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马运涛透露说。
尽管上述数据并不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认同,但形势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对行业的走访和调研,有数百家鞋厂目前正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仅在成都武侯区的簇桥乡、金花镇,以及双流的九江镇停工、半停工工厂达到了230多家,范围还波及到崇州市的一些鞋业企业。
资金链卡住生死穴
事实上,成都鞋业生存危机的征兆,早在2007年初就已经显现出来。2007年上半年,成都有超过20%的鞋业企业没有订单而陷入了半停产状态。
成都鞋业专家、四川大学皮革系教授徐波提出,成都鞋业是四川比较典型的区域性“块状经济”,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产品,但由于行业自律薄弱,市场竞争手段偏重于价格竞争;不少中小鞋企靠模仿别人的产品来竞争;大量小企业都是从家族作坊发展起来的,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企业的主要职务由家庭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
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的天然缺陷,相对不规范,造成了他们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一旦碰到外部环境变化,生存危机瞬间就会“光顾”。“我们开厂10多年,从来没有用过银行的贷款,但现在想用了却发现用不了。”成都琳珑鞋业总经理王涛的话语中透着一丝无奈。银行方面,由于信贷紧缩,加之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几乎没有获得贷款的可能。“一个年产值已经达到5000万元,100%货物出口的企业,却没有用过一分银行贷款。”这就是大多数成都鞋业企业的真实写照。
“最低的时候我们民间借贷月利率只有0.5%,比银行贷款还便宜。”王涛需要用钱时,一般都很“急”,所以基本都会通过亲朋好友拆借或者利用民间资金。
通过自有资金流动,供应商一般允许赊欠、接到订单后生产、发货后大概一两个月收回货款,长期以来大量的鞋业企业就是通过这种模式,过着自己“滋润”的日子。但信贷紧缩风暴骤然刮起,他们猛然发现,这招不“灵”了。
不灵的原因很多。徐波将其归结为六大因素:宏观调控、银根收紧、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自身的粗放式管理。银根紧缩的效应正在显现,很多企业即使想从银行贷款,各银行对于大多数的成都鞋业企业的放贷可能性基本为零,一向不擅长于和金融打交道的鞋业企业的口袋顿时感到了吃紧。
成都鞋业以前流行的民间借贷的利率在逐步走高。“据我了解,有的利率已经超过了1毛(月利10%)。”马运涛说。银行贷款和民间利率之间存在“杠杆效应”,银行惜贷,民间利率自然就跟着上升。“但现在还不是民间利息高的问题,是企业根本不可能用。”王涛说出其中原委,“以前借款主要是订单来了,借钱购买原材料,应完急有可能半个月就把钱还了”。而现在企业是面临原材料整体涨价,贷款是为了维护正常生产,不是应急,“那么高的利息,而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谁负担得起?”
成都鞋业的出路在哪里?
业界专家指出,成都鞋业目前的状况,是多年发展中积累的恶性因素的总爆发,“宏观调控只是揭开了被掩藏的问题,并不是诱因。”
“要么在沉默中等待倒闭,要么自己闯出一条路。”成都丹露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中元说这话时,语气中透着一股“企业自救”的豪气,“现在是困难时期,但也是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只有做大做强才能不怕风险。”王中元说这番话的同时,丹露鞋业已调整了销售策略,转而向高端产品发展,并努力把自己的品牌做进成都的高端商场中去,开启了自主品牌之路。
徐波认为,成都鞋厂要生存,眼下最紧要的还是要加强创新,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就算很多企业是做贴牌的,但是产品的品质依然可以为企业增加更高的附加值。”徐波对于一些只顾眼前短期利益,缺乏对于产品品质和公司管理粗放的企业老板发出了忠告。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